概述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官桥镇志》 图书
唯一号: 151020020210000319
颗粒名称: 概述
分类号: G254.3
页数: 5
页码: 53-57
摘要: 官桥因一座建在古官道上的“桥”而得名。量多,是优质的建筑材料。矿产以煤炭为主,官桥镇以机关驻地官桥村命名,位于滕州市城煤质优良,易于开采,地下还有铝土、锗等矿区南部约18千米,地处北讳34°58'20〃一34。境域属淮河流域,水资源较为丰沛,59'20",东经117。这几条河流均随地西面与张汪、鲍沟两镇毗邻,北与木石、南沙势从东北向西南流淌,起到了泄洪、排涝、灌河镇接壤,境域面积约64平方千米。辖52个溉的作用。此外,生物、土地资源也较丰富。隋时废薛,官桥归属滕并设镇。新屮国成立初期,官桥境域仍称滕县五区,区驻地大韩村。境内有文物保护单位60余处,其中国家级3处,省级12处。
关键词: 概述 信息描述

内容

官桥因一座建在古官道上的“桥”而得名。量多,是优质的建筑材料。矿产以煤炭为主,官桥镇以机关驻地官桥村命名,位于滕州市城煤质优良,易于开采,地下还有铝土、锗等矿区南部约18千米,地处北讳34°58'20〃一34。产资源。境域属淮河流域,水资源较为丰沛,59'20",东经117。16’38”一117。18'40"。主要河流有5条:十字河(即薛河)、小魏河、东与羊庄镇交界,南瀕薛河与柴胡店镇钔望,小苏河、小玉河、温水河。这几条河流均随地西面与张汪、鲍沟两镇毗邻,北与木石、南沙势从东北向西南流淌,起到了泄洪、排涝、灌河镇接壤,境域面积约64平方千米。辖52个溉的作用。此外,生物、土地资源也较丰富。
  自然村。至2017年底,全镇共有人口71811人,境内属于典型的暖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耕地面积49671亩,国民生产总值(GDP)49四季分明,光照充足,雨量适中。年平均气温亿元。UAt,全年降水量780—800毫米,日照率为 ff桥14然坏境优越,矿产丰富54%,全年无霜期197天,年平均大风□数为官桥镇地处低山丘陵与平原的接壤地带,11.4天。多样的地貌和适宜的气候为工农业的属山前平原,地势东北高,西南低,平均海拔生产提供了优越的自然地理条件。
  59米,大部分土地属于河流冲积平原。地形大官桥地理位咒爾要,建汽久远致状况是一山二丘七分平原和低洼地。境内中官桥一带古为薛地,建H久远。大约在北部、东部和东南部有山,最高点是东南部龙七八千年前的新石器时代早期,官桥一方即有山,海拔275米;最低处是镇南部的于屯村,氏族部落聚居,厲北辛文化时期。4000年前奚海拔48.6米。中北部的罗汉山脉丘陵起伏,其仲因造车有功封于薛,建薛国。殷商时,奚仲余大部地区的地势较为平坦。的十二世孙仲虺为商汤左相居薛。西周初年,境内自然资源丰富,主要资源有矿产、石周武王封任姓之后畛复国于薛。公元前340年料、河沙和水等。镇东部石材储量大,河沙储周显王时,任薛迁上邳(今欢城)。又二年,齐湣王封田婴于薛。古薛曾为九州之一的徐州首府。战国末,薛旧地择入楚。秦时改称薛郡。汉高祖刘邦与楚葙王项羽于古薛城会师,汉属鲁国薛县。魏、晋、南北朝时官桥属徐州彭城郡。隋时废薛,官桥归属滕并设镇。唐、宋、元三朝皆属滕所辖。明清时属礼教乡康留社,清康熙年间,厲巽七保;光绪年间,官桥称孝七保。民国时期,官桥东部村庄属二区,西部村庄属七区。1941年,滕县成立伪政府,官桥境划属二区,含韩村乡和官桥乡。1942年,划官桥辖区为滕县第五区。新屮国成立初期,官桥境域仍称滕县五区,区驻地大韩村。1955年9月,滕县五区改称官桥区,区驻地设官桥村。1958年,撤区建制,建红专人民公社。1959年,改称官桥人民公社。1966年1月,调整区划,官桥人民公社改称官桥区。