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节 行政区划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官桥镇志》 图书
唯一号: 151020020210000325
颗粒名称: 第三节 行政区划
分类号: D63
页数: 3
页码: 121-123
摘要: 据史料记载,明万历初年至2〇1"7年400多年间,官桥镇区划大小变动20多次,毎次辖区变动村庄也有变化。明万历十三年《滕县志》载:明正统年间,官桥镇辖区为礼教乡和义和(河)乡。清康熙十一年,官桥镇辖区时为滕县巽七保和离三保。清嘉庆年间,官桥辖区改保为社,称孝七社。光绪二十三年易社为区,官桥镇辖孝七区。忉31年至1943年,滕县第七区辖10个小乡,即官桥、冯庄、郝寨、张汪、邓寨、坦山.夏镇、薛河、薛城、西仓。1943年,奚仲乡从羊庄二区划出归属薛古石乡合并。48个生产大队,245个生产小队。至此,官桥镇辖7个办事处,52个自然村,54个行政村,农村人口5.9万人。
关键词: 行政管理 行政区划

内容

据史料记载,明万历初年(1582年)至2〇1"7年400多年间,官桥镇区划大小变动20多次,毎次辖区变动村庄也有变化。明万历十三年《滕县志》载:明正统年间,官桥镇辖区为礼教乡和义和(河)乡。清康熙十一年(1672年),官桥镇辖区时为滕县巽七保和离三保。清嘉庆年间,官桥辖区改保为社,称孝七社。光绪二十三年(1897年)易社为区,官桥镇辖孝七区。忉31年(民国二十年)至1943年,滕县第七区(官桥七区)(驻地官桥村)辖10个小乡,即官桥、冯庄、郝寨、张汪、邓寨、坦山.夏镇、薛河、薛城、西仓。其中官桥乡辖20个村,即官桥、官桥车站、王庄、太平庄、小康留(东、西康留)、西郑庄、东郑庄、苏家渊(苏叶)、渠村、前寨子、后寨子、苏家庄、葛家村、李家楼、小李楼、裴家楼、孙家岗、姜家店、小河崖、吴家庄。W31年(民国二十年)至1943年,滕县第二区(羊庄二区)(驻地羊庄)由辖9个小乡变为6个乡,其中奚仲乡辖27个村中,包括管家庄(前、后管庄)、大康留、史家庄;沂河(义和)乡30个村中包括北韩村、中韩村、善庄、官庄;韩村乡(孝七区)辖29个村,有大韩村、公孙桥、西公孙桥、东莱村、前莱村、后莱村、望河庄、小河村、王公、东王公、良(梁)里、坝上、禄村、殷家河口、北辛、王家庄、轩辕庄、洪林(里)、东洪林(里)、西洪林(里)、龙山头、郭家沟、老君院、黄老山、东黄山、南(三)山头、台上、东台上、魏(位〉庄。1943年,奚仲乡从羊庄二区划出归属薛古石乡合并。
  城县第六区;沂河乡、韩村乡也从羊庄二区划韩村乡:有北辛、孤山、魏庄3乡合并。
  出与原官桥七区的官桥乡合并成立滕县第五区另加洪林乡的望河、良里2个村。3个洪林划(官桥五区)(驻地大韩村),辖12个小乡,归薛城区龙山乡;小河、西王公由羊庄乡划归即:官桥乡、韩村乡、公桥乡、北辛乡、洪林乡、韩村乡。原属刘村乡的前管庄、后管庄、大康魏庄乡、孤山乡、沂河乡、木石乡、连水乡、留随北辛乡划归韩村乡。
  大荒乡、安上乡。木石乡:由沂河、连水、大荒、安上合并1949年,滕县五区驻地仍在大韩村,辖为木石乡。
  12个小乡。1957年8月,官桥区驻地巾大韩村迁至官官桥乡:官桥、车站、王庄、太平庄;桥村。韩村乡:大韩村、中韩村、北韩村、前莱村、1958年3月,撤区,再次并乡。官桥辖东莱村、后莱村;区并为官桥、木石2个独立乡,直厲县管辖。公桥乡:东公桥、西公桥、小康留(东、同年9月,将官桥乡、柴胡店乡、龙山乡合并西康留);成立官桥红专人民公社(木石乡成立胜利人民北辛乡:北辛、王庄、坝上、禄村、殷河口;公社),下属设立工作片,村改称生产大队。洪林乡:洪林、东洪林、西洪林、望河、良里;1959年8月,官桥红专人民公社改称官桥人民魏庄乡:魏庄、东台、西台、落凤山、桥口、公社。
