枣庄市图书馆
枣庄市图书馆
机构用户
枣庄市图书馆(机构用户)
登录
注销
首页
知识图谱
颗粒列表
全部
基础数据
精细化标引
析出资源
图表颗粒
知识抽取
人物
New
机构
事件
地理名称
专题
作品
实物
知识片段
资源阅读
近现代图书
其他
资源统计
加工标准
相关文档
首页
知识信息
第三节 婚姻 育儿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大宗村志》
图书
唯一号:
151020020210000072
颗粒名称:
第三节 婚姻 育儿
分类号:
C913.13
页数:
18
页码:
260-277
摘要:
民间把婚姻称作大喜、把娶妻看 作“小登科”。娶亲花轿与官轿相遇, 官轿让花轿先走,甚至土匪也不去断喜 路,怕引起民愤。旧社会,婚姻不管合 理不合理,男女双方是否般配,结婚最 终目的是传宗接代,生儿育女。
关键词:
婚姻
育儿
内容
婚姻
民间把婚姻称作大喜、把娶妻看作“小登科”。娶亲花轿与官轿相遇,官轿让花轿先走,甚至土匪也不去断喜路,怕引起民愤。旧社会,婚姻不管合理不合理,男女双方是否般配,结婚最终目的是传宗接代,生儿育女。
提亲提亲就是“说亲” “说媒”“找对象”,对女子来说叫“说婆家”“找婆家”。俗话说:“男大当娶、女大当嫁。”“一家有女百家提。”提亲的年龄不同时期有所不同。在旧社会,女子十四五岁、男子十六七岁则结婚。新中国成立后《婚姻法》规定:女子十八岁、男子二十岁登记结婚。到了二十世纪八十年代国家提倡晚婚晚育,年龄一般是女子二十三岁、男子二十五岁才办理结婚手续,个别的男三十岁、女二十八岁才结婚。过去男女双方大都由媒人或亲友说合,新社会经人介绍只起个牵线搭桥的作用,自由恋爱逐渐增多。
媒人俗话说:“无媒不成婚。”过去男女双方由媒人说合,这些媒人大都是亲邻、朋友,是因关系而成人之美,“不图麸子不图面”,一般要考虑到家庭状况、人品才貌等各方面是否般配。专业媒人说媒,大多是男方家庭因孩子找不到对象而托人说媒,要先送一些礼品,让他们物色个女孩。媒人收受男方的礼物,竭力为男方服务,当然他们也要考虑到家庭条件和般配等问题,因此说合的成功率高,而且结婚后还都不错。
打听过去男女找对象有打听媒的习惯,多以女方为主。“种庄稼一季子,说婆家一辈子”,所以说媒总要了解一下对方。女方家庭调查男方家庭情况、为人处事、男子相貌及品行等,男方打听女方家庭是否忠厚、女子长相、作风等。一般打听媒是在保密情况下进行,调查了解邻居、同事、亲朋。为此,有的男方预计女方要去谁那里打听,就事先给谁打个招呼,让其说好话。近年来,由于本村经济迅速发展,村民富有了,有不少外村女子托人来本村说媒,所以村里男青年不到结婚年龄都已找妥对象。此外,本村原有三个自然村合并,全村有十八个姓氏,宗氏人数最多,占全村总人数的60%左右,其次是丁姓、高姓、杜姓、於姓等,所以进入九十年代,女子不出村,自由恋爱相当多,专业媒人已无用武之地。
和年命在男女提亲过程中,还有看属相和不和的习俗,如属相和叫 “四水通和”,不和一般不成亲。男女生肖相和的属相是“鸡和兔”“虎和猴”“蛇和猪”“龙和狗” “牛和羊” “鼠和马”。不和属相有“鸡和猴泪交流”,“自古白马怕青牛” “虎蛇如刀斩” “鼠羊不到头”,“一床若卧两条龙,不主贵,只主穷。”又将人的命分为“金” “木” “水” “火” “土” 五种。二命相克的是:“金克木”“木克土” “土克水”“水克火”“火克金” 等。这些都是封建迷信、无稽之谈,即使在过去也有人不认这一套,说“人不与人和,与什么和”?
另外,过去有溜乡的盲人手敲凸脐小铜锣,口喊“算卦和年命”;还有一些老私塾先生好查八卦、万年历,根据生辰八字能算出每个人的命的重量来,按两是九两命最重,从生辰、生肖等计算出来。如今男女青年大都自由恋爱,结婚都用国家通用的公历节日,早已不信什么“和年命”了。
相家相家是指女方的父母到男方家中看一看家庭,认为“耳听为虚,眼见为实”。相家一般由媒人预约商定,大都是女子的母亲去相,男方布置好家庭,并准备酒席。假如到了男方坐一坐,看看就走,表明是不同意这门亲事。如果留下吃饭,这媒基本成了。如今大多数自由恋爱,男女家庭相互了解,已无相家之说。
见面见面是男女双方相互看一看,增加了解,由媒人征得两家同意,先确定好日子。让双方母亲或嫂子跟着,男女双方见面后,有的让单独谈一谈。
见面礼见面礼的多少随时代和经济状况来决定,由起初的十元二十元,到三五百元、上千元,后来上升到一万零一元,一万零一千元,“万里挑一” 的意思,后来发展到十几万元、几十万元的都有。
下通书通书俗称“红纸绿帖”,即十六开的红绿纸各两张,也称“鸳鸯礼书”。红纸上款写上女方祖父或父亲的名字,中间一行“大德望翁X X老姻伯或姻兄大人阁下”,左边“谨依冰言、敬求金诺”,下边写新郎的名字;绿帖内容是“姻愚弟或侄X X率子X X (新郎名字)鞠躬”,右边写“光前裕后、金玉满堂”。下通书并送鞋袜、衣料、手巾、香皂、胭脂、粉等物品。在旧社会,下通书就是定亲,双方不能反悔,女子更是“活着是男家的人,死是男家的鬼”。二十世纪六七十年代,下完聘礼后也有反悔现象,如果是女方“退婚”,要把聘礼原原本本地退给男方。
