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节 互助合作化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官桥镇志》 图书
唯一号: 151020020210000351
颗粒名称: 第三节 互助合作化
分类号: F301.1
页数: 2
页码: 190-291
摘要: 《官桥镇志》中对互助合作化的相关描述。
关键词: 土地制度 互助合作化

内容

1953年,土地改革全部结束后,境内农民分得了土地,生产积极性异常高涨,但在生产中缺乏农具和牲畜,尤其是在开展兴修水利、农田基本建设、抗御自然灾害等方面,仍然存在许多困难。为了避免农民新的破产,农村产生新的两极分化,根据中央指示精神,在农村开展了互助合作化运动,具体形式分为互助组、初级农业生产合作社、高级农业生产合作社三个阶段。一、互助组1953年,官桥区政府发动农民在自愿互利的原则下,组织互助组273个。互助组有两种形式:一种是临时互助组(季节性的>,农忙时一块干活,农闲时解散。劳动时变工或换工,牲畜、农具也算工叫“搿具”,农忙换工搿具,互助合作,农闲时进行工的余缺找补。另一种是常年互助组,各户根据劳力多少、强弱,常年互助合作,有活一齐干,牲畜大农具都算工,这样有牲畜农具户者,牲畜、农具也挣工,同时也解决了欠缺户的燃眉之急,促进了生产发展。季度结算,工的余缺以粮或钱找补,互不吃亏。是年,官桥区粮食平均亩产160千克,比1949年增长60%。这种组织虽然解决了一些暂时性的难题,但仍然是个体性的小农经济,对于大型水利设施、农田基本建设等大问题,仍无法解决。二、初级农业生产合作社1954年春,官桥区试办初级社,1955年全区办初级社127个。初级社具有以土地入股,统一经营为特点的半社会主义性质的集体劳动组织。土地、牲畜、农具等生产资料,仍归私人所有,户与户之间的地界并不取消,只是在生产上,统一计划种植,劳力统一安排使用。在粮食分配上,扣除种子、生产费用、农业税收、公共积累之外,按土地入股和投入劳力的数量进行分配。在分配比例上,大部是“四六制”(土地占40%、劳动占60%),也有采取“五五”“三七” 制的,总之劳力占多数。较互助组的优越性,主要有三个方面:一是克服个体生产的盲目性、分散性和保守性;二是克服了天灾人祸造成的再贫困;三是改善了旧的生产关系,促进了农业生产。三.高级农业生产合作社1955年冬,在初级社的基础上,官桥区试办7个高级农业生产合作社。1956年全面推广,全区完成了对农业的社会主义改造,实现了农业合作化,由初级农业生产合作社转为57个高级农业生产合作社,入社的农户达98%。高级社是社会主义性质的农业劳动组织,生产资料归集体所有,由农业社统一管理使用,劳动力统一调配,分组作业,统一核算。高级社除了搞农业生产外,剩余劳动力还搞副业生产,增加收入,按劳分配,能者多劳,多劳多得,生产出现了大发展的新局面。1956年,官桥区粮食平均亩产达到281千克,比1949年增长2倍,比1953年增长近1倍。

知识出处

官桥镇志

《官桥镇志》

出版者:黄海数字出版社

官桥镇文化底蕴深厚,民风淳朴,环境优美,经济繁荣,社会各项事业健康协调发展,是全国及山东省先进文化乡镇,全国历史文化名镇。盛世修志,志载春秋。史志是记载一个地方的百科全书。作为官桥镇志的编纂,汇集了上下七千年的文明史.记述了百年以来的创业史、发展史,系统的记载了官桥镇的自然地理、人文历史、政治经济、军事政法、文教卫生、风土民情,融地方性、时代性、科学性为一体。特别是把古薛文明单列一编,突出了地域释部了解宫桥人文历史的教科书、研究官桥镇情的资料库,她不仅是官桥镇悠久历史的缩影,更是官桥镇美好未来的明镜。

阅读

相关地名

官桥区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