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工业体制与发展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官桥镇志》 图书
唯一号: 151020020210000398
颗粒名称: 第一章 工业体制与发展
分类号: F401
页数: 3
页码: 355-357
摘要: 《官桥镇志》中对工业体制与发展的相关描述。
关键词: 工业体制 工业发展

内容

第一节1949年前的工业状况新中国成立前,官桥地区只有手工业、加工作坊和建材业。能工巧匠遍布农村,祖传手艺种类较多。手工业有红炉、木工、制鞋、缝纫、弹花、刻字、修配等;加工作坊有烧酒、榨油、染坊、酱油、酱菜、点心、豆腐、粉坊、制糖等;建材有石灰、砖瓦、石料等。加工作坊特点绝大多数是以家庭为主体的小手工业,生产范围是农具、家具、小日用品;经营方式是前门为店、后为作坊,大一点的则雇用几个伙计生产,用人多的也不过十几人,多以商业形式出现在市场上。单独搞手工业的是铁匠、木匠、泥水匠、理发匠等。民国18年(1929),前掌大村魏振荣引进“洋机器”,购置手摇卷烟机一部;民国二十五年(1936),时店村时耿涛购置畜力弹花机1部,从此开启了官桥地区机械加工工业的大门。
  第二节1949年后工业发展情况1949年解放初期,区政府开始恢复和发展手工业。19S3年,成立了铁业组,后来发展成为官桥镰刀厂。1954年,史庄、时店、时村、善庄木工成立手工业联社,生产蒸笼、风箱、耩子等,各村工匠均走上合作化道路。1958年官桥红专人民公社成立,多数工匠集中到公社,形成社办工业的雏型。工业生产则大炼钢铁、大搞煤炭生产的群众运动,在太平庄、农业中学建小型土高炉,在莱村北开挖露天煤矿,结果以轰轰烈烈开始,到产供销失调告终。1970年以来,苏疃片、官桥片、轩辕庄片承接了掐草辫、缝制各种垫托、编提篮等出口商品的制作,家家户户利用玉米皮做编织搞副业,为国家创收外汇。1970年8月,官桥公社筹建官桥公社农具修配厂,1972年5月初兴建官桥公社煤井(俗称“北井”),1974年筹建官桥公社南煤井、官桥焦化厂,成立公社建筑队,1975年1月筹建官桥水泥厂,随后办起白灰厂、砖厂等,社办工业走上大发展的道路。当年社办企业年产值达420万元,队办发展企业项目76个。至1985年底,官桥镇驻国营企业4家,县办2家,镇办17家,村办57家,联户办138家,个体办229家,除国营、县办外,年产值达到3147万元,从业总人数达到10118人。1986年,史庄村民孟凡琦、孟凡荣从北京回家乡筹办毛纺厂。全社上下在发展农业的基础上,村村上项目、户户搞副业,形成全民、集体、社(镇)办、队办、校办、联户、个体等7种体制形式。至1988年,村办、联办、个体办工企业3772家,其中,村办137家,联户办876家,个体办3259家,逐步形成煤矿、建筑、焦厂、水泥厂、化工、毛纺、运输、农机八大工业体系。1989年底,镇办、村办、联户办、户办企业累计到3680家,乡镇企业总产值达到1.2亿元。1993—1995年,全镇新上锰钢股份公司、塑料纺织袋厂、化工厂、酒精厂、仿古家具厂、灯泡厂6家企业,兴办了第一家合资企业——鞋塑化工有限公司,新建洗煤厂3家,年洗煤能力达30万吨,新建史庄、倪楼、农机站恒温库3家,库存能力达到2000吨,基本形成以煤炭为依托,以建材、建筑为龙头,化工、机械、洗煤、冶炼、农副产品加工等齐步发展的产业格局。1996年,启动实施企业产权制度改革,至1998年12月,13家较大规模的镇办企业顺利实现改制,盘活资金2000万元;1999年6月,镇办、村办集体企业改制率达到100%,其中出售12家,转让35家,破产3家。1999年底,全镇工企业总资产由28000万元增加到31000万元,净资产由19000万元增加到22000万元。2000年,全镇工企业生产总值完成12亿元,利税达到1.2亿元;其中,产值过200万元、利税过60万元以上的企业达到6家。其间(句首为“其间”,句尾为“期间”,含义不同),官桥水泥有限责任公司完成北线6.6万吨技改,安镇水泥有限责任公司完成10万吨技改,天华机械有限责任公司注资100万元在国家工商总局注册“天华”品牌商标,3家企业一举跃入了枣庄市百强民营企业行列。