下启下启也叫“传启”,同时由男方送给女方厚礼,是正式确立男女婚姻的形式,礼品大都是女子穿戴、首饰、化妆品等,如今兴“进城”。根据时代的不同,男方花费也都不等。二十世纪六七十年代前几十元钱就可办成,到了八十年代要几千元甚至上万元,而今少则几万元,要买“三金”或“三银”,进城回来要设筵席款待,而且还要给见面礼。下启中一些信物必不可少,有用红纸包一小撮米、面和一包麸子,叫“米面夫妻”,麸寓意“有福”;两条干鱼象征“有余”;一包艾叶,“艾”同“爱情”;信物用两个红包楸皮包起来再用红绿头绳捆扎,绳两头拴铜钱,说“月老牵线”;铜钱外圆内方,象征天地,叫“乾坤相连”;另插松枝,寓意“松柏常青、枝繁叶茂”。下启,男方用红纸写上“谨依冰言,敬求金诺”吉语,也可写“谨具鸾笺,敬企金诺”,或“大德望X翁X老亲家先生大人阁下”;女家回启,同样写上“钦承含命,仰答伦音”或“书具尺幅,仰答含命”敬复。左边写“大德望X翁X老亲家先生大人阁下”。下启是办喜事的前半年内,一经下启,都知道办喜事的日子不远了。
登记二十世纪五十年代前,男女双方定亲是以下通书、下启、买信物的形式。新中国成立后,颁布了婚姻法,实行登记订婚,男女双方自愿去乡政府登记,领取结婚证后方为合法夫妻。以前登记需男女双方单位开具介绍信,带户口本到民政部门登记,九十年代后只要双方带身份证去县级婚姻登记处办理登记手续就可以了。
男婚
择曰子择日子也叫“看日子”,男方让媒人到女方家开生辰八字、属相等,然后由男方确定迎娶的日期。先按属相确定月份如“正七月,鸡和兔”,“二八月,虎和猴”,“三九月,蛇和猪”,“四十月,龙和狗”,“牛羊五、十一”,“鼠马六、腊月”。月份选定后再选哪一天,一旦娶嫁日子确定,男方忙娶妻,女方忙嫁妆。如今多数定在国家法定节日办喜事。
备新房和喜床为娶新娘而准备的房子叫“新房”,新房根据家庭条件不同而有差别。二十世纪六十年代前,由于经济条件不富裕,房子扁窄,一般新房大都是堂屋西居一间,即使盖东西厢房最多不过两间,而且都是茅檐到地的土墙屋。到了七八十年代,集体给划宅基地,大都是独门独院的三间马褂或瓦屋。到了八十年代均为八八石基浑青瓦房或平楼。
喜床过去床有“耙桄床” “格子床” “面子床”。二十世纪五十年代前后穷人用耙桄床作喜床,四条腿支撑着一个床架;有的备不起床,使用父母结婚时的面子床,用水胶调色刷新便可;有的面子床上画四季花,如“蝴蝶牡丹” “鲤鱼穿莲” “蜜蜂菊花” “喜鹊闹梅”等。进人九十年代后喜床已被席梦思替代。过去安放喜床靠后墙,一头顶山墙,靠墙和山墙用红圈席围上,后来圈席被花纸和布围代替,新房扎红席顶棚。顶棚上四角贴云子,并拉上拉花。
安客过去结婚前一个月就要通知至亲到喜日喝喜酒叫“安客”。被安的亲戚是姑家、姥姥家、姐家、姨家等,其他亲朋大都不通知,到时带喜礼喝喜酒。现在其他村庄仍兴安客。
送喜礼至亲到男方送喜礼,过去一般五元、十元的,另有一块布料。二十世纪七八十年代发展到现金三十、五十元外加一床被单或被面,2000年前后又发展到一百元、二百元到五百元,个别的一千元,另有羊毛被及高档成品衣一套等。
撒喜帖亲朋一般喜日头几天送喜礼,结婚头天派专人去撒喜帖,当日带礼喝喜酒的不再撒喜帖。
迎送亲女子出嫁,找女送女客两人,两位送女客最好是两辈人。男方同样也要找两名女迎亲人,二十世纪六七十年代后送女客换成了伴娘,一般四人或六人,大都是新娘的同学或好友。
过去送女客坐独轮车或大车,如今则一律小汽车,伴娘返回时要送纪念品,内装喜烟喜糖或化妆品等。
当地禁忌习俗有怀孕的妇女不迎送新娘、姑不迎新娘、姨不送新娘等。
执喜执喜即主持操办喜事的人,一般是由族内或外姓德高望重者担当,安排结婚日的一切事务、客人招待,抬嫁妆的招待、开赏,喇叭和厨师的招待和开销,帮助主家敬酒等。
请厨师结婚喜日一旦确定,主家就要请厨师,并在喜日前两三天让厨师根据要办席桌的多少开出菜单,然后去集市买菜。同时厨师支锅,破菜酥菜,主家找人蒸馒头或去馍馍房定饭,烟酒糖果及喜宴上需要的一应购齐。
租花轿喜日确定后,男方就去约定花轿。喜日头天晚上,由男方放路炮人领着花轿去女家,并带着喜被、蒙脸红子。抬花轿一般四人,脚力钱视路途远近由男方支付。抬花轿中专有一人用抬花轿术语指挥,“起轿” “落轿”“后甩尾”“往左靠”等。
定喜乐喜乐就是“定喇叭”。过去喇叭多用于丧事,结婚极少用。二十世纪七十年代,结婚开始用录音机放戏曲、歌曲,有个别的放场电影。进人八十年代结婚兴乐队,到了九十年代不仅有民乐喇叭,还有西洋乐器,有专门的唱角,唱歌曲戏曲,跳舞蹈等,场面热闹。乐队是一笔不小的开支,少则上千元,多则四五千元。
