枣庄市图书馆
枣庄市图书馆
机构用户
枣庄市图书馆(机构用户)
登录
注销
首页
知识图谱
颗粒列表
全部
基础数据
精细化标引
析出资源
图表颗粒
知识抽取
人物
New
机构
事件
地理名称
专题
作品
实物
知识片段
资源阅读
近现代图书
其他
资源统计
加工标准
相关文档
首页
知识信息
第二节 宗族亲眷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大宗村志》
图书
唯一号:
151020020210000071
颗粒名称:
第二节 宗族亲眷
分类号:
C913.11
页数:
6
页码:
255-260
摘要:
各姓氏在本族内论远近。亲 兄弟,同一父亲;叔兄弟,同一祖父; 堂兄弟,同一曾祖父;重堂兄,同一个 太祖父。论“五服”,五服里是近门, 五服外统称本家。
关键词:
宗族
亲眷
内容
宗族家族各姓氏在本族内论远近。亲兄弟,同一父亲;叔兄弟,同一祖父;堂兄弟,同一曾祖父;重堂兄,同一个太祖父。论“五服”,五服里是近门,五服外统称本家。
同族称“本家”“自己” “一家子”“当家子”。也有的“同姓不同宗”,论是不是本家,先论祖先是谁,再论是几世,才是真正的本家,否则,以姓同班辈同来判断是不准确的。过去各姓氏起学名大都按班辈,共三个字,第一个字为姓氏,第二个字为班辈,第三个字则是名。第三个字也有兄弟或叔兄弟排行起名的。
家庭二十世纪五十年代前的家庭,崇尚以不分家为荣,故复合式家庭居多,祖孙三代大家庭一起过日子,巴望“四世同堂” “五世其昌”“人丁兴旺”。六十年代以后,儿子结婚后就分出去单过,一对夫妇及子女三至四人的小家庭占多数。
家谱家谱大都是H四十年一续,叫“续家谱”。按男丁人数集资,作为费用开支。续家谱之目的:“有谱之家则长幼有序,有序则家宁、家宁则国清”;“学先人之长、杜世人之劣,教化子孙,发扬先祖有史以来为国尽忠、为民请命之道德风范,保持勤劳俭朴、艰苦创业、尊老敬贤、和睦团结、忠厚传家之优良传统”“劝人和睦乡里,唯美唯善,启迪后人知书达礼,为国为民鞠躬尽瘁。” 从这些族规家训中可看出积极向上、宣扬美德、教化后人的思想。
族谱内容繁多,有序、规、训词,还有家范等。谱序有“创修族谱序”“重修族谱序”等。姓氏源流中大部分家谱都记载先祖明初从山西野鹊窝迁来等。家谱分支系排列,每班辈标明几世、所居住何村。
称谓祖宗十八代称呼:上次序称谓——生己者为父母,父之父为祖父,祖父之父为曾祖,曾祖之父为高祖,高祖之父为天祖,天祖之父为烈祖,烈祖之父为太祖,太祖之父为远祖,远祖之父为鼻祖。即父、祖、曾、高、天、烈、太、远、鼻。下次序称谓一-父之子为子,子之子为孙,孙之子为曾孙,曾孙之子为玄孙,玄孙之子为来孙,来孙之子为晜(kūn)孙,累孙之子为仍孙,仍孙之子为云孙,云孙之子为耳孙。即:子、孙、曾、玄、来、暴、仍、云、耳。
宗族成员之间的称呼,不同姓氏对父亲的称呼不一样,口语、书面语、当面、对人又有不同。
子女对父母的,对人统称“老人家” “双亲”“高堂”。
子女称父母,过去叫“爷”“大”“爹”,字面称“父亲”,对人称“家父”,后来叫“爸爸”。
子女对母亲,当面称“娘”,书面称“母亲”,近些年,称母亲为“妈妈”。
祖父称“老爷”“爷爷”;曾祖父称“老老爷” “老爷爷”;太祖父称“老老老爷” “老太后”;再往上辈称“老白毛”“老朽疙瘩”。
