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章 农业生产经营管理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官桥镇志》 图书
唯一号: 151020020210000376
颗粒名称: 第五章 农业生产经营管理
分类号: D922.4
页数: 13
页码: 327-339
摘要: 《官桥镇志》中对农业生产经营管理的相关描述。
关键词: 农业生产 经营管理

内容

官桥农业生产经营管理始于1953年互助组时期。经过初级社、高级社、人民公社逐步完善,县有经营管理局,公社设经营管理站,区设会计网专抓经营管理工作。1980年后,推行各种形式的生产责任制,各级农业生产经营管理机构在新形势下,又解决了新情况带来的新问题,对经营管理作了进一步的发展和完善。将原来“计划管理、劳动管理、财务管理、物质管理”的四大管理,扩大到资产管理和“两户一体”管理等。第一节计划管理种植计划农业生产承包责任制前,执行既接受国家计划的指导,又尊重生产队自主权的政策。根据当地情况,因地制宜发展商品生产的需要,先由公社制订出各种作物的种植面积计划,下达到大队,大队再根据公社计划,制订出大队具体种植计划。互助组、初级社时,只落实种植面积数,农户可因地制宜,自行安排。到高级社、人民公社时,种植地块及面积均由公社统一安排。划分某种作物的丰产方,不准种“花花田”,其他作物和自留地可自行种植。实行承包贵任制后,农户有了自主权,可因地制宜,不再一刀切。财务计划初级社时,根据初级社示范章程,进行财务计划管理。把一年的收支情况和社员分配列表成册,社员通过,报区存档,不须上级审批。高级社、人民公社时期,依照“民主办社、勤俭办社”的方针,先由大队制订财务收支计划,经全体干部、社员反复讨论修改,报公社批准,方可执行。较大的开支(超过500元)项目,需预先单项列计划,社员通过,请示批准后,方可动用集体资金;对于非生产性开支控制,
  5元以内队长批准,20元以内由社员通过后大队批准,超过此数者不准开支。实行生产责任制后,权限放宽,但也有一定规定。分配计划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之初至联产承包责任制前,生产队根据上级下达的全年各项计划,首先制订出队种植计划面积和产量,农、林、牧、副、渔等各项经济收入,去除扣留费用,定出毎户的投工、投肥、投资折价与分配物资相抵价,毎户全年得拨款叫“社员一年早知道”,经社员讨论修改,就成为分配计划。夏季分配得款算借款,拨款算投资,算作一次分配预算。秋收后,根据全年农、林、牧、副、渔等实际收支情况,制订决算方案,经上级审批后,提出修改意见,方可进行实际决算分配。实行承包责任制后,正如村民所说:“大包干、大包干,直来直去没有弯,交够国家的,留足集体的,剩下全是自己的”。农户毎年投工、投肥、农副业收入,自己早已心中明了,烦琐的预算、决箅一去不复返了。农田基本建设计划先由公社按照河、沟、路、渠、桥、涵、土地、林、村综合治理的方针,制订出全社农田基本建设总体规划,各大队、生产队再根据公社总体规划,制订实施细则,付诸实施。几十年来,经过农田基本建设综合治理,总体规划已基本完成。实行生产责任制后,一般农田基本建设项目均下放到村。各种合同在推行各种形式的生产责任制过程中,农、林、工、副各种合同是村(组)与农户按计划订立双方共同信守、互相制约的一种法律性的计划形式。对播种面积、工副业项目完成情况,各项提留都有明确规定。1981年制定《农业承包合同书>,1982年制定《农业生产责任制合同书》,W83年制定《农业生产合同书》,1984年6月,颁发了 “土地承包使用证”。