拜祖、上喜坟喜日头天上午,新郎由族人领着,以乐队前导,去本族家庙(祠堂)上供称拜祖,去祖坟烧香磕头并放鞭炮叫“上喜坟”。上喜坟回来后,给本族长辈磕喜头,先给父母、爷爷奶奶(健在的),接着大爷大娘,叔叔婶子,这样由近族到远族。
铺喜床、滚喜床铺喜床一般在喜日的头天或当日,由新郎的哥嫂或叔婶,特殊情况远房和外姓也可。铺喜床必须头生是男孩的公母俩来充当。
过去铺床时,先放一捆秫秸,一顺头秫秸根部向新郎睡觉的一头,秫秸忌折断,一顺头叫“一顺百顺”;床中间还要放两个秫秸疙瘩,再铺上谷草,然后铺上红席;四条床腿垫上用红纸包裹好的新整砖,这叫“四块金砖垫床腿”。喜床铺好后,要找一男孩,最好是新郎的晚辈,如侄子、外甥等在床上滚一通这叫“滚喜床”,滚喜床的目的是希望新娘结婚后很快生个大胖小子。
从喜日起一个月内不能空喜床,新人双方不在家时要找小叔子或小姑子居住,喜日起第三天不动床,三年以内不能动床,男女双方不全在的人或无子女的人(指不能生养)不能坐新床。
套喜被套喜被要找夫妻都健在、头生是男孩的妇女。喜被必须是三面新,被面从前是红、蓝粗印花布,六七十年代是大花红线哔叽,现在都是红缎子,被里白粗布叫“白头到老”,喜被一头敞口不缝,说是留作钻小孩的,喜被中间只引一道线,四角放艾叶(寓意“爱”)栗子、红枣、花生和铜钱,寓意婚后“早立子”“掺和着生”。
套喜被禁忌七月和九月套被;禁全部引线,禁没有男孩的妇女摸喜被。被口和其他引线由新娘喜日第二天来做。
贴喜对子喜日的头天上午,主家大门及屋门及叔、伯家大门都要贴喜对子,也有贴房分再远一点的。主家的大门,主房屋门及新房门两旁斜贴“青龙见喜”,上贴“双喜”,用水红纸把新房门窗内部糊上,到新娘入洞房后再撕掉。
烧喜纸喜日当天上午,在新娘未进门之前,由女迎亲连同她的丈夫在主家香台前烧喜纸。喜纸过去是一张红纸叠成信封模样,烧时夫妻俩一起磕两个头,说是给天地神送信来接受礼拜。据说“如果一对夫妇一生能替人烧七次喜纸,就可免去一切罪过”。
迎新人花轿来到村头停下,等主家人来迎接。花轿来到门口落轿,民间有个顺口溜叫作“一拜不动,二拜摇臂,三拜下车”。迎送女客对拜后,送女客由迎亲人一前一后引着来到花轿前,由两位少女解开轿门,把每人手中一对用红纸包着的铜钱交给新娘,新娘把手里两对铜钱分别交给两位少女,这叫“换制钱”,从此新娘在婆家有了新的天地。送女客从轿中把新娘搀扶出轿门后坐在椅子上,由两位男子架着进门,进家前要把大门关上,这叫“勒性子”。门关上片刻再开开,迎亲人迎面撒麦麸、红枣和栗子,并说“一把麸子、一把枣,来年生个大胖小”,这叫“撒迎面麸子”。二十世纪五十年代后花轿被地排车取代。九十年代以后,结婚都用小汽车,新娘下车后由新郎抱回家。
拜天地新娘被架到香台前,站在红席上,这时女迎亲的给新娘换耳环,并说:“取下耳坠换上耳环,再想为闺女难上难。”拜天地的香台上摆放着一个升,升里装满粮食,并用红纸全部封上,上面放一铜镜和秤,并用楝木条或竹劈作弓,红头绳作弦,用红纸条裹三支箭,放在其上。“升”音同“生”,“一生一世”的意思,弓箭和铜镜是避邪之物,因结婚时妖魔鬼怪会趁机来“受香火”。升前放一香炉,内插一把捆有红丝线的香,两边各有一个蜡烛台,燃着红蜡烛。拜天地前主持婚礼者高呼“请新郎”!因过去新郎在家坐等结婚。新郎来到新娘左边站立。司仪高喊:“一拜天地,二拜高堂,夫妻对拜,步人洞房。”一对新人磕头后由新郎把新娘领入洞房。然后迎亲人撒喜糖,传说妖魔鬼怪忙着抢糖,新娘把它们甩在洞房外面了。同时,把升及上面所放物件一同搬入新房,放置在新郎睡觉的一头。然后由新郎用秤杆或擀面杖,把新娘的蒙脸红子挑起搭在福棚上,并由迎亲人说:“蒙脸红子搭福棚,一年一个小书生。”蒙脸红子是一块大红布,四角均钉上一枚铜钱,新娘上轿时蒙上。二十一世纪以来,新娘改穿红祅为穿白婚纱。
二十世纪六七十年代,香台后墙上挂毛泽东画像,把拜天地换成给毛主席鞠躬,其余礼仪均鞠躬。八十年代结婚典礼也是将跪拜礼变为鞠躬礼。
坐帐挑完蒙脸红子,新郎新娘才第一次见面。有人从家里拿件衣服让新娘一披,这叫“换帐衣”。接着由女迎亲人拿来床公床母,让新人双方在床前磕头烧纸,祷告“床公床母脚踏子神,我家娶个掌家的人。又穿金又戴银,满堂儿女一大群。不要挎箢的,不要讨饭的,专要骑马拉弓射箭的”。烧完床公床母后,新娘坐在新床上,这叫“坐帐”,过去新娘坐帐要两三天,每天只吃几个鸡蛋,喝点水,以免坐帐时解手不方便。新社会思想解放了,新娘不再坐帐。
喝交心汤坐帐期间,由女迎亲人端进一碗挂面汤,并用两根红线拴着的葱白在碗里搅一搅,并说:“一搅金、二搅银,三搅儿女一大群。这屋装不了,往他奶奶屋里跑。”然后由新媳妇沾一沾,新女婿喝干,表示夫妻同心同德,生活幸福美满。
开席开席就是用酒席招待客人。头场席是招待送女客和抬嫁妆的。送女客一般安排在主客屋,由迎亲人作陪,抬嫁妆和抬轿的在偏房客厅,七人一桌。开席前先上餐具、烟酒,接着上八果四肴,然后十个大碗。上第一个大件碗时,主婚人(新郎的父或祖父、伯叔)由执喜人领着到席前谢客,先作一个揖,然后双手把这道菜由桌边放到桌子中间,俗称“慰菜”,对客人客套一番,退后一步再作一揖,告辞。慰菜是表示对客人的敬意,也是让客人认识一下主婚人,上齐菜后由新人敬酒。本地还有送女客开赏厨礼的习俗,赏厨礼一般在上第一道菜后,用红纸包好礼金让端大盘的捎去,厨师若是自己人或与主家交情过密,原封返回。新人敬酒后,要先由客人提出上饭,方可上饭。
