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 煤炭工业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官桥镇志》 图书
唯一号: 151020020210000401
颗粒名称: 第二章 煤炭工业
分类号: F407.21
页数: 9
页码: 358-366
摘要: 《官桥镇志》中对煤炭工业的相关描述。
关键词: 煤炭工业 能源经济

内容

第一节煤田分布与开发官桥煤田为滕县三大煤田之一。官桥镇域内的煤田,地层为炭二迭系煤田,煤层总厚度11.7米,含18层,具有煤田阔、煤层厚、储量大的特点,并有铝土矿、锗矿贮存于煤层之中,占据滕南煤田的中心部位,南临薛城区,北抵木石村,是滕州地区最早发现和开发利用的煤田区。官桥煤田含煤面积40平方公里,总地质储量2亿吨,可采储Ml亿吨以上,资源相当丰富。官桥境内煤田开发较早,史传于元、明时期,17世纪中叶盛于一时。据《清•文献通考》三十一卷记载,乾隆五年(1740年),有人在滕县的官桥、木石一带采煤。当时采煤人受官府限制,按“每窑立一窑户,民地以地主为窑户,官地以领帖之人为窑户,照当税之例领帖办税”。还规定“凡有雇用人夫必用当地之人,对其地邻等备结,无许外方人等充冒致生事端”。因此,最初从事煤业的人,大多为本乡本地的农民,他们在自己的田地里或在古代遗留的旧窑内掘井挖炭,一般自由合伙,集资开窑。由于采煤设备简单,技术落后,只能挖一些较浅的煤层和露头煤。17世纪中叶,采煤业日益增多,官桥、木石、涝坡一带的煤田区相继被开发利用,同时在技术、工具、运输、提升等方面较前大有进步。据记载“有精于此道者能预知采若干尺有何石何土,若干尺有水有泥,需多少工方可得煤”。为便于通风由单井改为双井,运输由人背改为拖筐,提升由滑车改为畜力牵引,排水由木桶改为牛皮包。清乾隆五十九年(1794年>后,连年灾荒,民间衣食困乏,煤业逐渐萧条,到清道光元年(1821年)彻底破产达50余年。后咸丰、光绪年间时有开发者,均以破产告终。民国二十四年,前莱村王耀高申请办矿,山东省建设厅批复“准于设权”,但仅为报请呈复而已。新中国成立后,从1957年起,国家对煤田进行了有计划的开发和利用。第一个五年计划建设期间,官桥煤田作为重点开发区,先后创建了国营八一、莱村、孤山、魏庄、刘村和露天矿6处大型煤矿;县建木石(后迁井亭)、管庄(后迁黄庄)中型矿2处;官桥公社建小煤窑2处。到1985年底,官桥煤田大中小10处生产矿井,累计生产原煤3500万吨以上。煤炭是官桥发展实业、振兴经济得天独厚的自然优势,依仗这一优势镇办企业得以迅速发展壮大。镇境内有煤炭铁路运输专用线,原煤通过铁路、公路运往四面八方。1991年,官桥南、北煤井合并,成立官桥煤矿。20世纪90年代后期,受煤炭价格影响,结合国家企业改制政策的颁布与实施,南北煤井均进行改制。1996年,南煤井租赁给枣庄市中区进行经营;1998年,北煤井交由滕州%属黄庄煤矿经营。21世纪初期,煤炭价格上涨,官桥境内先后建洗煤厂10余家,但随着市场煤价下降,多家洗煤厂关停并转,或升级为水煤浆。后期,镇两煤井先后停产关闭,洗煤厂全部停产。随后八一煤矿资源性枯竭,到2017年,官桥境内所有煤矿全部关停。第二节官桥露天煤矿官桥露天煤矿是1958年“大跃进”的产物。是年10月,为保证全民大炼钢铁的需要,中共山东省委决定开发官桥露天煤矿,并派省工业部部长赖可可、省煤炭工业管理局局长薛奇到滕县传达省委指示。10月21日,中共滕县县委召开紧急会议,作了具体部署,10月28日上午召开“露天煤矿誓师大会”,滕县县委书记王吉德到场剪彩破土动工。露天煤矿按抚顺煤炭设计院提出的开发方案,煤田北起张庄,南至孤山、莱村北,南北长3.5公里,东西宽2.8公里,面积9.8平方公里。设计要求矿井地面剥离长度2800米,宽2500米.掘深60米。1958年11月中旬,以中共济宁地委第一书记王成旺为首组成露天煤矿党委,以中共滕县县委第一书记王吉德为首组成露天煤矿指挥部.开展了一场空前的煤炭大会战。露天煤矿会战期间,共调用干部1800名,民工22万人,其中邹县1.5万人,滋阳县(今兖州市)0.5万人,曲阜县(今曲阜市)0.5万人,济宁市0.5万人,合计4万人为筑路工,承担修建木石至滕县、木石至官桥、木石至南沙河3条公路和木石至官桥火车站的铁路专用线。