为了稳定农村家庭承包责任制,1997年5月签订土地承包30年不变的合同,并颁发市人民政府统一负责制经营权证书。农、林、牧、副、渔、工、商、运、建、服都有共同信守,互相制约,由法律部门公证的合同。2010年,实施土地确权,按国家要求土地承包再延续,每户进行确权并颁发新《土地使用书》。第二节劳动管理一.瓦助组1952年实行互助组,没有统一的劳动管理制度,组长根据季节农活和劳动力的强弱、技术特长灵活搭配安排劳力,实行工换工、畜换工、精工换粗工等,以找补的办法,组织劳力进行生产。另外常年互助组,设记工簿或试用工分票(有半月工、整月工两种票面>,用以季节余缺找补,其缺额按每工2斤粮计算,余工得粮,缺工者找粮,以此调节余缺,实行多劳多得。二、初级社土地按级入股(可参加分红),使用牲畜及较大农具,折价算地股基金,地股金不足的户用现金找补,困难户银行用合作基金贷款扶持。农活采用记工方法,开始正式使用工分票,一般每日10分制,设社长、会计、记工员,发票记工。发票一般都采取“地头清”的方法。一月一次收交工分票,工分票必须与记工账目相属,会计张榜公布。H季分配,年终决算,按工分、股金参加分粮,分款。三、高级社土地全部归集体且不再参加分红,牲畜及较大农具、林木、果园,都折价归集体(从提留中逐年待还〉。劳力统一管理分配,划分作业组,一般农活采用劳动定额小段包工的办法。出勤仍采用记工,发放工分票的办法,5~7天由记工员收交一次工分票,递交会计统计汇总,月底张榜公布。四.人民公社1958年,全面实行人民公社化。1963年,推行临沂地区的“四三二一”“四四一”的管理办法,即“四小”(小段计划、小段包工、小段检查、小段评比);“三定”(定活路、定质量、定报酬“二调”(调动社员、干部的两个积极性);“一早”(一年早知道);“四奖”“四罚”(积极参加各项政治活动者奖,不参加者罚;毎月规定出勤25天,超者奖,不足者罚;干活数M多、质量好者奖,少、劣者罚;服从领导、遵纪守法者奖,违犯制度者罚)。工分制仍然是这一时期劳动管理手段之一,但也可“死分活记”,并且实行男女同工同酬,一般采用十分制,但又不受10分限制,可多劳多得。每个劳动力一本记工手册,生产队设劳动工分公开牌,一月一公开。记工方法多采用收工前在地头或晚上到队院记工,自报千活数M、质量,经过评议,队长打分,记工员记入手册,队长分配次日农活。20世纪60至70年代,全社掀起“农业学大寨”高潮。先后五次赴大寨参观学习,其主要经验是:在劳动管理上“三自一包”被批判,“四小作业”被否定,强调“政治挂帅、思想领先”的原则,推行自报公议的“大寨记工法"。于是出现了 “出工不出力”“干活磨洋工”的现象,平均主义、大锅饭日趋严重,极大限度地束缚了生产力的发展。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公社先在部分大队推行承包到组、联产计酬的生产责任制,恢复“四小管理”办法,仍实行工分管理,以生产队为单位,由队长安排农活。1980年后,开始实行五种形式的责任制。一、统一经营,联产到组。在生产队统一经营的前提下,把劳动力划分成作业组,然后将耕地、农具、肥料、种子连同作物种植计划和包产指标分配到组。生产队对组实行定工、定产、定成本、定奖惩,最后由生产队对各作业组统一核算分配。这是实行农业生产责任制前期的一种主要形式。二、专业承包,联产计酬。在坚持生产队统一经营的条件下,根据经营内容和劳动者的特点,实行专业分工。檀长农业的社员按能力大小分包耕地;檀长林、牧、副、渔、工、商各业的社员,按能力大小分包各业。各业的包产根据“方便生产、有利经营”的原则,分别包到专业队、专业组、专业户、专业人,根据生产成果计付劳动报酬。计酬方式,有的按包产计工,有的按完成产值(或纯收入、利润)计工。