送客人开销过去送女客临返回前,要见新娘的公婆,说些恳求老人对新娘多多教导之类的话,并问新娘回门的曰期。同时由执喜人开销抬嫁妆和抬轿的脚力钱和租轿钱,并赏给喜烟喜馍馍。
赏拜喜日中午把送女客送走后,开始“赏拜”。拜至亲是从父母拜起,再拜家族近属。至亲从老姥姥家、姥娘家、姑家、姐家、姨家等,受拜人要赏 “磕头礼”,礼金随时代和亲属关系来定,由原来的三五元至六七十年代的十元、二十元,八十年代三五十元,九十年代一二百元,多者五百元,2000年以来发展到一千元,个别的礼金一万元。新人挣来的磕头礼钱,属新人所有。
闹房闹房也叫“闹新媳妇”“吵喜”。一帮年轻人以要喜糖、喜果子、喜烟为名,对新娘刁难打逗。民间认为 “吵喜吵喜,越吵越喜”,说明主家人缘好。
点灯傍晚时分新房里点灯俗称 “长寿灯”,是新娘陪嫁的灯,从則是菜油灯、煤油灯,二十世纪六十年代有了高座的罩子灯,后来是用电的台灯。由小姑子负责点灯并唱曰:“太阳一落黑影影,一对小姑来点灯,右手举着红红火,点亮不灭长寿灯。”送床晚上喝喜酒的人散去后,由女迎亲人连同喝喜酒没走的至亲,把新人送到床上休息,并唱曰:“状元爹、状元娘,状元奶奶来送床,送床不是白送的,又吃果子又吃糖。”然后新娘开柜拿果子、烟、糖交给送床的人。
开脸新娘入洞房喝完交心酒、交心汤后,由女迎亲人张罗给新娘绞脸,也叫“开脸”,就是用红丝线把新娘脸上及发际的汗毛绞掉。开脸前,新娘从柜里拿出四枚红鸡蛋,让女迎亲人在新娘脸上滚,边滚边说:“红鸡蛋,满脸转,今年吃你的喜馍馍,明年吃你的红鸡蛋。”开脸是区分是否结婚的标志,未开脸的女子叫“黄毛丫头”,开了脸就叫媳妇。
听床待送床人散去后,一对新人关门休息,这时就有好奇的亲朋邻里悄悄来新房外边探听洞房里的动静。新娘开柜把土罐(尿罐)里的果子、好烟等拿出来招待新郎。新人有说有笑是恩爱和睦的表现。
拾柜第二天一早,新娘起来梳洗完毕,忙着把柜里未分散完的果子和烟、压柜的糖饼都拿出来让新郎送到堂屋交给父母叫“拾柜”。
请安新娘拾完柜后,随丈夫来到堂屋给公婆磕头问候叫“请安”。从前有钱有势的公婆,要求儿媳每天早晚两次请安,早上请安后问干什么活,傍晚请安后问有什么事,征得同意后才能回房。到了二十世纪七十年代前后,只在结婚第二天请安。
女嫁
备嫁奁闺女出嫁娘家要陪送,嫁妆在不同时期陪送的数量、档次不一样。二十世纪五六十年代前后,一般户陪送 “小三件”“大三件”。也有“小五件”和“大五件”。
小三件一个箱子或柜,一对马杌子,一个脸盆架子,“大三件”抽屉桌取代盆架。“小五件”在大三件的基础上再添一件高低橱,“大五件”有大站橱、柜、箱子、抽屉桌、一对椅子。八十年代后,一般陪送小五件,另加“三转一提”(收录机和缝纫机等)。2000年前后除收录机被影碟机代替外,又增加了彩电、摩托车、冰箱、“家庭影院”、高低组合家具、沙发、被褥等。有个别的陪送空调、轿车等。
添箱嫁女前亲朋送礼物称“添箱”,过去添箱为毛巾、袜子、饼干、布料类。朋亲添箱两三元钱,后来增长到十元、三五十元。如今添箱好布料一身或成品衣一套,另有喜礼一百元、二百元不等。
盘头闺女出嫁前要盘头,由嫂子或姐姐把嫁女的发辫取开挽成鬏子,用发网兜起来,俗称“盘网子”,插上银插针,前额“牙子”变成“流海”。六十年代后,盘头由发辫剪成短发叫“剪发头”,较时髦。2000年后出嫁女要进行美容化妆、描眉抹口红、头上盘花等。
发嫁发嫁前嫁女穿大红衣裳,穿绿绣花鞋,用红丝带扎腿。花轿披上轿衣、轿顶,轿衣由缎子做成,上绣“二龙戏珠”“凤凰牡丹”等,轿顶四面插上八仙人子像,顶部有“麒麟送子”塑像。花轿抬到大门口后,这时嫁娘头顶 “蒙脸红子”,倒趿拉着父亲的鞋(因上轿前脚不能沾娘家的土,如沾土穷娘家),两手中各攥两枚铜钱,由两位男掐轿人用椅子把嫁女架到轿门口,再由两位女送女客扶着上花轿。这时鞭炮一响,四位轿夫其中一人局喊“起轿”,花轿启程,嫁妆随后,并有两位掐轿人 (掐轿人一般是嫁女的哥或叔侄)两边扶轿杆出庄,送一程再返回。
哭嫁嫁女出嫁时不穿红鞋,穿红鞋叫“跳火坑”。发嫁时嫁女要哭嫁,说是“给娘家掉金豆子”,金豆子掉的越多,娘家越富。其实,因为闺女在娘家与家人朝夕相处,到了婆家地方陌生人陌生,出嫁时才不由得落泪。新社会新风尚,出嫁女已不兴哭嫁。
抢喜一个村同一天有两家结婚的,说谁家的新娘先进门,就能抢到富贵好运,谁就头生生个男孩,所以都尽量早发嫁早进门,这叫“抢喜”。
穿富贵嫁娘出嫁时,不论逢什么季节都要穿棉袄上轿这叫“穿富贵”,穿棉衣寓意今后的日子过得“厚实”。二十世纪七十年代前后此俗不兴,嫁女都是随季节穿衣。