祖母称“奶奶”,曾祖母称“老奶奶”。再往上与太祖父之称同。
父之兄称“大爷”“大伯”,按排行称“二大爷”“二大伯”……父之兄妻称“大娘”“大妈”,按排行称“二大娘”“三大娘”……父之弟称“叔”,按排行“二叔”“三叔”……父之弟妻称“婶子”,按排行称“二婶子”“三婶子”……姐妹相称“姐姐、妹妹”。
兄弟相称“哥、哥哥”和“兄弟、弟弟”。
夫称妻书面直呼学名,对人称“家里”“老婆” “爱人”“家属”“对象”“贤内助” “夫人”“暖脚的” “贱内”“媳妇” “那口子”“办饭的”“老伴”,当面称“孩子他妈”“孩子他娘”或直呼学名。
妻称夫,对人称“男人” “丈夫”“外头的”“当家的” “出力的”“那口子”“爱人”“孩他爷”,当面称“孩他爹”“孩他爸”。
妻对夫之父当面随夫称呼,对人称 “老公公”“公爹”。
妻对夫之母当面随夫称呼,对人称 “老婆婆”“婆婆”。
妻对夫之兄当面随夫称呼,对人称“老大伯” “他大爷”。
妻对夫兄之妻当面随夫叫“嫂”“嫂子”,对人称“大伯嫂”“他大娘”“妯娌”。
妻对夫之弟当面称“兄弟”“您叔” 或直呼其名,对人称“他叔” “小叔子”。
妻对夫弟之妻当面称“妹妹”“我妹” “妹来”“你婶子”,对人称“他婶子”“兄弟媳妇”“妯娌”。
妻对夫之姐当面称“姐”,对人称 “他姑” “大姑娘”。
妻对夫之妹当面称“妹妹”“我妹”“妹来” “您姑”“您姑娘”,对人称“小孩他姑” “小姑子”,或直呼其名。
父母称儿子,当面呼乳名,结婚生子后“ X X他爸”,称儿媳“ X X他娘”,或直呼其名。
父母呼闺女,当面直接呼乳名,过去女儿出嫁后称“老张”或“老李”等夫姓,现直呼学名。
兄弟之子女称“侄子”“侄女”。
妇女改嫁带来的子女,对母亲后夫当面称“爹”、对人称“月白爹” “继父”。
家庭家务包括一家人的衣食住行、婚丧嫁娶、人情来往、生产劳动,另外赶集上店,一般情况下男主外、妇女主内。丈夫下地劳动,妻子在家“收干晒湿”。集体化以后,男女都一同下地干活,中午办饭时间妇女提前回家,吃饭时男子再收工吃饭。二十世纪八十年代后土地分到户,男女关系平等,共同操持家务,家务呈现多层次、多样化的格局。
家业家业也叫“祖业” “家产”“家当”,包括田地、宅基地、房屋、家具、农具、树木、粮食、钱款等。家业归全家人所有,平均享受。
家庆婴儿出生,送粥米喝喜酒以庆祝;男子结婚、女子出嫁,请族家喝喜酒,共同庆贺;老人过生日祝寿也是一种喜庆,出嫁闺女给父母送寿礼也是一种家庆。
家教家教包括幼教、成教。家教严称为美德众人敬慕,对“缺调少教” 的青少年被骂作“有娘生无娘管”。
幼教幼教是婴儿出生一个月后母亲常常和他的对话,婴儿慢慢“喉咙眼透气”,面露喜色。四十五天后,由大人引导而逐渐笑出声音。父母起到言传身带的自然教育,逐次对幼儿手、腿、动作的训练,对语言、智力上的培养。
亲戚称呼亲戚是以婚姻为基础,两宗族之间联婚就有“千刀割不断的亲戚”。联婚称为嫡亲,下一辈子就是表亲,表亲又分为“里表”“外表”,姑兄妹称舅兄妹为里表,反之称外表。
称呼母亲的父亲,当面叫“姥爷”,书面称“外祖父”,对人称“外姥爷”。
母亲之母当面叫“姥娘”,书面称 “外祖母”。
母亲之兄弟称为“舅”,书面称“舅父”,其妻子当面叫“妗子”,书面称 “舅母”。根据排行称为“大舅”“二舅”“大妗子” “二妗子”。