包产部分由生产队统一分配,超产奖,减产罚。三、统一经营,联产到劳。在坚持“三不变、四统一” (生产队集体所有制不变.按劳分配原则不变、基本核算单位不变和统一种植计划,统一使用耕畜、农具,统一配劳力,统一核算分配)的条件下,以劳定田,以田定产,以产计分,超产奖、减产罚。四、包产到户。在坚持统一领导、统一计划、统一核算、统一分配的条件下,生产队把耕地按劳力或人劳比例落实到户,实行以户为单位经营。生产队与农户签定合同,包产量,包工分,包费用,包产部分由生产队统一核算分配,超减产部分全奖全赔或比例奖赔。五、包干到户。在坚持土地等基本生产资料公有制的前提下,取消工分分配,生产队通过与农户签定承包合同,把耕地按人口或人劳比例承包到户,耕畜和小农具折价到户,国家的农产品征购任务与集体提留也随之落实到户,然后由农户自主经营。由于它责任明确,利益直接,方法简便,既能发挥集体经济的优越性,又能调动农民的生产积极性,具有广泛的适应性。因此,深受广大干部群众的欢迎,较迅速地在全乡铺开。1982年12月,通过总结经验,全社普遍推行大包千农业生产责任制,至此,生产队停止使用工分。1983年12月撤销生产队,生产小队改称生产小组(作业组)。第三节财务管理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之初,各村设财粮委员,负责催交征购粮及农业税。合作化后,队内设会计,专职财务管理。人民公社时期,经过体制调整,人民公社三级财务管理制度逐步健全。生产大队和生产队普遍建立了日记账、明细账、现金账、实物账、社员往来册、工分票等。现金管理做到了日清月结,毎季或半年 “三榜上墙”(三榜包括收支账、工分账、分配账)。多数能严格执行现金支出制度,一般规定:10元以上经队委会批准,50元以上经社员大会通过。“文化大革命”期间,财务制度被废除,财务管理一度混乱,出现了盈、缺不兑现,陈欠多、集体空、贷款重的财务混乱现象。实行生产承包责任制后,严格进行财务整顿,清理账务,明确责任,建立健全了财务制度。1982年贯彻落实国发[1982]10号文件精神,澄清家底,克服混乱,健全制度,改善管理,堵塞漏洞,增收节支。在1985年财务整顿中,全镇收回财产物资和各种陈欠款项45万元,基本解决了陈欠问题,为基金会的筹建创造了条件。1996年4月,官桥镇为加强农村财务管理,规范村级办公行为,确保资产保值、增值,经管站对村级财务逐步实行了“双代管” (即代管账簿、代管资金),实行会计聘任制和“三位一体”(统一办账.统一发放村会计工资、统一管理公章>的管理制度.做到有章可循、有据可依、责权明确,有效预防和防止了违法违纪现象的发生。2012年以来,加强了农民负担的监督管理工作,严格规范了农民合理负担的项目、数41、各项费用的提取等规章制度。会计会计主要处理日常账务,主持日常开支,制作预决算分配方案,处理工分账务,按时张榜公布账目;初级社每社设会计1人;高级社每社设会计2人(记账、出纳);人民公社时,生产大队设会计1人,出纳1人(有工、副、厂企的大队,工企设会计1人,出纳1人,保管1人),生产队,每队设会计1人,保管1人。1983年底,实行大包干后,业务量减少,生产队会计取消,只有生产大队设主管会计1人,出纳1人。1984年,队改村(组)后,会计设置基本不再变动,只有少数村增设记账员,2017年全镇共有村会计54人。会计辅涂从1955年到1982年,公社管区都设有会计辅导员,负责辅导全社的会计工作,检查各生产大队,生产队会计的账务情况,召开会议,贯彻财务管理方针政策,审批预决算分配方案,训练会计等工作。1983年,建立经营管理会计服务公司,辅导全社会计的业务工作,组织会计上农业广播学校。