叫对月、送对月闺女出嫁后一个月,由娘家兄弟去接回娘家,称“回门”,也称“叫对月”,后来演变为十八天回门。过去说法有“叫三过三、越过越欢”;又变为“叫两过两,越过越长”,并且连叫三趟。二十世纪九十年代变为喜日第二天娘家人来叫对月,后来又“当日叫,当日送”。如今兴当日叫送两趟,就是叫头趟客的把新娘叫走后,到家AL 即送回;随后来人叫第二趟,叫走到娘家后又立即送回。两趟送客人都设酒席招待,但不能在一处座席,并且互不照面。叫对月送回时要带一些馒头、果子、糖等礼物。一般送对月要摆四五桌酒席。
封建婚姻在封建社会里“婚姻大事,父母做主”,“嫁狗随狗、嫁鸡随鸡”,女子没有社会地位,丈夫有权休妻,所以婚姻极不平等。
指腹为婚两家交情特别好,两家男人商定,有了孩子,若是一男一女就结为夫妻。
童养媳、家庭贫穷,孩子多养不起,就把女儿从小送给另一家男孩为童养媳,长大到结婚的年龄再举行结婚仪式。虽说当闺女喂养,实则当小媳妇看待,当佣人使唤,多数受尽折磨。新社会提高妇女地位,再没有童养媳了。
爱好做亲两家父母关系一般,待双方儿女将到结婚年龄提出做儿女亲家,实际是包办婚姻。
姑舅亲兄弟的闺女嫁给姐妹的儿子这叫“姑舅亲”。民间认为是“亲上加亲”,实则属近亲结婚,对优生不利。姑娘亲:姑娘亲叫“闺女看姑”,就是姐妹的闺女嫁给兄弟的儿子做妻。这种婚姻极少,因民间认为“姑血不倒流”,“姑肉不还家”,一旦结婚,称舅父叫爹不合情理。
姨娘亲姐妹俩的子女结婚叫“姨娘亲”;这种婚姻也属近亲结婚,对繁衍后代不利。
换亲、转亲两家男子相互娶两家女子为妻叫“换亲”,三家都有男子和女子相互转圈婚嫁,叫“转亲”也叫“串亲”。这些婚姻的男女大都在年龄上不大般配,多数是委曲求全凑合着过。
替婚拜天地前因新郎有特殊情况,不能参加婚礼又不能推迟,只有临时找人代替,一般找新郎的妹妹女扮男装,也有抱只红公鸡替拜天地。
买卖婚姻花钱买女子为妻。一般情况是女家贫穷,又赶上天灾人祸,女家把闺女卖给男家做妻子。还有一种就是花钱买人贩子拐骗来的女子做妻子。
招养老女婿有女无儿又没有近门“过嗣”,于是招来个女婿落户。女婿家一般兄弟多难找对象,愿意入赞结婚费用由女家出,婚后子女随女方姓,女婿称岳父母为爹娘,生子女称岳父母叫 “老爷”“奶奶”,并负担老人的养老送终义务。
后婚就是离婚或丈夫去世后再婚。从前女子由丈夫一纸休书就可离婚,那时离婚对女子来说是件非常伤心的事,因此有的就以死抗争。丈夫死且无子女,再嫁并不顺利。婆家明知留不住,还是百般阻挠。再婚的女子拜天地前要抱一抱大树,意思是前夫是她的命毒妨死的,抱树让毒注进树里就挡去了。大部分寡妇膝下有儿女,若带着孩子再婚还怕受人家的气而放弃再婚念头。在封建社会,民间把守寡视为美德。
另外还有“坐山招夫”、抢婚、逃婚、私奔、夺妻、棺头成亲、填房婚等五花八门的社会陋习。
婚姻禁忌同姓不能通婚;不娶姑家的闺女为妻;至亲之间禁“差辈”;穿孝期间不娶不嫁;确定喜日后不能更改推迟;腊八除外逢八不娶嫁,否则婚后日子过得扒扒叉叉;孕妇不当迎送新人,也不进新房,否则“喜见喜,有一秕”;孕妇不摸洞房门,摸了后小孩手摸门挂环.新娘才能怀孕;戴孝不能进喜家,进喜家会把喜冲散;新娘进门三年内男家要出事,就说是新娘妨的;忌一家一年娶或嫁两件喜事;新娘禁忌许多节日:初一是一年的开始,不在自家过不吉利;忌立春,因“春比年还大,不忌穷娘家”;忌正月十五,“不忌灯节,死她公爹”;忌二月二,“吃了娘家的蝎子爪,死其公母俩”;“不忌三月三,死了丈夫塌了天”;“不忌清明节,死她公公爹”;“不忌四月八,死了婆婆她当家”;“不忌六月六,死她婆婆舅”;另外还要忌四月四、七月七、九月九、正月初三和十三阎王日、端午节、数九(冬至)、祭灶等;八月十五为团圆日不在家过不吉利。禁忌的节日几乎每月都有,目的是约束媳妇。因过去闺女出嫁大都十五六岁不大懂事,留恋娘家,好事者用忌日来催促闺女回婆家。
贞操家庭、社会特别看重女子的贞操,女子把自己的贞猶见为生命。女子一旦失去贞操,大多数男人不愿娶,即使娶过去也受到歧视和虐待,被人看不起。
育儿习俗
民间把生育作为人生的“三大喜事” 之一,注重四世同堂、儿孙满堂,“宁愿让孩子多气死,不愿没孩子盼死”。当然是以男孩为中心,女儿再多也不算数,这种“重男轻女”的观念,至今在农村仍存在。
祈子我国传统家庭崇尚“家大业大、人丁兴旺、五世其昌、九世同居”,结婚目的主要是传宗接代。婚嫁的祈子习俗:在新娘陪嫁妆中放一些红枣、花生、栗子、麦鉄子、松枝等物,其寓意是:早(枣)立(栗)子;花搭着生;“麸” 音同“福”,富贵有福;松柏寓意夫妻恩爱,长命百岁。出嫁当日还要陪送一只老母鸡,称之“认路鸡”,大吉大利之意,若到新郎家后就下蛋最为吉利。
撒帐祈子新娘入洞房喝交心汤后,要撒帐祈子。如撒帐时说“一把麸子两把枣,一年一个小毛小(儿子)…… 五撒五子登科,六撒辈辈朝郎,七撒七子八婿……”均为祈子。
贴喜对祈子如“喜看红梅多结子,笑看绿竹又生孙”,“且喜今夜小登科,未卜他年大学士”。