2001年以后,官桥镇大力实施工业强镇战略,出台一系列优惠政策,强力推进招商引资和重点项目建设,深入开展民营经济大竞赛活动,工业经济总量快速提高。2001年,在镇驻地西部规划建设工业园区1处,占地面积300多亩,实施基础设施配套建设,当年建成入园企业8家。2002年,全镇民营企业发展到78家,从业人数突破1.8万人,工企业总产值实现12.8亿元,利税9800万元,基本形成了以机械、化工、纺织、水泥、煤炭等产业为主导的发展结构。2002年以后,是官桥工业经济稳步增长的重要阶段,按照“实施一批重点项目,培育一批名牌产品,打造一批优势产业集群”“三个一批”的思路,对机械、纺织、化工、水泥、煤炭等主导产业进行优势打造,选定一批重点企业实施帮包扶持,一方面开展传统产业技术改造大会战,一方面大力开展招商引资。2005年,市属规模以上工业企业21家,工业总产值181672.8万元,销售产值180279.8万元,主营业务收入179857.6万元,利税26687万元,利润15652.6万元。招商引资到位资金35450万元,实际利用外资2万美元;新发展个体户229户,私营企业54家,注册资金3213万元,纳税金额1248万元。2007年,官桥镇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发展到23家,工业主营业务收入实现19.9亿元,利税达到2.7亿元,工业经济占GDP比重逐年提高,基本形成机械、化工、建材、煤炭四大产业板块。2008年之后,辰龙化工创业基地落地建设,汇金铸钢三期扩建项目建成投产。随着2条10万吨水泥生产线因产业政策性关停转并,产业结构向机械制造、精细化工、商贸物流、文化旅游等为主体转变,基本确立以机械、化工为主导的工业经济发展方向。2009年,汇金公司生产的巨型渣罐铸钢件出口韩国。2010年,辰龙化工创业基地醋酸乙烯、环氧乙烷等项目建成试产,辽宁奥克集团投资的环氧乙烷衍生精细化工新材料项B落地建设。2010年,市厲规模以上工业企业29家,主营业务收入553426万元,利润33815万元,利税60506万元。招商引资到位资金63140万元,实际利用外资
  100万美元;进出口总额138万美元(出口额84万美元);发展个体户303户,私营企业36家。2011年,全镇自营出口获权企业达到5家。2012年以来,抢抓全市机械机床产业政策机遇和鲁南高科技化工园区辐射带动,正式确立了精细化工、机械铸造两大主导产业发展定位,强力推进大项目建设和传统产业升级改造,联想昊达、奚仲变电站、龙川化工、华安虹江、凯莱能源物流(港资 >等一大批项目先后开工建设;汇金重工、天华机械、天工机械等一批企业相继实施技改扩能,其中,天华公司研制开发的高强度皮带输送机通过国家矿用产品“煤安”标志,汇金公司成为鲁南地区铸钢产品单体铸造能力最大、拥有较强精密加工能力的专业厂家;天工公司实现了产品制造向精密铸造领域跨越。2016年,全镇进出口总额完成289万元,工业主营业务收入完成33.6亿元,利税3.9亿元。2017年底,全镇共有精细化工、煤基新材料企业10家,各类精密铸造、机械制造企业13家,基本形成以化工新材料、精密铸造两大产业为主导,上下游产业链条接续完整、加速转型发展的新业态格局。全镇拥有规模以上工业企业22家,主营业务收入实现381211万元,利润12951万元,利税18343万元,固定资产投资320884万元,实际利用外资115万美元,进出口总额543万元,出口额543万元,限上贸易企业营业额S0153万元。

知识出处

官桥镇志

《官桥镇志》

出版者:黄海数字出版社

官桥镇文化底蕴深厚,民风淳朴,环境优美,经济繁荣,社会各项事业健康协调发展,是全国及山东省先进文化乡镇,全国历史文化名镇。盛世修志,志载春秋。史志是记载一个地方的百科全书。作为官桥镇志的编纂,汇集了上下七千年的文明史.记述了百年以来的创业史、发展史,系统的记载了官桥镇的自然地理、人文历史、政治经济、军事政法、文教卫生、风土民情,融地方性、时代性、科学性为一体。特别是把古薛文明单列一编,突出了地域释部了解宫桥人文历史的教科书、研究官桥镇情的资料库,她不仅是官桥镇悠久历史的缩影,更是官桥镇美好未来的明镜。

阅读

相关地名

官桥镇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