1987年,农经专业会计39人,达到中等专业水平,领取中专文凭及会计证书,会计全部实行持证上岗。会计制度会计账目,必须日清月结,每月一次民主理财,将收支账目向社员公布,经社员同意,并向上级报表。严格请示、报告、开支手续制度,把好经济收支关,对一切不合理的开支,坚决制止,做到账据相厲、账实相属、账账相属,并做到三不(现金不预支、实物不赌欠、分配不欠款)。会计网1983年全公社有五个管区,每管区设一专职会计网长,由各大队主管会计组成会计网,由网长负责,定期组织各大队、生产队会计汇报工作,检査账B,学习有关方针、政策、交流经验。一年四次对大队、生产队会计工作进行全面检查。其内容是:账务处理情况,收支是否得当,账据、账实、账账是否相符,予决算分配方案落实情况,扣留、保管使用是否符合制度,开支是否符合手续。1984年前夕,各管区的会计网长是:官桥管理区:徐传来;苏疃管理区:刘陵超、渠志汉;韩村管理区:杨其荣;轩庄管理区:狄开富;望河管理区:任振玲。1992年改为5个网长,毎个网长负责1个办事处的村财务工作。K主理財民主理财小组一般由支部书记、大队会计、生产队长、社员代表5~7人组成。按照“民主办社、勤俭办社”的方针,严把财务关,定期检査账务,核对收支情况,监督会计定期结算,公布账目,对不符合规定的开支,提出处理意见。毎月月终定期召开一次全体社员参加的民主理财会,将逐项收支公布于众,群众通过后,由理财小组盖“理财讫”章,会计方能入账。1974年,全社普遍实行了民主理财。21世纪初,成立村务监督委员会。会账为了加强财务管理,公社管区有定期的会账制度,主要是为了健全账簿,减少财务混乱,避免收入漏下账,支出重下账和账外账的现象。会账时,全体会计携带账簿、单据、存折、报表、粮款、月结各种计划、预决分配方案到公社会账验收,经管站配备组长轮换普査,实行百分制,按单项划分,并进行评比,对90分、8〇分、7〇分以上者,分别给一、二、三等奖;不足60分者,以不称职论处,因此促进财务管理的正常化、制度化。第四节物资管理官桥镇从初级社到1982年都有物资管理这一重要内容,物资管理大致可分两大类。一是固定资产:包括集体房屋、牲畜、大小农机具(犁、耙、耘锄、电机、柴油机、水泵、脱粒机、收割机、扬场机、拖拉机、汽车、马车、地排车等)。二是产品物资:种子、农药、化肥、储备粮、饲料粮、豆饼、绳索套、杈、筢、扫帚,扬场锨等。初级社到高级社阶段,对集体物质全部入账登记,集中在社仓库专人保管,每样物资分设登记卡,定期清查,如有损坏,追究责任,照价赔偿。人民公社化后,集体财产变为“三级所有”,主要物资集中在大队、生产队,设有仓库保管员,建立健全了管理制度。固定财产管理制度,大致分为保管、使用、维修.折旧、定期清点等。目的是使所有固定资产完好无损,延长使用寿命。增加新的固定资产时,必须经专人检査验收、登记入账。固定资产报废、折旧、变卖,需经社员大会讨论通过,任何个人无权处理。折旧方法,分别采取综合折旧、分类折旧、按件折旧的办法。折旧率按使用年限计算,一般不低于固定资产总值的5%,年终一次结算,记入当年生产费用。大牲畜以生顶死,果树林木以增顶减,可不折旧。产品物资管理制度,主要是加强出入手续的管理。入库,由会计填写“入库凭单”,经保管员验收核对无误,方可入库。库内实物定期盘点、晾晒,防止霉烂、变质、损坏。出库,要由队长批准,会计填写“出库凭单”,经手人签名盖章,方可出库。大队、生产队在仓库管理上,实行一门两锁、两个人同管一库、钥匙两人分拿的办法。农具使用采取挂牌制办法,并记入手册,送还时摘牌销册。1981年实行生产责任制后,生产队原有的固定财产仍属集体管理,牲畜分到户管理,集体留用的固定资产,指定专人使用保管,实行管用合一,明确报酬,为社员服务,按一定折旧率提交折旧费。