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节 农业机械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官桥镇志》 图书
唯一号: 151020020210000374
颗粒名称: 第三节 农业机械
分类号: F306.2
页数: 6
页码: 320-325
摘要: 《官桥镇志》中对农业机械的相关描述。
关键词: 农业机械 经济组织

内容

1949年之前,在农业生产中的耕作、播种、收割、运输及脱粒所用工具,都很落后。1953年开始农具改革,推广使用一部分新式农具,如7寸步犁、马拉双轮双铧犁。20世纪60年代,开始推广机械生产。70年代,田间劳动、运输、场间作业及农副产品加工逐步实现了半机械化、机械化。80-90年代,机械化程度逐年提高,较大型农业机械运用到农业生产上,小麦联合收获机的推广应用,直接将秸秆还田到地里,麦粒清出,直接晾晒归仓。20世纪末期至21世纪初期,机械化程度更进一步提高,耕作、整畦、播种、管理、收割、脱粒完全实现机械化,小麦收获使用大型联合收割机,收割脱粒一体化,极大减轻了人的体力劳动。除草剂的使用,也降低了田间管理的劳动强度。2017年,全镇农业机械总动力75821千瓦。其中,农用拖拉机907台,36160千瓦,均为大中型。拖拉机配套农具3271台,大中型3123台,小型1485台;种植机械的耕整机75台,机引犁902台,旋耕机297台;排灌动力机械1274台、9080千瓦,农用水泵1103台、174千瓦;联合收获机333台、21827千瓦,收获机(机动脱粒机)391台;农产品加工机械716台、5517千瓦。田间工具耕作工具1949年前后,普遍使用牛拉木犁(深3-5寸),日耕2~3亩,小块土地用剜犁或扯犁,穷户地少的户用镢刨、锨剜。1952年,开始推行步犁、双轮单铧犁、双轮双铧犁。1953年,使用7寸步犁及马拉双轮双铧梨,日耕6~7亩,1962年全社共有93部。1968年,双轮双铧犁达283部,20世纪70年代逐渐淘汰,拖拉机在各大队先后兴起,1971年,轩辕庄大队率先购置拖拉机。1973年,公社成立拖拉机站,购置拖拉机3部。至1985年底,全镇共有拖拉机259台(其中“50型”111台,“12型”148台),各大队的粮田均实现了机耕。2〇世纪90年代以来,随着科技发展和农业机械制造水平的提升,大型机械逐步替代原有小功率机械,犁子变为三铧犁、四铧犁.五铧犁、六铧犁等,并实现自动翻转。机引耙也由旋转机代替,同时,推广使用深松机械,耕地、整畦、播种、收割、脱粒完全实现全程机械化,机器购置多为个体。播种1949年前后,官桥镇播种工具普遍是畜拉双腿耧或三腿耧,单腿耧多数是耩涝洼地和劐肥料用。1975年,公社农机站开始试用机拉十垄播种机播种小麦,通过示范.此播种机播种均匀,深度准确,工效快等特点,遂行推广。半精II播种机、精最播种机、宽幅播种机、玉米点播机、免耕直播机等现代化机械的推广,为作物种植提供极大方便。进入21世纪以来,全镇小麦、玉米机播率均达到98%以上。浇水工具W49年之前,基本无水浇条件,完全靠天吃饭。1953年推广解放牌畜力水车,1W8年开始使用机井(大口井),以锅驼机、煤汽机,柴油机做动力抽水。20世纪80年代,基本实现机电井管泵抽水。90年代以来,随着科技发展,节能型潜水泵逐渐代替老式管泵,节水管道代替原有土渠、石渠输水。21世纪10年代,喷灌机、管灌、滴灌、微灌等广泛应用,智能化浇灌系统与设备新技术推广使用,使灌溉更加节水有效。2017年完全达到水利化、电气化,智能化水浇面积达到98%以上。锄草、中耕工具1949年之前,锄草工具主要是手锄,到建国初期一直沿用1990年前后。1953年推行畜力耘锄用于中耕松土。2000年开始,广泛推行化学除草剂灭草,省时省力。收割工具官桥在丨949年前,小麦、谷子、豆子等作物收割均用镰刀,俗称麦镰;收割高粱用秋镰,俗称砍高粱。秋镰刀片比麦镰刀片厚而大,刀卷裤筒,安装短而较粗的木制镰把。后应用小镢刨高粱、玉米秸杆,秋镰也随之淘汰。1972年公社开始用机械收割小麦,到1985年时,共有收割机18台,轮流到各村收割小麦。1990年后,开始使用大型联合收获机械。2011年全面推行玉米收割机使秸秆粉碎还田。2017年,全镇小麦、玉米收割全部实行机械化。场间工具场间作业主要是农作物的脱粒,俗称“打场”。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之初,打场是用石制碌碡,畜拉滚轧。1966年开始推行脱粒机,主要用小麦脱粒,俗称打麦机。当年全社购置脱粒机10台。从1970年起,全社均用上的脱粒机,石碌碡只作压平麦场用。
  1985年,全镇共有脱粒机431台,扬场机48台。1966年开始使用联合收割机,机械拥有量逐年增加,2000年基本实现小麦机械收获,麦场逐渐消失。运输工具1956年农业合作化后,普遍使用胶轮轴承独轮小推车,并开始使用双胶轮地排车,随之独轮车也被淘汰。1970年后,拖拉机开始参加农业运输,1978年开始使用汽车。到1985年底,全镇共有地排车9309辆,汽车23部。1990年后,随着工副业的发展,个体运输户的增加,农民大量购置汽车、拖拉机。进入21世纪,大功率、专业化、现代化运输车辆得到广泛应用,2017年,全镇拥有大型载重汽车389辆,拖拉机515台。面粉加工新中国成立前后,面粉加工主要是用石磨推,富裕人家套上驴骡拉磨,普通百姓只能靠人力用木棒推磨。1956年使用钢磨粉碎机(面粉机>,以锅驼机为动力带动,当时全区发展钢磨15台,粉碎机18台。1963年,全社发展锅驼机30台,面粉机25台、粉碎机36台。1964年改用柴油机带动,1965年后开始用电动机。1970年开始推行碾米机、面糊机。1985年,全镇共有电磨44盘,面糊机21台,粉碎机192台,碾米机26台,石磨、石碾均已淘汰。1990年后,有专门加工煎饼、馒头的机器,人们很少自己蒸饭,多数购买成品食品。2017年,粮食、副食加工完全实现电动机械化。

知识出处

官桥镇志

《官桥镇志》

出版者:黄海数字出版社

官桥镇文化底蕴深厚,民风淳朴,环境优美,经济繁荣,社会各项事业健康协调发展,是全国及山东省先进文化乡镇,全国历史文化名镇。盛世修志,志载春秋。史志是记载一个地方的百科全书。作为官桥镇志的编纂,汇集了上下七千年的文明史.记述了百年以来的创业史、发展史,系统的记载了官桥镇的自然地理、人文历史、政治经济、军事政法、文教卫生、风土民情,融地方性、时代性、科学性为一体。特别是把古薛文明单列一编,突出了地域释部了解宫桥人文历史的教科书、研究官桥镇情的资料库,她不仅是官桥镇悠久历史的缩影,更是官桥镇美好未来的明镜。

阅读

相关地名

官桥镇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