外祖父之父母称为“老姥爷”“老姥娘”。
外祖父之姊妹称之为“姑姥娘”,外祖母之姐妹称之为“姨姥娘”。
舅之子女,当面叫“哥”“兄弟” “姐” “妹”,对人书面称“表哥”“表弟” “表姐”“表妹”。
女之子女称为“外孙” “外孙女”。
母之姊妹当面称“姨”,书面称“姨母”,其夫称“姨父”。
姨之子女,当面称“哥”“兄弟” “姐” “妹妹”,对人称“姨哥”“姨弟” “姨姐”“姨妹”。
父之姊妹,当面称“姑”“姑娘”,书面称“姑母”,其配偶当面称“姑父”。
姑之子女当面叫“哥”“兄弟”“姐”“妹妹”,书面称“表兄”“表弟” “表姐”“表妹”,对人称“表兄弟” “表姊妹”。
父之舅称“舅老爷”,其配偶称“舅奶奶”。父之姨称“姨奶奶”,其配偶称“姨老爷”。
父之姑称“姑奶奶”,其配偶称“姑老爷”。
姑奶奶之子女当面称“大爷”“大叔” “姑”,对人称“表大爷” “表叔”“表姑”;其配偶当面称“大娘” “婶子”,对人称“表大娘” “表婶子”,表姑的丈夫称“表姑夫”。
妻之父,当面称“大爷”“叔”,如今不少随妻叫“爸”,书面称“岳父”,对人称“老丈人”“泰山”。
妻之母,当面称“大娘” “婶子”,如今随妻叫“妈”,书面称“岳母”,对人称“丈母娘” “泰水”。
妻之兄弟,当面称“哥”“兄弟” 或“您舅”,书面称“内兄” “内弟”,对人称“大舅哥”或“大舅子” “小舅子”,还有“小孩他舅”。
妻之姊妹,当面叫“姐” “妹妹”“您姨”或叫学名,对人称“大姨子”“小姨子” “小孩姨”;其配偶当面叫“姐夫” “您姨夫”,书面称“襟兄”“襟弟”,对人称“连襟”“两乔” “两来襟” “两来拽” “对脊骨”。
姊妹之夫,当面称“姐夫”“您姑夫”, 对人称“小孩他姑夫”或“老X (姓)家”。
父母对其女之夫当面称“您姐夫”,对人称“老X(姓)家”“闺女婿”“贵客”。
夫妻双方之父母当面称“哥”“兄弟” “嫂子”“您婶子”或“妹妹”,对人称“亲家”,书面称“姻兄” “姻弟” “眷兄”“眷弟”。
八兄弟之间当面按原称呼,对人称 “仁兄弟”。
干父母当面称“爷”“娘”,书面称“犹父”“犹母”,“义父”“义母” 对人称“干爷” “干娘”。
干兄弟当面称“哥”“兄弟”,书面称“犹兄” “犹弟”,对人称“干兄弟”。
长辈对晚辈的称呼取决于长辈的性格,根据关系远近、年龄长幼、场合不同,而变换不同的称呼。
对于亲联亲、亲摞亲、亲上加亲的称呼,俗话说“亲戚撸不直,撸直没亲戚”,意思说完全按一门亲戚称呼,就会乱套,农村遵循“先叫后不改”的方法,但具体情况也具体对待。
新亲称呼与三代以内的老亲发生冲突,以老亲为准,俗话说“老亲为根,不能乱来”;一般亲戚与本家之间称呼不一致,以本家为准,俗话说“有千年的本家,没有千年的亲戚”;至亲与远亲以至亲为准,俗话说“亲的打不掉,易的安不牢”;远亲与干亲、仁兄弟,以远亲为准;姑娘亲与姨娘亲以姑亲为主;仁兄弟和干姊妹之间,仍按结拜前相互称呼,不因结拜而更改。
知识出处
《大宗村志》
本书记载了大宗村自明朝洪武二年建村开始的历史沿革、自然状况、政治经济的发展,以及新中国成立后,特别是改革开放以后,大宗村在物质文明建设和精神文明建设诸方面发生的变化和在不同历史涌现出来的知名人物。
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