对下放到户的固定资产,有的产权归队,保本保值,交折旧费的办法;有的折价到户,分期还款或一次付清,收公积金的办法。1983年实行大包干生产责任制后,原生产队所有的财产,包括固定资产全部折旧处理,谁出的价高归谁。对一些水利设施,电机、机械(如村企业设备、拖拉机汽车等)实行承包的办法,签订合同承包给村民,按时上交利润。到2005年,逐步对农业大型机械采取承包或拍卖的形式,交由农户管理使用。此后,绝大多数大型农耕收脱机械为个体所有。第五节收益分配分配比例初级社实行土地和劳动比例分红,按劳分配。土地和劳力的分配比例,一般是“地四劳六”(即土地占40%,劳力占60%),也有的“地三劳七”。高级社取消了土地分红,原则是“按劳分配”,按“人四劳六”的比例进行分配,即总收入的40%按人均分配,60%按工分配。人民公社时,按“人七劳三”的比例进行分配,即70%按人(小孩、大人又分5个等级,划分成数,1~3岁吃4成;4-6岁吃6成;
  7~9岁吃7成;10~15岁吃9成;16岁以上吃10成)分配,30%按劳(工分)分配。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到“大包干”责任制前,各大队按照各自实行的不同形式的责任制情况,实行“人四劳六”“人劳各半”“全部按劳”等比例分配办法。落实大包干责任制后,在完成国家征购任务、农业税和集体各项扣留后,剩下的全部归自己。大包干前,一般留分比例是:初级社与高级社阶段,年终分配不低于总收入的60%;扣留40%,其中10%作为公共积累,30%作为第二年的生产费用。人民公社时期分配50%,10%职工家属:实行大包干前,吃生产队平均作为公共积累,40%作为下一年的生产费用。口粮,工分不足者,先按虚工(即平均数)参扣留比例加分配,然后按分配价交款。后来,国家出台公积金扣年总收入的10%,公益金扣年系列政策,均按政策要求兑现。
  总收入的5%,储备粮、水利粮扣年产总产的干部报酬:1982年(大包干)前,大队干
  5%,生产费用扣年总收入的20%。种子按播部记一个整劳力工分,生产队长,会计误工补种面积毎亩留20~30斤,饲料粮毎头牲畜留工,保管毎月补助6~10个工日。1983年后,400斤。村支部书记、副书记根据村的大小毎月27~ 照顾政策40元。村委会主任、副主任每月25~35元,烈属:烈士父母、妻子、未满18周岁的村文书、会计每月25~35元。村小组长每月子女,吃全队最高口粮,棉花、大豆等经济作22~26元。此后,根据各村的经济情况和人物同一般社员。1983年实行大包干责任制后,口定工资。国家毎年毎户补助180元,乡政府毎年毎户补粮标准助200元。后来,国家出台系列政策,均按政1982年,实行大包干前,生产队在完成征策要求兑现。购任务后,每人平均口粮标准180千克,超产军属:初级社到人民公社时,每年每户补不限,不足180千克由国家统销补足。实行大助一个最高劳力的工分,仍然吃不上平均口粮包干后,粮食亩产量逐年增加,2012年基本达的,给以平均以上口粮。1983年后,军人责任到吨粮田,人均口粮达325千克以上。田仍然保留,毎年补助150~200元。后来,0留地分fi己国家出台系列政策,均按政策要求兑现。I960年11月3日,中央颁发《关于农村五保户:1982年,吃全队平均口粮,1983人民公社当前政策问题的紧急指示信》规定:年后,每人每年小麦250千克,现金毎月5元,“允许社员经营少量的自留地”。按照土地总烧柴医疗费实报实销。后来,国家出台系列政面积的5%~7%的比例进行分配,全社共分策,均按政策要求兑现。自留地2150亩。1970年减少到2100亩。1975困难户:1983年前,每户补助工分1000年,自留地被当作滋生资本主义的土壤而取〜1500分,实行责任制后,毎年毎户补助20消。