装枕头祈子装枕头由婆家女性直系亲属如婶婆、嫂子、姑姑操作,同时边装边唱喜歌,“你一把,我一把,两年养活(指生孩子)俩”;“填一把豆秸,养活一个秀才”;“放上一根葱,生个胖书生”;“填上一块砖,生儿做大官”等。
开脸祈子新娘结婚的当日,用两根红线沾粉,将新娘脸上的汗毛绞掉,并用煮熟的红鸡蛋滚脸,并唱开脸歌:“绌脸要红线,滚脸要鸡蛋,今年喝你的喜庆酒,明年吃你的红鸡蛋。”烧床公床母祈子新娘结婚当日,婆家在新房的新床前烧床公床母祈子,除此以外还有挑蒙脸红子祈子,戳窗户纸祈子。
送花新娘结婚后的当年年底,春节(打春)之前,娘家兄弟给新娘送花,过年新媳妇要戴上花拜年。送花时还要带花生、栗子、山药,还要给公婆买衣物、鞋帽、扎腿带子,给小姑、叔伯、小叔子买化妆品、日用品、衣物等。吃过饭回去时要回鲤鱼。这叫“扎根的山药,回头的鱼”。
害喜病妇女结婚后怀孕,出现妊娠反应。妊娠反应有轻有重,轻则不想吃平时的饭菜,老想呕吐;重则不想吃不想喝,浑身酸懒无力,如害大病。这叫“害喜病”“有喜了”“小孩上身了”。妊娠反应时,有的想吃些酸类水果,饭食有的想吃荤腥,有的想吃素食。好事者以此判断生男还是生女,说想吃荤生男孩,想吃素生女孩,俗话说:“肉儿菜闺女。”胎教妇女怀孕期间,为使胎儿健康发育,要心情舒畅,不能过度劳累;在生活上要不偏食,多吃些有营养的食物,经常去医院检查。在言行、饮食上还有许多讲究和禁忌。
怀孕称“双身子”,双身子不见新娘,不进新房;不进丧家,见死尸怕被扑着;肚中有孩子不能系孝绳;双身子不用手接盐,否则婴儿出生时先露一只胳膊;孕妇不坐石臼,坐了婴儿出生时为“腚生”;忌坐绳子,坐绳子婴儿出生后脐带攀脖子;不迈牲畜套,迈过牲畜套会延产;忌倒坐门槛,否则难产;忌进葡萄架,否则生葡萄胎;孕妇洗衣服不能多呼啦水,否则胎水多;晒衣服挂得太高,胎衣来得慢;孕妇刷锅时先刷勺子再刷锅,这样生出小孩头发黑;刷锅水不从锅门口掉出去,否则生小孩流口水;孕妇不送嫁和迎嫁,否则生出小孩“雨角”;孕妇舔蒜槌,生男孩生殖器大;吃姜生小孩六指;吃狗肉、驴肉化胎;吃兔肉生小孩豁嘴;吃鹌鹑蛋,小孩脸上有雀斑;吃鸭肉,小孩脚趾分不开;吃生葱或蒜,小孩长狐臭等。所有这些,都是毫无科学依据的迷信经。
催生临产前,母亲到闺女家去催生,量一鞋小米带着,做小米粥给闺女喝叫“催生粥”。母亲前去带几斤挂面、几斤糖和十几个鸡蛋,鸡蛋要奇数,叫 “男单女双”,希望闺女生个男孩。民间有“一个孩子一等生,不知哪个孩子送性命”之说,生孩如过鬼门关,催生是一种安慰,只有生下孩子来母子平安,才真正让人放心。
接生孕妇临产前肚子疼下坠,叫 “作病”,婆婆忙着邀请东邻西舍有经验的两三位老太太前来帮助接生,冬天要在室内生火取暖,直至婴儿落地,全屋人才放下心来。细心的老太太听到婴儿第一声啼哭,就可以断定是男是女,说声音急促而洪亮是“大喜”(男孩)。
过去孕妇生产时,要在地上铺草。截脐带不用剪子,一方面怕感染,另一方面剪子同“减子”。婴儿出生,由接生婆用秫秸篾子把脐带切断,包好放到床上。接着用天母草(益母草)烧汤加红糖让产妇喝,排除子宫内的“脏污”,还要煮白鸡蛋让产妇吃下。红糖补血、活血,益母草使子宫收缩。婴儿出生后,通常要熬制大黄汤灌人其肚中,一是去火,二是洗肠胃排脏气。产妇产后三天下奶,之前婴儿可让邻居的妇女喂奶汁,到母亲下奶后再哺育婴儿,也可用白面加一点白糖打稀粥喂婴儿。
二十世纪六十年代,村里培养了接生员,采取新法接生,用碘酒、消炎粉消毒,婴儿成活率达百分之百。到了七十年代,生孩子都去医院,八十年代后期本村多数就近去滕南医院,少数去微山县人民医院或滕州市人民医院和妇幼保健院,确保了产妇母子安全。
忌响器婴儿出生后,怕被较响的声音惊吓。响器有许多种,人和动物的喊声,用具的碰撞声、爆炸声和雷声等。
报喜婴儿出生后,一般三天向姥姥家报喜,姥姥家确定哪天去送粥米。报喜人是家中或近门的一名男孩,用箢子放十几枚单数的红鸡蛋,然后用红或花包袱皮盖上。如果是男孩就在上面放一本书,如果是女孩就放一朵花。姥姥家人一看便知是男孩还是女孩。小客人中午吃过招待饭,姥姥家把红鸡蛋留下,再加倍回一些鸡蛋送小客人返回。
送粥米孩子出生后,一般男孩十二天、女孩十八天选双日子送粥米,姥姥、舅舅必须前往。过去一般送粥米只是两三个箢子东西,鸡蛋、糖、米、面、挂面等物,另外还有两块色彩鲜艳的布料和婴儿的衣、帽、鞋袜等。二十世纪九十年代后,随着生活水平的提局,又新添了羊毛线、小转车、小睡车、儿童自行车、手推车等。箢子要用花包袱皮蒙盖并用红攀鞋带子扎紧,还要带上一只红色公鸡一只母鸡,鸡脖子上用红布剪的花套,到家时把鸡拴在婴儿的床腿上。饭后返回时,带回一只母鸡,留下的鸡不能杀吃,要卖掉后买布给婴儿做衣服,回去的鸡放开继续喂养。姥姥送粥米还要给婴儿见面礼,从五K年代的两三元到七十年代的一二十元,到九十年代前后的上百元和2000年来的上千元不等。其他亲属也随着送粥米拿见面礼。
