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节 作物种类、分布及面积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官桥镇志》 图书
唯一号: 151020020210000355
颗粒名称: 第一节 作物种类、分布及面积
分类号: F307.1
页数: 1
页码: 294-294
摘要: 《官桥镇志》中对作物种类、分布及面积的相关描述。
关键词: 作物种类 分布 面积

内容

官桥区在清末及民国时期,当地种植的农作物有20多种。经过近100年的发展,已有粮食、棉麻、油料及蔬菜4个大类,40多个品种。粮食作物主要有小麦、玉米、高粱、地瓜、绿豆、扁豆、豌豆等;油料作物主要有大豆、花生、芝麻、油菜等;蔬菜作物主要有大白菜、萝卜、胡萝卜、马铃薯、芹菜、黄瓜、西红柿、茄子、苔菜、菠菜、菜花、卷心菜、山药、韭菜、辣椒、莴宦、豆角、芸豆、莲竊、冬瓜、南瓜、丝瓜、毛芋、大葱、蒜等。清末及民国时期,主要粮食作物有小麦、高粱、大麦、乔麦、绿豆、谷子、扁豆、黄豆、黑豆、地瓜等。小麦、高粱种植面积各占粮田面积的40%左右,其他杂粮次之。乔麦主要分布在后莱村、渠村、苏坦、掌大等涝洼地较多的村庄,其他作物各村均有种植。日伪时期增种“洋麦”(不带壳的大麦),面积较少。之后,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之初,主要种植小麦、髙粱、谷子、大豆、地瓜,开始增种玉米、豌豆。小麦、玉米、地瓜面积逐渐扩大,高粱、谷子、大豆、绿豆面积逐年减少。1958年人民公社化后,主要种植小麦、地瓜、豌豆,增种多穗高粱,谷子、黄豆,绿豆、乔麦、扁豆、黑豆和大麦种植面积很少。20世纪70年代以后,多穗高粱、小高梁和豌豆已被淘汰,大高粱、谷子、棉花种植面积有所扩大,至1978年三中全会以后,花生种植面积扩大,地瓜、赀烟、棉花种植面积大大减少。这期间小麦产量占粮食总产量的二分之一强,玉米产量也占总产量的近二分之一。1980年后,小麦、玉米、棉花、花生面积扩大,地瓜、大豆面积减少,谷子、高粱罕见。油菜、甜萝卜虽有种植,数ft不多。1983年后,小麦、玉米成为主要粮食作物,棉花、花生、大亘等为主要经济作物。1985年政府号召调整种植结构,扩种经济作物,当年花生种植最多,随后面积逐年减少。19%年后,小麦、玉米成为主要粮食作物,花生等经济作物种植面积逐年减少。到2015年,花生种植面积不足1500亩。

知识出处

官桥镇志

《官桥镇志》

出版者:黄海数字出版社

官桥镇文化底蕴深厚,民风淳朴,环境优美,经济繁荣,社会各项事业健康协调发展,是全国及山东省先进文化乡镇,全国历史文化名镇。盛世修志,志载春秋。史志是记载一个地方的百科全书。作为官桥镇志的编纂,汇集了上下七千年的文明史.记述了百年以来的创业史、发展史,系统的记载了官桥镇的自然地理、人文历史、政治经济、军事政法、文教卫生、风土民情,融地方性、时代性、科学性为一体。特别是把古薛文明单列一编,突出了地域释部了解宫桥人文历史的教科书、研究官桥镇情的资料库,她不仅是官桥镇悠久历史的缩影,更是官桥镇美好未来的明镜。

阅读

相关地名

官桥区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