以滕县、济宁、汶上三县18万人为开矿工人,按军事序列编为4个师,36个团,360个连,分3班作业,每班6万人。1959年4月,全矿在剥离大量土方后,只见少量煤层,因大量涌水无法排泄被迫停工,矿井开发历时6个月。露天煤矿大会战,仅工人生活费耗资10360万元,总工程费约2亿元左右。露天煤矿下马后,矿址由滕县林业局接管,辟为苗圃。在开挖露天煤矿的同时,在轩辕庄村东掘小煤井5眼,在前管庄村西、村南,由龙阳、界河、金庄、鲍沟、南沙河5个公社联合,土法上马,开挖小窑,建井9处,用牛皮包、磨车提升,曰夜奋战,大干一冬春,由于水大而下马。之后,官桥公社在后莱村建小煤井4座,当年有2口井上煤,后因地表塌陷,交由木石矿接管。第三节八一煤矿八一煤矿位于官桥镇政府驻地东3公里处,原名为轩辕煤矿。1957年5月,结束地质勘探,由上海煤炭设计院提出矿井初步设计。原设计为轩辕斜井,划定井田范围为北起IAZ 勘探线与莱村井田接壤,南至新薛河与刘村井田相邻,南北2.6公里,东西宽1.5公里,面积3.9平方公里,设计能力为年产30万吨水采试验井。1958年3月,由济南军区后勤部工矿处破土建井,1959年9月转交山东省煤炭工业管理局第三建井处施工,1961年建官桥矿务局。井田经营占地面积360亩,建筑面积(生活区)108545.6平方米,生产区53793平方米。1965年由华东煤炭设计院拟出扩建方案,经煤炭部批准改为年产75万吨的水采矿井,同时设计了年洗原煤120万吨的洗煤厂,并将莱村井田深部、魏庄井田南部、刘村井田划归八一井田,范围大约20平方公里。1969年8月1日,为纪念解放军破土建井,将轩辕矿定名为“八一煤矿",并成立筹备处;7月1日正式移交枣庄矿务局投产(官桥矿务局与枣庄矿务局合并 ),当年生产原煤10万吨。通过两年的生产实践,说明水力采煤生产幅度大,经济效益高。197〇年2月,扩建-340建成投产,洗煤厂于当年7月1日投产。1978年2月,山东省煤炭局决定原莱村矿与八一矿合并,将其主井作为八一井田风井,形成了北弄通风系统。截至1985年底,八一井田一、二、三、十四、十六层探明储量6612万吨,工业储量6419万吨,远景储量193万吨。1963—1983年,共实现利润22062万元,上交利税总额26813万元,其中税金5168万元、21645万元。1979—1985年,利润总额10532万元,企业留利628万元。1985年,煤炭开采量61万吨。八一煤矿系年产75万吨的矿井,是一个水力采煤系统化的中型企业。从开拓到采煤、从水运到提升洗选加工,全部实现机械化,煤炭销往国内外。先后供应九省一市大中型企业用户38家,1978年8月开始出口日本。自1979年改革开放以来,先后有美、英、法、德、日本、印度、澳大利亚、巴西、波兰、津巴布韦、罗马尼亚等13个国家和地区127人到八一煤矿参观考察。1987—1988年,连续夺得“出口煤质、出口煤措.、出口创汇”3个国家第_。经中国煤炭工业企业管理协会、中闽统配煤矿公司、山东煤管局等单位共同考评,八一煤矿跨入全国首批煤炭工业二级企业的行列,1988年4月被煤炭部命名为“现代化矿井”称号。1990年1月,八一矿洗成厂被中国统配煤矿总公司命名为“特级标准化洗煤厂”。1990年2月28日,八一煤矿设计能力年产5万吨水煤浆制备厂一期工程建成生产。1991年8月,八一煤矿与枣庄矿务局多种经营总公司所属第二工程处(也称基建二处,国家二级施工企业)实现合并,原第二工程处变更为“八一煤矿莱村多种经营公司”。1992年,八一煤矿在微山湖畔建设了接续矿井——高庄煤矿;1997年12月,八一煤矿高庄井正式投产。2001年底,八一煤矿实施新、老区分离,并在老区重新组建八一煤矿。2006年底,八一煤矿政策性破产,改制重组为山东八一煤电化公司,公司性质由H有转为股份制,党委、工会、团委等组织关系仍隶属于車矿集团。八一煤矿为谋求企业长远发展之计,积极突破单纯依靠煤炭的产业模式,加快推进实施战略转移,大力发展非煤产业。1993年9月,八一煤矿水煤浆一期工程通过国家验收。1998年7月,水煤浆二期扩建工程完成,年生产能力达25万吨。2000年3月,国家水煤浆研究中心、水煤浆工业生产技术培训基地在八一煤矿挂牌。