过去中午招待送粥米的客人,吃糖饼、喝糖茶。饭后姥姥返回时,要带回两块大糖饼、单数红鸡蛋若干,米、面、红糖、挂面等。婴儿家还要另外回一点豆子,说婴儿长大聪明是“能豆子”。姥姥带回的糖饼和红鸡蛋分散给左邻右舍,同时婴儿家同样把糖饼、红鸡蛋分散给东邻西舍,并用红糖、粉面子打“红糖茶”,分散到各户喝“喜糖茶”。
坐月子产妇产婴后一个月内,既要精心照料婴儿,又要调养身体,很少出大门,大都坐在床上,俗称“坐月子”。坐月子时落下毛病最难整治,主要有“四怕”:怕热、怕冷、怕累、怕“查奶”。夏天焐皮肤会落下起痱子的根,如果热得厉害会落下头痛或头晕的毛病;冬季月子里被冷水冰着会落下手指关节痛的病根,如果冷风吹进脑子,见冷就头痛很难除根;干活过累,会留下腰酸腿疼的根。“查奶”就是断乳,一旦产妇断乳,婴儿不能及时喂奶,最重要的是不能生气,生气容易查奶。坐月子期间产妇要多吃一些发奶滋补的食物,不食用查奶食物,酱油、醋、花椒、棉籽油、玉米、扁豆等;产妇禁喝茶叶、吃辣椒,否则宝宝会生火;夏季产妇喝生水、凉水、生瓜梨枣等生凉之物,婴儿容易拉肚了。月子里忌同床,否则妇女容易生妇科病。
踩生婴儿出生后,专叫一男孩去产房看婴儿,这叫“踩生”。踩生的男孩要身体健康、聪明伶俐,有“谁踩生随谁”的说法。如生人踩生,婴儿容易生病;如产妇闺女多,男子进产房就受欢迎,说是能带来男孩。若孕妇进产房脏气扑着容易早产;戴孝的人进产房会带进秽气;做买卖的人进产房生意会不好。
叫满月叫满月也叫“挪臊窝”。女孩二十八天,男孩三十天,由舅舅前来接去姥姥家住几天称为“叫满月”。过去叫满月一是用“窝篓”挑着,一端放婴儿,一端放产妇母子用的东西;一是用独轮车推着,一边坐产妇并抱着孩子,另一边是使用的东西。如今叫满月都用汽车。
婴儿用方被包好,再用红胭脂涂抹婴儿的鼻梁直通两腮,像“人”字形,然后用母亲的蒙脸红子盖严,再将桃木枝子(向阳的一枝)用红线串上染红的花生和红枣挂在其上,用来避邪。到了姥姥庄头,先进场里(因为“场”与“长” 同音,长久的意思),由妗子把宝宝接过来抱着,让姥姥接怕“癞姥姥”。如果真要是“癞姥姥”,可由姥姥送给宝宝一把勺子便可破解。同时用锅底灰抹小孩的手,以免忘姥姥。到姥姥家先用一点猪食抹在婴儿嘴里,以便将来不挑食好喂。姥姥还给婴儿做鸳鸯裤、鸳鸯鞋,也叫“退毛衫”,让宝宝褪去胎毛。婴儿随母亲在姥姥家做客六天(取六六大顺之意),再由舅舅送回家。离姥姥家时,用白粉涂抹鼻梁像舞台上的小丑,意思是“去时是个红大侠,回来吃得白煞煞”,也是路上起着吓退妖魔鬼怪的作用。
送百曰坠旧时封建思想重男轻女,富人家男孩少就娇,百天时亲邻给送百日坠、银锁,上有“长命富贵”字样,还有乞来百家的布做成“百家衣”、吃百家饭,穿百家衣能免灾,耳坠则戴到结婚由新人摘下。
抓生抓生也叫“抓周”,是指男孩一周岁时的礼仪活动。在升里摆放书本、胭脂粉、枰、食品等让婴儿任意去拿。如先抓书本,说孩子长大爱读书;抓到胭脂粉,爱美色;抓枰,长大会做买卖能挣钱;先拿取食品,长大有饭吃。如今小儿生日是做个生日蛋糕,唱生日赞歌,给婴儿买套衣服或玩具用品等。
小产当孕妇怀孕期间不到分娩的时候由于意外造成早产,婆家人就把媳妇送回娘家,一般在娘家过六天,再由娘家人送回婆家,并要带公鸡或鸣鸭和一把锁,还要给老婆婆买扎腿带子和攀鞋带子,送的人一定要在婆家住下,吃完饭方可返回。鸡为吉利,鸭子音同“押子”,意为再生是儿子,锁就是把孩子锁住、保住的意思。扎腿带子和攀鞋带子就是“带子”,即带儿子来。公鸡或鸣鸭,要卖了买盐吃。
种花种牛痘疫苗,俗称“种花”,防止婴儿出天花。一般在婴儿出生六个月以后每年的农历二月进行。种花时在婴儿的胳膊肘上用双针划十字花或“井” 字形,然后滴一点牛疸疫苗即可。从前是在两只胳膊上各种两颗或三颗。二十世纪五十年代后,婴儿出生三个月就接种花苗,不过只在一只胳膊上种两颗。九十年代后,婴儿出生后在医院随时就种,不再另外接种。
过去种花失误时,落下一脸麻子的大有人在,极个别也有双目失明的。二十多年前,天花菌在地球上绝迹,小儿不再种花,当地医生用卡介苗代替牛痘疫苗,也起到同样的效果。一般情况下,种花三天后,要买些草鱼发花(禁用草鱼以外的鱼),买不起鱼的人家,就熬芦芽水喝。五天以后花盘红肿,说越“发”效果越好,大约十天止热,花盘结疤,也叫“顶疤”,时间不长就会掉疤。顶疤后不能再吃发物,否则会延长掉疤时间,让疤盘自行脱落。
种花后发热期间,不少儿童同时还被瘆子、水痘所感染,此时要避风、怕渴、怕盐等,否则落下“风砂眼”“哑巴”或“駒子”等后遗症难以医治。
看花大约一个星期后,小孩的姥姥就来看花发的情况,并带一些油条和烧饼,希望花发得如同烧饼。“掉盘” 俗称“掉疙疤”,麦收后小孩的舅舅、姑、姐、姨等都拿一些烧饼、油条前来看望“掉盘”,交红子后不能再去。凡来掉疙疤的油条和烧饼,都要回一半留一半,待客人走后,两家都要分散烧饼、油条给邻里,说是“喜烧饼”。意思是花盘已掉,孩子从此冲出“鬼门关”。