1967年,官桥区管理委员会改称官桥区革命委员会。1968年12月,恢复原来的人民公社和管理委员会建制。1984年4月,官桥人民公社改称官桥镇人民政府。官桥历史文化悠久,英杰辈出宫桥境域历史文化悠久,是7300年北辛文化的发祥地,5000年城邦文化的起源地,4000年车文化的诞生地,3000年酒文化和2500年水饺发现地。境内有文物保护单位60余处,其中国家级3处,省级12处。据北辛遗址出土文物考证,早在母系氏族社会的新石器时代早期,北辛先民即于此繁衍生息,创造了辉煌灿烂的北辛文化。镇境西南部薛国故城遗址犹在,虽经2000余年风雨,依然横亘在这片古老的大地上。境内还分布着西康留地下方国遗址,前掌大商周墓葬群,大韩村东部春秋战国墓葬群,官桥村南汉墓群等。国家、省级文物部门多次在此考古发掘,出土大M精美文物,见证着官桥悠久历史。域内贤哲英杰辈出。古老的薛水孕育了夏禹时造车始祖奚仲,商汤左相仲虺,#秋时期相剑大师薛烛,战W时勇于自荐的毛遂、招贤纳士的孟尝君、焚券市义的冯谖,两汉时期有 “汉家儒宗”叔孙通、布衣丞相公孙弘、制定礼仪的曹充曹褒父子,宋代抗金名将苏润苏津昆仲,元初礼部尚书任居敬,明朝抗倭英雄薛士杰等先贤名士,群星闪烁,熠熠生辉。官桥 —带人民历来崇文尚礼,不仅具有中华民族的淳朴敦厚、勤劳善良的优良传统,而且富有侠肝义胆、勇于斗争的不屈粕神。秦汉至清末,官桥境域人民多次参加农民战争,与封建统治阶级的腐朽势力和匪盗豪强势力进行不屈不挠的斗争。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官桥境涌现出许多爱ra志士,在中华民族遭受外辱、国家危难时刻,与外来侵略者展开英勇抗争,留下许多可歌可泣的英雄事迹。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时期,柏山战斗中舍身炸碉堡的爆破英雄陈金河被华东野战军司令员陈毅称赞为“彻头彻尾的共产主义英雄”,还有抗日英雄任振甲,“一门双烈”朱维贞、朱维哲等人;和平年代有舍己救人的烈士石建等。据统计,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官桥镇为中华民族的解放1{业而捐躯的革命烈士有55人,在抗美援朝、中越自卫反击战中,又有25名烈士血染®场。这些英雄的名字会永垂史册,光耀千秋。fr桥丨:业起步较¥,经济发达官桥境内丰富的矿产资源,为工企业发展、经济振兴提供了重要条件。新中国成立前,官桥经济比较落后,区内只有以家庭为主体的手工业、加工作坊和建材业,产品是农具、家具、小日用品等。新中国成立初期,国家着力恢复和发展手工业。1954年,成立手工业联社,全面拉开官桥社办企业的序幕。1972年,依托煤炭资源优势,筹建官桥公社南、北煤矿,先后办起农机厂、水泥厂、白灰厂、砖厂、焦厂、化工厂等企业,吸收农村劳动力进厂就业。20世纪80、90年代,以官桥公社北煤井和南煤井、官桥水泥、安镇水泥、建安公司等骨干企业为支撑的官桥工业经济迎来发展的契机。乡镇企业迅猛发展,基本形成以煤炭为依托,以建材、建筑为龙头,化工、机械、洗煤、冶炼、农副产品加工等齐步发展的产业格局。从1996年开始,镇办和集体企业经营体制改革全面铺开,向承包经营或股份制转轨,改制使工企业再次焕发生机。进入21世纪,实施工业强镇战略,大力进行招商引资和重点项目建设,基本形成机械、化工、建材、纺织、运输、煤炭六大产业发展格局。2002年全镔民营企业发展到78家,从业人员突破1.8万人。2007年起,按照“实施一批重点项目,培育一批名牌产品,打造一批优势产业集群”的思路,对机械、纺织、化工、水泥、煤炭等主导产业进行优势打造,随之机械铸造、精细化工两大产业发展迅速。2010年,辰龙集团创业基地落户官桥,辰龙化工醋酸乙烯、环氧乙烷等项目相继建成生产。