  02年1月,八一矿属枣庄燎原水煤浆有限责任公司成立,后变更为山东八一燎原水煤浆有限责任公司。2002年12月,八一煤矿建成年产25万吨水煤浆生产线,成为全国拥有自主知识产权企业,使用国产设备建成的首条年产25万吨水煤浆生产线,并被列入《中国企业新纪录》。2003年9月,八一煤矿水煤浆热电厂一期工程全面开工;2004年12月,首台机组运转并网发电。2005年1月,八一水煤浆热电有限责任公司挂牌成立。2005年10月,八一煤矿子午线轮胎制造项目一期T.程全面开工。2009年9月,
  八一轮胎公司二期全面开工建设。2010年11月,八一矿属苏州燎原水煤浆有限公司首条生产线建成投产。2010年12月,八一矿属亿和车轮、亿和橡胶输送带项目建成投产。2010年后,公司通过“二次创业”实施产业转型发展,从一个资源枯竭、负偾累累的破产老矿,发展成为集煤炭生产加工、水煤浆产销、热电联产,轮胎用圈钢丝、隔离膜.精密机械制造及建筑安装、物流贸易等为一体的现代化企业,其控股和参股公司多达11家,走上了一条因煤而兴、破茧化蝶的快速转型发展之路。
  第四节官桥煤矿官桥煤矿北煤井官桥公社北井原名官桥公社煤井(简称官桥小煤井)。1972年初,根据资源优势和市场需求信息,公社水利组孙开立向党委提出建议筹建小煤井,开采范围系国营八一煤矿弃置的上层煤层。经报请上级有关单位批准后,于1972年5月成立筹建小组,聘请八一煤矿退休工人王传林、郑思宁、李玉璋、曹化朋任技术指导,各大队出人力,献树木,部分设备和电料由八一煤矿、莱村煤矿、官桥机厂提供无偿援助,公社拨出0.5万元专款用于生产性开支。1972年6月2日定点破土,当年12月建立井1处,深52米。1973年1月正式投产,占地5500平方米。1974年又建斜井1处。1980年10月建风井1眼,回风道800米,全部实行浆砌工程。1982年,建大绞车楼房,购置设备投资250万元,实施文明矿建设投资38万元。至此,煤矿形成完整的采掘、运输、通巷、机电4大工区。官桥煤矿土法上马,在设备简陋的条件下,经过10多年的勤俭创业,由独眼井上煤发展到两对井生产;年产量由1973年的0.3万吨,提高到8.5万吨;职工由1972年的45人,增加到1988年的500人。发展有大小不同型号的设备350余台件,汽车2部,房屋194间,固定资金100万元。官桥煤矿的开发,为镇办工业、农业提供了再生产资金,解决了农民烧煤难、就业难的问题,并总结出“突破一点,搞活全盘”的经济建设经验。官桥煤矿的组织机构开始为军事建制,一名矿长(党支部书记兼),下设连、排、班,矿长抓全面,连长抓生产。1976年,设办公室、生产组、技术组、财务组、木工组、机电组、保卫组、安全组、医务室。1978年设政工组,1982年党政分治.1984年9月实行招标承包,招标基数为进尺1700米,产置1700吨,魏振生、小景太投标。1986年后,为适应生产形势,改组为科,机构设置调整为办公室、安全科、审计科、劳资科、财务科、机电工区、回采工区、掘进工区、搬运工区等12个职能单位,建立健全了岗位责任制和各项规章制度,呈现出“正规生产,文明办矿”的新局面。建矿13年,共生产原煤S1万吨,获利润200万元,其中上交公社180万元,其余为基建资金。1982年,枣庄市组织地方煤矿负责人到矿参观。1983年,官桥煤矿以先进生产单位名义出席全国煤炭系统双先会议。1990年1月,经山东省煤炭局验收,官桥煤矿被命名为部级标准化矿井。1991年,官桥北井、南井合并,成立官桥煤矿,实行统一管理,辖管北井、南井。1998年7月1日,因井下延伸开拓602下山接近 -86米水平采空区时突然漏水,涌水量达每小时100余立方米,造成矿井被迫停产。由于采掘生产无接续,导致企业亏损较为严重,拖欠银行贷款300余万元。因此,官桥镇党委、政府决定将官桥北井零价划转。通过招标,由滕州市属黄庄煤矿接管了官桥煤矿,官桥煤矿北井易名为官桥煤炭有限责任公司,为滕州市煤炭局下属企业。生产事故1977年6月,煤窑北井因煤尘爆炸起火,8名工人烧伤,烧伤面积50%以上者4人。1985年12月28日一1986年1月30日,北井井下发生火灾,事故原因为主井巷道顶部起火随有害气体注入井下,致使整个煤矿停产,率庄矿务局八一救护队采取打眼灌水,插管浇注调节风量等办法扑灭了火灾。1988年2月2日6点半,井下工渠怀杰被绞车撞伤死亡,据查事故属人为原因造成。