1979年,党中央下达《关于加快农业发展~30元。若干问题的决议》指出:“社员自留地,家庭残疾军人:除国家发放的残疾金外,1982副业是农村集市贸易和社会主义经济的附属和年前每人每年补助工分1000分左右,1983年补充,不能当作资本主义去批判"。公社党委后,乡镇政府毎人每年补助二等甲80元,二责成各生产队归还给农民,并扩大了自留地的等乙60元,三等甲50元,三等乙40元。后来,分配比例(占耕地面积的7%),全社自留地国家出台系列政策,均按政策要求兑现。面积达到2700亩。自留地的种植也有限制。
  1978年,只准种植粮食和瓜菜,严禁种植棉花等经济作物。1978年后,自留地可以自由种植 (如棉花、油料、药材、花木等经济作物)。有的村还进行宅园合一,此后取消。1983年实行大包干以后,自留地与大田基本不分,根据地力水浇条件、集市贸易情况、粮菜价格的差异进行调剂种植。
  第六节实行责任制后的经营管理资产筲甩针对实行土地承包责任制后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实行新的管理模式,大型农机具管理方式有以下几种。“专业承包,五定一奖”。即村委会对农机统一管理,农机队对承包农田作业,半年或年终上交承包利润,实行单独核算。“五定” 是定人员、定机具、定成本、定利润、定报酬,“一奖”是超产节约奖励。包机到人。包机到人方法简单,利益和工作直接挂钩,干部省心,群众放心,适应面广,一般实行“四包”责任制。①包农田。就是将机械把所承包的农田,按时、按质、按量作业,按机收费。②包利润。就是实行纯收入包千,不发工资,一切费用自理,收入归己,定期上交包干费,自负盈亏。③包车况。合同期满,车要保持原来状况,否则驾驶员自费修复。既使集体有一定收入,也照顾驾驶员有利所得。④包总收入。利润提成,即集体和驾驶员按纯利润比例提成,兼顾集体和个人两者利益。此外实行小段包干,除上交承包费外,超支不补,节约归已。还有折价“拍卖”,谁出的价高归准。“两户一体”笞理 “两户一体”即改革开放后,靠个人的专长勤劳致富的专业户、重点户和经济联合体。为广开致富门路,加强对他们的管理和指导,镇政府决定,首先调整种植结构,发展高效农业,鼓励农民从事第三产业、种植业、养殖业和工企业。其次,镇政府成立了 “两户一体” 协会,负责传递信息,介绍行情和供求情况,提供开发项目。再次,为解决资金困难问题,除镇基金会支持外,还提倡农村民间自由借贷。合同膂理承包合同管理,实行市、镇、村分级负责,由市进行仲裁的承包合同管理体制。管制机构。镇建立集体经济承包合同管理站,由副镇长任站长,委员若干人,负责合同的签订、监督、检査合同的履行和兑现,并负责处理合同的纠纷。村设承包合同管理小组,村委会主任任组长,主管会计、凋解主任、经联社长和群众代表3~5人,主要负责村庄范围内各项合同的签订、审核、实施、兑现、调解和调整工作。处理合同纠纷的程序:依照法律程序规定,对发生的承包合同纠纷,实行分级管理,首先由村合同管理小组进行调解;调解不成,签署意见交镇调解委员会进行调解;镇调解无效,由市仲裁委员会立案处理。合同签订与管理范围。随着农村各项经济承包合同制的不断完善,为搞活农村经济,深化农村改革,合同的签订范围也越来越广,仅1987年就签土地使用及工、副业合同801份,其中蔬菜合同85份,果树合同385份(联合体28份);菜园合同31份;农机合同28份;租赁合同60份;工副业合同135份;其他合同108份。大都经过司法部门公证,是可履行的合同。合作基金管理农村合作基金会是农村深化改革的产物,它利用经济手段,疏理农村财务,聚集了集体的闲散资金和沉淀资金,有效地改变了农村财务管理的混乱现象,为财务管理工作闯出一条新路子。