产业结构逐步向机械制造、精细化工、商贸物流等为主体转变,工业经济实力持续增强。2012年后,强力推进大型项目建设和传统产业升级改造。联想昊达、奚仲变电站、龙川化工、华安虹江、凯莱能源物流(港资 >等一批项目先后开工建设;汇金重工、天华机械、天工机械等企业相继实施技改扩能。至2017年底,全镇共有企业46家,其中规模以上工业企业23家,私营企业312家,工业主营业务收入实现35.6亿元、利税3.9亿元,共引进过千万项目12个,基本形成以化工新材料、精密铸造两大产业为主导、上下游产业链条接续完整、加速转型发展的新业态格局。宫桥古称“九冉通衢”,商贸繁荣官桥位于南北二京的中心地带,秦汉即为官道必经之处。唐宋时被誉为“九省通衢”之地,明清时更是交通要道。官桥镇在发展经济的同时,重视交通事业的发展,改善全镇人民的生活环境和生活质量。20世纪60-80年代,农田林网沟路渠形成一体化,90年代后,村镇道路建设加快,至2018年底,全镇通车道路总里程达340千米,大大方便了群众出行。京沪高铁、京福高速公路、京沪铁路国家级道路3条,省级公路3条,BRT公路1条,市镇级公路11条,专用铁路线1条。其中客运线路6条,平均日客运量5660余人次,境内建有客运站点38个,可直通周边20多个市县区。据考,官桥街自隋唐至民国初年就是手工、农副产品的集散地,以传统的集市、古会交易为主,成为方圆近百里内重要的集贸市场之一。集市上有牲口市、猪羊市、杂货市、铁业市、家具市、木料市、石料市、鸟市、柴草市、粮市等,市场贸易十分活跃。特别是党的改革开放富民政策实施后,鼓励集体、个人兴办商业,尤其是交通的发展,煤矿企业的振兴,加之外来人口的增加,官桥逐渐成为兽南商业物品交易中心。到1985年底,镇区内有集体商业59个,联户商业11个,个体商业980个。1994年后,实行市场经济,货源渠道畅通,个体营业占据整个商业市场。2004年,乡村出现了政府帮扶的农村综合服务社。2017年,全镇从事商业、服务业等个体商户2467户,从业人员2.7万人,服务业增加值、服务业项目投资分别完成13.2亿元、7.5亿元。境内的银行、保险业发展较快,2018年底,银行存款余额丨0.05亿元,贷款余额1.1亿元。邮政、电信等各项事业也得到迅速发展。官桥历来*文兴教,关注民生官桥文化事业繁荣,成绩斐然。新中国成立后,传统文化得到传承和发展,群众性的文化活动丰富多彩。1988年,官桥影剧院和文化大楼相继落成,1998年建成全市第一个文化广场。2002年建立“北辛古韵”和“古薛车正” 雕塑,成为官桥镇地标建筑。2011年,全镇多数村(居)建起文化大院、农家书屋和文化体育广场,电影放映队免费送电影下乡,有线电视实现村村通,电视综合人口覆盖率达100%。宫桥素有“书画之乡”之称,1993年毛遂故里书画社成立,经常开展书画活动,连续举办农民文化夜市,丰富了人民群众的文化娱乐生活。1990年10月文化站被评为“全国先进文化站”,2005年官桥镇获“山东省社会文化先进镇”称号,2010年获“山东省历史文化名镇”称号,2013年获“全国特色文化产业示范镇”称号,2017年获“山东省旅游强乡镇”称号。官桥文脉源远,底蕴深厚。新中国成立后,教育发展较快。1958年,滕县在官桥设第五中学,在前掌大村成立工读师范,在官桥村北歇马亭建“红专大学”。20世纪80年代,学校改貌成效显著。1985年始,开展扫除青壮年文言工作,兴办成人技术教育,恢复和发展幼儿教育。1996年,官桥镇通过山东省“普九”工作验收,教育投入逐年增加,教育设施逐渐完善,教师队伍不断优化,教学改革日益深入.素质教育全力推进,教育质量连创佳绩。至2018年底,全镇中小学校经布局调整,有幼儿园7所、小学6处、中学1处、成人教育学校1所。2009—2018年间,投入巨额资金用于学校基础设施建设,共改建、新建校舍面积68920平方米。官桥镇为国家培养了大批人才。