  官桥煤矿南煤并1975年10月27日,继官桥煤矿北煤井开发之后,在总结经验的基础上,官桥公社投资筹建南煤井。1977年5月建成投产,主要开发范围为国营八一矿南部残余煤柱。当时矿井总占地面积18341平方米,其中建筑面积1126平方米,设备总值53万元。原设计年产能力5000吨,实际生产6000余吨。职能科室设有:办公室、生产科、技术科、财务科、供销科、机电科。1982—1985年,共产原煤48750吨,原煤单位成本52.7元/吨;共实现利润13.3万元,税金3.8万元,上交利润4.4万元。至
  1988年底,在册职工280人,固定资产100万元,流动资金30万元,职工平均月工资120元。1984年,被枣庄市人民政府授予“矿山安全先进单位”称号。1987年,被山东省煤炭局授予 “文明矿井”称号,获枣庄煤炭局“安全生产十四年”先进奖。1991年,官桥北井、南井合并,成立官桥煤矿,实行统一管理。1996年,由車庄市市中区租赁经营,易名为“官地煤矿”。2004年因政策性因素关停。生产事故1986年7月28日,南井井下出水。988年9月30日冒顶,井下工人杨其夫遇难。两次均属自然事故。宫桥煤炭有限责任公司1998年7月1日,官桥煤矿北煤井由滕州市属黄庄煤矿接管,易名为官桥煤炭有限责任公司。新组建的官桥煤炭有限责任公司为提升矿井的生产能力,从1999年起,筹集资金200余万元,补交电费,补发工资、恢复矿井的正常供电、通风、排水运输。同时,对原有巷道进行修复。上报枣庄、滕州市局验收后,投入了正常的生产。2002年,投资80余万元对-150水平至-256变电所进行装备,实施了井下采用高压双回路供电排水。2004年,投资150余万元,对-256米水平按设计开拓了变电所,泵房内外环水仓。从-150米水平架设了2路全长750米的50平方毫米髙压电缆,安装了2台变压器,3台水泵,2条排水管,形成了矿井二水平的供电排水系统。从1972年至2004年建矿32年,官桥煤矿一直开采第3层残余煤,为搞好生产接续,实现以掘保采、以采促掘、采掘并举、掘进先行的原则,从2004年7月按设计实施开拓了开采小槽煤工程,到2005年5月完成掘进800米全岩巷道、1200米半煤岩巷道,共投资220余万元,形成了第14煤首采工作面的全部系统。2005年4月至8月,为改造二水平提升系统,按设计新开拓了480米全岩轨it下山,全部采用挂网、光爆锚喷支护,共投资12〇万元。据统计,截至2005年底,公司固定资产1115.56万元。2006年,为确保机电设备升级管理,投资200余万元对井下电器设备进行了更换,淘汰电子设备70多台件,对 -150米水平至地面排水和二水平供电系统加以完善。通过实施延伸工程的开拓,提高了生产能力,由年产3万吨增加为6万吨、9万吨,直至2006年经山东省煤炭工业局、山东省煤矿安全监察局核定生产能力为12万吨/年,扭转了原来的被动局面,使矿井重新焕发了生机。2006年1月,被枣庄煤炭工业局命为“‘双基’ 建设先进单位”;同年2月,被滕州市煤炭工业局命为“‘双基’建设重大突破矿井”;同年8月,被山东省煤炭工业局命为“安全质量标准化二级矿井”。2013年因政策性因素关停。

知识出处

官桥镇志

《官桥镇志》

出版者:黄海数字出版社

官桥镇文化底蕴深厚,民风淳朴,环境优美,经济繁荣,社会各项事业健康协调发展,是全国及山东省先进文化乡镇,全国历史文化名镇。盛世修志,志载春秋。史志是记载一个地方的百科全书。作为官桥镇志的编纂,汇集了上下七千年的文明史.记述了百年以来的创业史、发展史,系统的记载了官桥镇的自然地理、人文历史、政治经济、军事政法、文教卫生、风土民情,融地方性、时代性、科学性为一体。特别是把古薛文明单列一编,突出了地域释部了解宫桥人文历史的教科书、研究官桥镇情的资料库,她不仅是官桥镇悠久历史的缩影,更是官桥镇美好未来的明镜。

阅读

相关机构

相关地名

官桥镇
相关地名
山东省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