挑红子、挂红子当婴儿接种花苗后五天开始发热,同时伴随着“出水痘子” “出疹子”,出现烦躁不安,不想吃饭,睡不好觉,经常哭闹。这时家庭主妇把事先准备好的“红子”挑在屋檐上,叫“挑红子”。同时还挂在婴儿的背后,叫“挂红子”。挑红子和挂红子时,主妇向“疼母娘娘”祈祷保佑孩子。挑红子时要绿色在上首,挂红子时要把绿色布条放下面,因绿色布条稍宽稍长点。男女红子的区别是男孩红子下边折成“剑形”,而女孩的红子是齐边。
交红子每年农历五月十九日或六月初一日是“交红子”的日子。家庭主妇擀两碗面条,买些鲜果供品,摆上酒、茶,焚香,磕头,放鞭炮,把用黄表纸条分别写的“天地”“灶君”“疼母娘娘” “撒豆哥哥”等灵符,连同挑的红子在供桌前烧掉,这就叫“交红子”,表示孩子已度过鬼门关。这种习俗至今已不多见了。
迷魂鞋婴儿出生八个月时,由出嫁姑娘做双虎头鞋送去,俗称“迷魂鞋”;同时,婴儿的姨要做双袜子,姥姥做条裤子,“姑做鞋、姨做袜,姥姥做个两裤衩”。到八个月零八天时,找一个外姓爷们(最好找刘姓),把两条裤腿里各装上一根豆芽和一个馒头,到十字路口去穿。豆芽表示扎根,发面馒头表示 “发”,意思先扎根、后发展。豆芽和馒头掉落在十字路口,穿上裤、袜、鞋回家。
剁絆脚绳俗话说:“六坐、七卧、八爬叉、十个月栽茬茬。”也就是说,婴儿出生后六个月会坐,七个月会翻身,八个月会爬,十个月会站。婴儿学走步时,前面大人引着另一人用刀在婴儿两腿之间剁几下,这叫“剁绊脚绳”,说婴儿学不好走路有绊脚绳扯着。其实,婴儿学走路需要有个渐进的过程。
乳名“小孩三天不起名,长大糊涂虫”,这里说的名就是乳名,也叫“小名”。在起名上显示出时代特征、时间特征、生理特征、期盼特征、性别特征、忌讳特征及其他一些特殊性的乳名。
带有时代特征如“四清” “文革”“国营” “胜利”等。
带有时间特征的有“春生”“国庆” “雨生”等。
带有期盼色彩的有“金成”“安生”“平安” “新发”等。
带有生理特征的如“大俊”“小白”“二黑”“二丑”等。
带有感情色彩的有“爱国”“爱民”“满意” “甜甜”“阳阳”“心心”等。
过去男孩起名的前边加顺序词如大孩、二孩等,女孩起名如“兰、花、荣、英”等,姊妹多前边加上序词如大妮、二巧、三荣等。有的比较娇贵的男孩子以动物起名“马、牛、狗、猫、虎、豹” 等,女孩则以“鸭、鹅”等起名,因动物容易成活,好喂养;也有给男孩起坚实的名字如“铁蛋、石头、大山”等,希望连阎王爷也奈何不得;有的为养住孩子起名“拴柱、留住”等;有的为女的起名叫“红娈”,男的起名“臊乎”。闺女多而没有儿子,就以“菊(足)、够、改”来起名,还有“换小、招弟、盼弟”等,期待再生是男孩。
进人二十世纪八十年代,起名品位提高,乳名大都叠字,如“娟娟、丽丽、贞贞、婷婷、惠惠、芳芳、媛媛、强强、聪聪、超超、龙龙”等,给人以文雅、亲切、温馨之感。
学名学名又称“大号”,儿童人学由私塾先生和老师起名,家庭由识字的父母或祖父母起名。兄弟排行起如 “仁、义、礼、智、信”,“忠、厚、传、家、远”,“荣、华、富、贵”,“江、海、湖、河”等;有的按偏旁而起名,有的与叔兄弟或堂兄弟排列起名,有的起学名把班辈放在最后。八十年代后,还有不少的人起名不用班辈,只有姓氏和名两个字。
过去因女子没有进学堂的机会,大都没学名。十二岁前,都直呼乳名;十二岁后,本族长辈呼乳名,外姓以“您姑、您姐”称之;出嫁后随夫姓,娘家村里人称呼“老张、老李、老王”等;在书面上称“张王氏、王季氏、刘孙氏” 等,夫姓在前,本姓在后;口头称“您婶子”“您嫂”。新中国成立后,女孩有了人学机会,也就有了学名;另外国家颁布《婚姻法》,女子结婚登记要有名,女子的学名也与男子相同大都三个字,只不过后一个字是以“花、英、兰、红”居多。八十年代后尽管女子名字有了文雅度,但回娘家时,长辈和平辈岁数比她大的仍称“老张、老李”,认为这种传统称呼显得亲切。
绰号绰号也叫“外号、诨号”,农村有“人无外号不发家”之说。绰号有文雅之分,有根据相貌、性格、生理缺陷、行业等方面起绰号的,也有开玩笑时相互起的。但绰号文雅的少,所以依生理缺陷而起的绰号是对人格的污辱。
称呼和禁忌无论乳名、学名和缚号,对方的称呼都有一定的范围和习惯界定。孩子自起乳名后,除晚辈不能直呼外,其余的可以直呼乳名。男子十六七岁则称“您哥、您叔”,结婚后禁称“乳名”,连父母也不能当着儿媳和亲戚的面称儿子的乳名,有了孩子则称“X X爹、X X爷”,当着子女的面呼其父母或祖父母乳名,是非常忌讳的。学名,同学之间可以相互称呼,本村长辈和同辈长者均可直呼。
取名禁忌在本村内尽量避免同姓同名,无论学名、乳名不能与家庭和本族长辈重复。
儿子禁忌呼父名,晚辈禁忌呼长辈学名或乳名,对有生理缺陷的绰号一般不在当面直呼。
知识出处
《大宗村志》
本书记载了大宗村自明朝洪武二年建村开始的历史沿革、自然状况、政治经济的发展,以及新中国成立后,特别是改革开放以后,大宗村在物质文明建设和精神文明建设诸方面发生的变化和在不同历史涌现出来的知名人物。
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