官桥镇于1988年7月成立农村合作基金会,1992年初,在农村合作基金会基础上成立农村股份合作基金会,兼收农户个人资金。后在国家规范金融市场的大环境下,2002年8月取消合作基金会。资金来源通过清理农村财务,将历年欠款和社会债权、偾务统一清理为基金会资金来源。①固定资产的折旧基金。土地等农业资源征用补偿费,农户及外单位的长期欠款(包括农户的口粮、建房、借支、赊欠、垫付及实行责任制时作价分到农户的牲畜,农具等生产资料欠款 >暂时无力偿还者可办理“借转贷”手续,回归集体及集体积累节余等。②代管资金和乡统筹费(包括教育经费,计划生育罚款、兽医站医疗费、民兵训练、卫生防疫、养路费等)集体当年扣留等。③以工补农,国家支农发展基金,国家财政、乡工业等部门无偿或低偿支持农业的资金等。④乡财政等其他形式,组织的入股资金等。入会资金总额640万元,不改变资金的所有权,并实行“保本计息、盈余分红” 的原则。资金运用以往集体资金有相当一部分被少数人长期无偿使用,拒不归还,甚至成为呆账,严重违犯了资金管理原则。合作基金会挖掘这部分资金的潜力,使这部分闲散资金集中起来,把死钱变成活钱,实行有偿使用,补充资金不足,使其成为发展农村商品经济的有力后盾。既防止了资金沉淀,又能在资金流通中增值。资金投放合作基金会的投放,一律实行有偿使用,根据投放项目,时间长短,采用不同的计息标准,一般坚持小额短期、高效的原则,做到放得出,收得回。重点保证种植业、养殖业的需要,把支持农业生产放在首位,相应地支持二、三产业的协调发展,并兼顾村办工企业、经济联合体、专业户、重点户。在资金投放中还坚持“五优先”“六不投”原则,“五优先”(即入会单位使用资金优先;管理机构完善管理人同充实的生产经营单位优先;名、特、优产品开发项目优先;创汇项目、外向型企业优先;投资少、见效快的商品性生产项目优先)。“六不投”(即:用于消费者基金的不投;设备性的用款不投;无偿还能力的不投;效益差、亏损严重又无得力措施的不投;手续不全、违法经营的不投;盲目上马、无购销合同的买空卖空的不投>。资金回收对已到期的投放资金,提前15天向借贷户和担保人口头通知或下发《借款到期通知书》,及时组织收回,对逾期不还者,组织力量追缴,执行逾期加息的规定,且由担保方为借方偿还本息和逾期的加息,情节严重的要依法制裁。其它事项1996年6月30日,对村级财务实行“双代管”,长期坚持“民主理财、财务公开、财务审计”三位一体的管理方式,大大压缩了非生产性开支。1999年,根据国务院《关于清理整顿农村合作基金会》的指示精神,当年6月30曰开始清理整顿。通过运用行政的、经济的、法律的手段积极回收贷款,按约定兑现给广大储户,到2002年8月,将560万元的农户存款全部兑付完毕,农村合作基金会落幕。第七节农经管理机构 If桥钺农村经营管理站滕州市官桥镇农村经营管理站始建于1955年,时称官桥区会计辅导组,设辅导员1人,下辖辅导网6处(包括木石镇、魏庄、沂河),网长分别由孙清钊、刘孝安、马冠成、刘陵超、杨成举、罗来益负责。1966年,官桥人民公社经营管理组,设经营管理助理员1人。1972年,县革命委员会根据农经工作的发展情况,确定设立科局级人民公社经营管理组,人事和财务兼有,公社除配脱产的农经干部外,还配有亦公亦农的农管干部。1978年改为官桥人民公社革命委员会经营管理站,配正、副站长各1人。1980年官桥人民公社革命委员会经营管理站改为官桥人民公社经营管理局,1981年公社开始建经管站。1983年改称官桥人民公社管理委员会农村经营管理站,1984年称官桥镇农村经营管理站,简称经管站。增配辅导员孙开俭,会计狄开富,出纳张兆莲。1985年后。乡镇经营管理站内设机构增加,1985年10月,建立会计函授学校,函授学校校长由经管站长兼任,孙开俭任辅导教师。