第一节 建材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官桥镇志》 图书
唯一号: 151020020210000422
颗粒名称: 第一节 建材
分类号: TU501
页数: 3
页码: 384-386
摘要: 《官桥镇志》中对建材的相关描述。
关键词: 材料 建材

内容

沙官桥镇地材矿藏范围广、储量大,境内有4条河流,大小山头16座,仅洪林河湾河沙在20万吨以上。建筑取材大多从河里取沙,没有人管理。1981年2月,官桥公社成立官桥河沙站,属县建材局领导,镇经委直接管理,由狄恩德任站长,黄永安为主管会计,河沙站占地1亩,建房5间,固定资产3万元,职工9人。主要业务是运销,河沙主要销到淮北、蚌埠、阜阳等地,年采运量在1万吨左右。年上交利税1.5万元,纯利润1万余元。1991年6月,山东省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河道管理条例》办法以后,政策性取缔关停。石石材在官桥相当丰富,东部、中北部均有山岭。多年来,就有专门石匠采石用来建设房屋、院落、建桥、筑路等。从20世纪50年代起,建设家园、兴修水利、修路架桥,都需要石料,山村、半山村村民到山上进行采石。北官庄、后善庄、前善庄、东郑庄、西郑庄、北韩村、中韩村、东公桥、望河、小河、东洪林、中洪林、西洪林等村均有开采石。特别是20世纪80年代以后,为了发展经济,除了人工采石毛石、块石、料石外,出现了石材加工和机制石子。90年代中后期,北韩村、北官庄、后善庄、三洪林村成立了采石场,安装打石机。21世纪初期,三洪林石材开发达到顶峰。1998年8月14曰,山东省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矿产资源法》办法出台,21世纪10年代后期,为保护生态环境,保护资源,政策性取缔了所有采石场。白灰官桥镇境内山石资源丰富,北有罗汉山脉,东有龙山,南有岗头山。煅烧生石灰在官桥有着四百多年的历史。早在明朝时期,后掌大村就建起了石灰窑,以村北岗头山的青石烧制,炼制的白灰以质白、性粘闻名四方。据后掌大村民李成让、李成明回忆,在清道光年间,李、王二姓四家建窑6座,日产20吨,后发展到12座。1954年农业生产合作社时期,建大窑三座。在“靠山吃山”的口号下,从20世纪70年代至90年代,先后建有北韩村、大韩村、中韩村、后公桥、狄庄、后掌大等石灰窑20多家,仅后掌大一村就有12家。90年代后期,中韩村、大韩村、东郑庄、后掌大等村保留少量白灰窑,2017年官桥镇政府依法对其取缔拆除,至此官桥境域内白灰窑全部关停消失。官桥白灰厂1977年9月,官桥公社委派吴开山、王廷楷筹建白灰厂,建成后属官桥建筑队领导。1980年转为独立核算单位,厂长李李宪山。1983—1984为秦茂福。1984年6月由李成千承包,建轮窑1座,日产18吨,实现了装运机械化。1977—1985年,共完成产值110.75万元,实现利税13万元。砖烧砖制瓦是官桥地区民间传统建材业。1958年,官桥红专人民公社副社长朱士顺牵头,在太平庄村前建公社砖瓦厂,职工1〇〇余人,窑4座,手工脱还,年产280万块;轧瓦机1部,日产1000片,1963年下马,资产交太平庄大队管理。1959年,八一煤矿在西康留大队建专用砖窑4座,职工200余人,属矿队联办,年产300万块,1965年下马,资产交西康留大队管理。1977年,官桥公社战山河指挥部再次筹建官桥公社砖厂,该砖厂坐落在狄庄村后,利用薛国故城东北角城墙土作原料,初建为两孔吊窑,日产3000块。1978年移交公社工交办公室管理,1984年由杨运昌承包。到1985年底,有职工110人,固定资产130万元,年产600万块,产值27万元。20世纪70年代至80年代间,官桥公社先后有官桥、轩辕庄、时店、坝上、苏疃、大康留、东康留、后管庄、北辛、前掌大、史庄、西王庄、前莱村、东莱村、后莱村、吕楼、车站等大队和生产队,建起大小砖窑30余座,大肆吞蚀农田土地。1994年,由于《土地法》的实施,砖窑被彻底禁烧。
  2009年,随着史庄、大康留、前官庄、轩辕庄、王园、东康留6家砖厂关停取缔,官桥境域内再无粘土砖厂。

知识出处

官桥镇志

《官桥镇志》

出版者:黄海数字出版社

官桥镇文化底蕴深厚,民风淳朴,环境优美,经济繁荣,社会各项事业健康协调发展,是全国及山东省先进文化乡镇,全国历史文化名镇。盛世修志,志载春秋。史志是记载一个地方的百科全书。作为官桥镇志的编纂,汇集了上下七千年的文明史.记述了百年以来的创业史、发展史,系统的记载了官桥镇的自然地理、人文历史、政治经济、军事政法、文教卫生、风土民情,融地方性、时代性、科学性为一体。特别是把古薛文明单列一编,突出了地域释部了解宫桥人文历史的教科书、研究官桥镇情的资料库,她不仅是官桥镇悠久历史的缩影,更是官桥镇美好未来的明镜。

阅读

相关机构

官桥白灰厂
相关机构

相关地名

官桥镇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