  三山头;1962年4月,柴胡店、龙山2个片从官桥孤山乡:孤山、杨套、张庄;公社划出,成立柴胡店人民公社。原柴胡店片沂河乡:西沂河、东沂河、小店、小王庄、的前掌大、于屯、后掌大、吕楼、魏楼、狄庄、尖山、俭庄、薄山口;史庄7个村仍归官桥公社并成立掌大片。至此,木石乡:前木石、后木石、涝坡;官桥人民公社所辖官桥、掌大、轩庄、韩村、连水乡:前连水、后连水、化石沟、白塔;郑庄、苏疃6个工作片。大荒乡:东大荒、西大荒、卓庄、连水西山、1%6年1月,官桥人民公社改称官桥区,独角山、北山头、狼(粮)峪;工作片改称小公社。同年5月,为成立望河小安上乡:前安上、后安上、杨家岗、张家庄、公社,将东王公村由羊庄片划归官桥区;3个东峭村、西峭村。洪林由龙山片划归官桥区,成立望河小公社。1955年9月,以地方命名滕县第五区改称至此,官桥区下辖7处小公社,52个自然村,官桥区(驻地大韩村)。48个生产大队,245个生产小队。1956年9月,官桥区由10个小乡并成3官桥小公社:官桥、车站、西王庄、太平庄、个大乡。东康留、西康留(1958年由小康留分为2个官桥乡:由原王开区的郑庄、时店、冯庄、大队);掌大小公社:前掌大(于屯)、后掌大(孔窑)、吕楼、魏楼、狄庄、史庄;轩庄小公社:轩辕庄、大康留、前管庄、后管庄、东王庄、北辛、坝上、良里;望河小公社:望河、小河、西王公、东王公、东洪林、中洪林、西洪林;韩村小公社:大韩村、北韩村、中韩村、东公桥、前公桥(1958年从东公桥分出)、西公桥、前莱村、东莱村、后莱村;郑庄小公社:西郑庄、东郑庄、苏叶、善庄、东官庄、西官庄;苏疃小公社:苏BS (巴庄)、志门、马庄、倪楼、渠村、东磨庄、时店、时村、吴庄。1968年12月,撤区及小公社,原来的官桥区7处小公社改为5个工作片,即:官桥工作片(掌大小公社并入)、轩庄工作片、望河工作片、韩村工作片、苏疃工作片(郑庄小公社并入),所辖大队不变。1973年3月,工作片改称管理区,所辖大队不变。1984年4月,官桥人民公社易名为官桥镇,所辖5个管理区改称办事处。同年11月,原48个生产大队改为51个行政村,首届实行民主选举(前公桥从东公桥大队分出,成立村民委员会;善庄大队分为前、后善庄2个行政村;原属善庄大队的东、西官庄合并为北官庄行政村>。官桥办事处:官桥、车站、西王庄、太平庄、西康留、东康留、前掌大(于屯)、后掌大(孔窑)、吕楼、上魏楼(1982年改称 >、史庄、狄坡(1982年改称);轩辕庄办事处:轩辕庄(1982年改称)、大康留、前管庄、后管庄(1982年改称)、王园(1982年改称 >、北辛、坝上、良里;望河办事处:望河、小河、西王公、东王公、东洪林、中洪林、西洪林;韩村办事处:大韩村、中韩村、北韩村、东公桥、西公桥、前公桥、前莱村、东莱村、后莱村;苏疃办事处:苏疃(巴庄)、金马庄(1982年改称>、志门、倪楼、渠村、东磨庄、时店、时村、北吴庄(1982年改称 >、西郑庄、东郑庄、苏叶、前善庄、后善庄、北官庄。1994年8月,增设郑庄办事处。从苏疃办事处15个行政村中析出6个行政村,即西郑庄、东郑庄、苏叶、前善庄、后善庄、北官庄,办事处驻地西郑庄村。2002年5月,办事处增设党总支,全镇有6个农村党总支,所辖村不变。2012年5月,增设掌大办事处。从原官桥办事处12个行政村中析出7个行政村,即前掌大(于屯)、后掌大(孔窑 >、呂楼、上魏楼、狄坡、西王庄、史庄,办事处驻地后掌大。2014年1月,经滕州市政府批准,原官桥行政村分为4个行政村,即官桥一村、官桥二村、官桥三村、官桥四村。官桥办事处辖官桥一村、官桥二村、官桥三村、官桥四村、车站村、太平庄村、西康留村、东康留村8个行政村。至此,官桥镇辖7个办事处,52个自然村,54个行政村,农村人口5.9万人。

知识出处

官桥镇志

《官桥镇志》

出版者:黄海数字出版社

官桥镇文化底蕴深厚,民风淳朴,环境优美,经济繁荣,社会各项事业健康协调发展,是全国及山东省先进文化乡镇,全国历史文化名镇。盛世修志,志载春秋。史志是记载一个地方的百科全书。作为官桥镇志的编纂,汇集了上下七千年的文明史.记述了百年以来的创业史、发展史,系统的记载了官桥镇的自然地理、人文历史、政治经济、军事政法、文教卫生、风土民情,融地方性、时代性、科学性为一体。特别是把古薛文明单列一编,突出了地域释部了解宫桥人文历史的教科书、研究官桥镇情的资料库,她不仅是官桥镇悠久历史的缩影,更是官桥镇美好未来的明镜。

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