1986年11月,建立审计站,站长刘学平,审计员渠怀仕、殷延启、狄开富、范广俊、杨其领、渠志汉、孙开俭、殷召文、张兆莲。按办事处设审计网5个,配审计会计网长5名,分别是范广俊、杨其领、渠志汉、狄开富、王泽福。1987年1月全镇51个村配齐会计。从1987年2月开始,毎月对农村财务进行审计。1987年7月,成立官桥镇农村经济合作基金会,性质为群众性的专门管理村级积累和镇办工企业积累资金的服务经营型资金融通组织,是农村合作经济的一部分,在业务接受县经管站和镇财政所、银行等部门的指导。镇农村合作基金会设立委员会,委员由镇、办事处及村的部分干部和群众代表十七人组成,通过委员会民主推选副镇长张冠中同志任主任,银行主任张建传、农经站长殷延启同志任副主任。公有资金和其他闲散沉淀资金开展内部融资,以服务为宗旨,具有法人资格。1988年4月,建立官桥镇农村承包合同站,站长张冠中,副站长殷延启、贾开元、杨位亭,委员10人,渠志汉、殷召文任专管员,农村承包合同具体负责承包合同的基本知识宣传,对合同管理人员的培训;指导合同的签订,监督合同的履行、兑现;做好合同的签证和调解,审査承包合同的变更、解除及无效合同的确认;保管合同的签证资料。1988年,经管站制定严格的规章制度,账目分开,在银行各开账户,单独核算,服务收费。下设单位实行集体领导,分工负责,由专管员负责档案管理。1988年底,官桥经管站配员10人,其中脱产8人,中共党员3人。1992年下半年,经管站与统计站合并,定名为“经统科”,1995年与统计站分开,恢复原名经管站。2017年6月,办公地点移至官桥镇农机管理站院内的文化大楼一楼。1987年、1988年被枣庄市人民政府授予 “农经工作先进单位”称号。
  宵桥镇综合统计站官桥镇统计站成立于1989年4月,办公场所在镇政府院内,站长由张冠中兼任,副站长朱葭主持工作。1992年与镇经管站合并称经统科,1995年分开办公。2015年3月,将原镇经济发展办公室规模工业、企业统计业务并入成立镇统计站。办公房屋2间,人员4人,其中站长1名,副站长1名,专职统计2名。主要负责地区生产总值、农业、工业、服务业、固定资产投资等各种数据的统计,经济普查、人口普查,农业普查以及全镇社会其它各项数据的统计,为党委政府资政施策和社会的稳定发展提供依据。宫桥镇审计所1988年1月,根据《滕州市乡镇审计工作规划》,官桥镇建立官桥镇审计站,设在官桥镇经济管理站内,由殷延启任兼任站长,负责农村集体经济财务的审计工作。1990年12月,制订《官桥镇审计工作暂行规定》,对镇直机关、企事业、村委会财务收支进行审计监督,采取调审、互审、会审等方法,立章法、堵漏洞、杜绝经济收支方面的混乱状况。不断深化、提高审计质量,加强了村级财务管理,整治了村级财务收支非正常现象。1990年12月,建立官桥镇审计所,设所长1人,专兼职审计员1人,具体负责镇办工企业审计工作。

知识出处

官桥镇志

《官桥镇志》

出版者:黄海数字出版社

官桥镇文化底蕴深厚,民风淳朴,环境优美,经济繁荣,社会各项事业健康协调发展,是全国及山东省先进文化乡镇,全国历史文化名镇。盛世修志,志载春秋。史志是记载一个地方的百科全书。作为官桥镇志的编纂,汇集了上下七千年的文明史.记述了百年以来的创业史、发展史,系统的记载了官桥镇的自然地理、人文历史、政治经济、军事政法、文教卫生、风土民情,融地方性、时代性、科学性为一体。特别是把古薛文明单列一编,突出了地域释部了解宫桥人文历史的教科书、研究官桥镇情的资料库,她不仅是官桥镇悠久历史的缩影,更是官桥镇美好未来的明镜。

阅读

相关机构

官桥镇审计所
相关机构

相关地名

官桥镇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