据统计,自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共向中等专业以上学校输送学生9800余名,其中本科生1760余名。官桥的医疗条件在建国前夕十分落后,域内人民饱受疾病之苦。新中国成立后,组建一支完备的医疗队伍,卫生事业得到较快发展。1958年,官桥公社卫生院、枣庄矿务局官桥医院建成使用。到1985年底,官桥镇内有镇级医院1处.矿务局医院1处,工程处医务所1处,农村卫生室50处,医疗器械设备基本齐全。2003年,实施新型农村合作医疗。2011年,乡村医生纳入一体化管理。2013年农村新型合作医疗全面实行后,农民看病基本上实现“小病不出村,大病不出镇”,重大病患者可享有救助,从常见病的防治到危重病的抢救与治疗得到保证,地方病、急性传染病基本绝迹,妇幼保健有保障,中青年身体强壮、老年健康长寿,镇村两级医疗卫生保健网络初步形成,卫生服务质量逐步提升,人民身体健康水平不断提高,全镇人均寿命为76.4岁。2009年始,60岁以上的老人办理社会养老保险。农村“五保”供养和困难户救助体系已经形成。官桥镇民生保障工作稳步推进,社会各项事业持续发展。官桥城镇面貌一新,可游立居官桥境内山清水秀,生态优美,历史传承有序,于斯千年,是全省为数不多的历史文化名镇、文物大镇,加之文物遗存众多,发展历史文化旅游事业具有得天独厚的条件。1991年,先后修复毛遂墓园、孟尝君陵园,建成北辛遗址双檐碑亭。1995年,建丰山烈士陵园,重修大康留奚仲祠等文物景点。2010年,启动北辛遗址、薛国故城大遗址公园保护与开发的规划建设。2012年,建薛国故城阙门,沿薛河北岸铺设北辛遗址一薛同故城遗址旅游观光路。2015年,完成薛W故城墙体保护第一期工程的修复及官桥村南汉墓文化园的就地保护工程。2016年,建成北辛遗址公园和前管庄三圣阁红色教育基地,建成古薛河畔仲虺政德教育广场和湿地公园。官桥已成为“春游湿地、夏赏红荷、秋品银杏.冬观名胜”的休闲胜地。银杏音乐节、香樁采摘节、油菜踏#节等农村休闲旅游特色节会活动,形成了集采摘、休闲、观光、旅游于一体的农村生态旅游。同时,全面实施镇街美化工程建设,着力提升城镇文化品位,充分展示历史文化名镇风貌。镇驻地沿街商铺改建成古朴、典雅的汉唐风格建筑。公共设施完善更新,已形成镇容整洁、道路通畅、花木繁盛、商铺林立的可游宜居生态环境。省内外游客纷至沓来,日本、新加坡、美国、加拿大、马来西亚等国际友人纷纷前来参观旅游、寻根祭祖。2016年,省内多家旅行社与官桥携手开展“历史文化一日游”考察活动。官桥文化旅游业蓬勃发展的春天已经到来。官桥因丰富的资源而兴,因发达的交通而活,因悠久的文化而名。自改革开放以来,先后获得全国文明生态镇、全国特色文化产业示范镇、山东省中心镇、山东省历史文化名镇、山东省旅游强乡镇等荣誉称号。官桥这片古老大地,虽历经千年沧桑岁月,却依然焕发出勃勃生机,蕴育着无限潜力和广阔前景,可持续快速发展战略指引着全镇人民走在通往和谐、文明、繁荣、富庶的大路上,向着经济重镇、文化名镇、旅游强镇的目标而奋力迈进。

知识出处

官桥镇志

《官桥镇志》

出版者:黄海数字出版社

官桥镇文化底蕴深厚,民风淳朴,环境优美,经济繁荣,社会各项事业健康协调发展,是全国及山东省先进文化乡镇,全国历史文化名镇。盛世修志,志载春秋。史志是记载一个地方的百科全书。作为官桥镇志的编纂,汇集了上下七千年的文明史.记述了百年以来的创业史、发展史,系统的记载了官桥镇的自然地理、人文历史、政治经济、军事政法、文教卫生、风土民情,融地方性、时代性、科学性为一体。特别是把古薛文明单列一编,突出了地域释部了解宫桥人文历史的教科书、研究官桥镇情的资料库,她不仅是官桥镇悠久历史的缩影,更是官桥镇美好未来的明镜。

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