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节 畜牧业生产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官桥镇志》 图书
唯一号: 151020020210000394
颗粒名称: 第三节 畜牧业生产
分类号: DF413.3
页数: 2
页码: 350-351
摘要: 《官桥镇志》中对畜牧业生产的相关描述。
关键词: 畜牧业 畜牧业生产

内容

新中国建立初期,当地贯彻国家“关于保护和奖励繁殖牲畜及防重于治”的方针、政策,大力发展畜牧业生产,从资金技术上扶持农民繁殖牲畜。1951年,起贯彻执行华东军政委员会《禁宰耕畜暂行条例》和台枣专署《关于保护和禁宰耕畜的通令促进了畜牧业的发展。1955年合作化时期,大牲畜发展迅速。1958年贯彻“社繁社养、社繁队养、社繁户养”及“公私并举,两条腿走路”的方针,各有食堂的单位都建立了养猪场。1959年,政府号召农民大搞“十五养”,从资金、物资、技术等方面给予支持,促进了羊、兔、禽、蜂的发展。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后,随着联产计酬责任制的推开,牲畜大多作价分散到农户喂养。1990年后,政府号召规模化养猪,对饲养专业户,实行“以奖代补”政策,使养猪迅速发展。1994年,政府提出畜牧业要从庭院走向大田,养殖用地不征收费用,信用社提供低息贷款抉持的优惠政策,随乏出现了大康留村以任泽湖为首的联户千头养猪场,吴庄专业养猪村,带动时村、时店、磨庄等10多村养猪;前掌大村李德跃养殖蛋鸡,中洪林、望河等村建养鸡棚20多个。鲁南牧工商在官桥设立肉兔收购站。至1995年,全镇各类养殖专业村15个,养牛专业户200余家,养兔专业户58〇余家,猪、禽、鱼等养殖专业户1500余家。2009年实施了一批新的养殖建设项目,官桥养殖场建设达到高峰。大康留村兽西黄牛养殖基地和斗鸡养殖场,占地面积20亩,投资500万元,建高标准钢架结构养殖牛棚4处,建筑面积5000平方米,黄牛饲养量1200头,斗鸡饲养量5000只,配套建设有4000立方米的两个青贮池;太平庄标准化野猪养殖场,占地面积10亩,投资200万元,当年存栏量124头,其中4头野公猪;史庄村十字河标准化生态养猪场,占地面积4亩,投资50万元的建设,饲养量250头,其中生态圈中的发酵床面积150平方米。实施了前公桥利民标准化蛋鸡改造项目,占地面积20亩,投资20万元,饲养量2.5万只,并通过两级市畜牧局审核验收。中韩村生态养猪场建设发酵床面积150平方米;前善庄标准化肉牛养殖场,占地面积10亩,饲养量100头;前公桥规模化养猪场存栏量达200头;西康留种兔标准化养殖场,种兔远销其它省市;北辛彩色獭兔养殖场以及订单合同鸭养殖等。全镇新建改建现代化、标准化、规模化养殖场60多处,自然法养猪场3处,发酵床面积400平方米;建设青贮池8个,总容量13500立方米。为了避免环境污染,使畜禽废物处理合理,各类养殖场建有沼气池80多个,全镇畜禽饲养总量45万头 (只),累计畜牧业发展投资资金达5000万元。2016年底,养牛户3户,存栏205头;养猪户57户,9900余头,出栏1.2万头号;养羊51户,达5000多只;禽类14.7万只。2017年以来,因国家政策因素,加上市场需求下降,全镇养殖业不景气,养殖量锐减。猪存栏量不足5000头,蛋鸡6万余只。唯倪楼村养殖场进行了标准化升级改建,提升规模标准,每批次达14万只。

知识出处

官桥镇志

《官桥镇志》

出版者:黄海数字出版社

官桥镇文化底蕴深厚,民风淳朴,环境优美,经济繁荣,社会各项事业健康协调发展,是全国及山东省先进文化乡镇,全国历史文化名镇。盛世修志,志载春秋。史志是记载一个地方的百科全书。作为官桥镇志的编纂,汇集了上下七千年的文明史.记述了百年以来的创业史、发展史,系统的记载了官桥镇的自然地理、人文历史、政治经济、军事政法、文教卫生、风土民情,融地方性、时代性、科学性为一体。特别是把古薛文明单列一编,突出了地域释部了解宫桥人文历史的教科书、研究官桥镇情的资料库,她不仅是官桥镇悠久历史的缩影,更是官桥镇美好未来的明镜。

阅读

相关地名

官桥镇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