枣庄市图书馆
枣庄市图书馆
机构用户
枣庄市图书馆(机构用户)
登录
注销
首页
知识图谱
颗粒列表
全部
基础数据
精细化标引
析出资源
图表颗粒
知识抽取
人物
New
机构
事件
地理名称
专题
作品
实物
知识片段
资源阅读
近现代图书
其他
资源统计
加工标准
相关文档
首页
知识信息
第三节 林牧水产业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大宗村志》
图书
唯一号:
151020020210000062
颗粒名称:
第三节 林牧水产业
分类号:
F3
页数:
11
页码:
199-209
摘要:
《大宗村志》中对大宗村林牧水产业的相关内容描述。
关键词:
林业
牧业
水产业
内容
一、林业
用材树大宗村的树木种植历来是在房前屋后、路旁沟边、空闲宅、坟地栽植。用材树种主要是毛杨、杈杨、家槐、刺槐、榆树、楸树、椿树、柳树、梧桐、泡桐、楝子树等。松柏树主要在坟地成片栽植,(“文化大革命”时期平坟造地全部伐光。)在1958年村民房前屋后的树“一平二调”时也被砍伐大半。以后逐步栽植了杨树、泡桐、刺槐树等。1988年村集体在路旁及河边植杨树9000余棵,1998—1999年在沙河及河涯栽植6000余棵,2003—2004年在南坡良种场栽植杨树5.2万棵。
经济树经济树品种有桑树、枣树、柿树、桃树、杏树、核桃树、山楂树、苹果树、梨树等,过去多数是零星栽植;苹果树、梨树、桃树均有成片栽植,并且历史较长。民国初期宗怀佑家栽植桃树行30多亩,核桃树、苹果树600多棵,后来,由于树木老化伐光。到了二十世纪三十年代,宗继鹤、宗继贤、宗继武等户栽植苹果树行30多亩1000余棵,梨树50多亩1500多棵,成为村民所说的大梨行。到五十年代初全村苹果树发展到了300多亩近万棵,村庄的四周全是苹果树,春天花朵争艳,夏季枝头累累,秋天苹果飘香。1956年果行全部收归集体,成为集体经济收人的主要来源。由于树木老化,品种落后,加上管理不好,至七十年代末就伐光了。1985年根据镇政府的统一规划,又栽植新品种“红富士” “国光”“红香蕉”“青香蕉”等果树近300亩1万多棵。八十年代末期,由于田陈矿征地及村办工企业占地,导致土地减少,承包地调整频繁,因此又被伐除。为了村庄美化,增加生态农业旅游观光景点,2007年又栽植了100多亩苹果树、梨树、桃树,并且在每户的住宅前后栽植了柿子树近6000棵,到二十一世纪初都已结果。
2015年大宗村二次创业开发前景广阔的元宝枫产业,种植元宝枧树1000亩,到2017年扩种植面积近1万亩,开发了一系列元宝枫绿色健康产品,2016年销售收人80余万元。
二、畜牧业大宗村畜牧业主要是伺养家禽家畜。入社以前主要有马、牛、羊、猪、狗、兔、鸡、鸭、鹅等。入社以后,牛、马、驴等大牲畜归集体所有,农户家庭只养鸡、鸭、鹅、猪、羊、狗、兔等,由于受到限制,因此发展缓慢,收益不大。1985年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建立,家庭伺养业有了大的发展。
1985年宗锡平率先搞家禽养殖,利用承包鱼塘的优势养鹅1000只,成为张汪镇最大的养殖专业户。1990年,全村养鸡专业户发展到10余户,专业户的鸡存养量5000多只,每户的纯收人近万元,效益相当可观。随着新农村的建设,人人忙于到企业上班,家庭饲养已不适应,养鸡专业户仅存2家。
养猪猪除了家庭伺养外,1993年村集体投资数万元在田陈矿北侧建养猪场一'处,占地35田,猪舍200多间,可伺养千头生猪,先由集体承包给私人伺养,1995年以后就把猪舍无偿的划分给养猪专业户个人饲养。2000年为扩建淀粉厂全部拆除;1998年村委又在村东划出饲养基地30多亩,扶助专业养殖户建鸡舍、猪舍六排80多间,二十一世纪初仅存2户词养。
养羊原50%的农户家家都有少量饲养,一般的就是三五只,最多的也不过10多只。1999年村委在贾洼原大棚地里又投资3万余元建波尔山羊繁殖基地,扶持养羊专业户宗承银养殖,养殖各种山羊及波尔山羊300多只,存栏量150多头。2001年大宗村又与新西兰客商合资,总投资500多万元,购买了原滕州市农业局所辖的良种场800亩,建成生物胚胎繁殖基地,搞良种牲畜的基因科学培植,2004年外商抽股撤走后村里只好改作他用。
养兔1980年村民宗广丰是大宗村第一个养兔专业户,他从薛城区常庄乡皇殿村引进优良种兔(长毛)和技术,到1985年已繁殖到300多只,当时兔毛行情很好,价格高达130元一斤,年收入2万多元,带动了很多养殖户。后来由于兔毛行情不稳定,又加上兔子病疫多,因此多数农户不再养殖。2001年,大宗村为了加强养殖业的发展,村委从柴胡店镇刘村聘来养兔技术员,集体又投资几万元建起了养兔基地,发展了八、九户人基地养殖。但由于兔子病症多,技术很难掌握,又加上受兔毛行情一直下滑的影响,现已无人养殖。
牛马驴的饲养有史以来,牛马是农业生产的主要生产力,用来耕地、拉车、拉磨等(本地区没有商品牛及奶牛)。新中国成立后为了保护生产力,国家还制定了不准宰杀耕牛的专项条例。人民公社化后都是生产队集体伺养耕牛。到了八十年代以后,随着农业机械化的高速发展,才取消了宰杀耕牛的禁令。但大牲畜的养殖,除几户养食用菜牛外,集体和农家都不再饲养。2003年村里为了鼓励养牛发展,在村南塌方地里规划了养牛基地80余亩,发展专业养牛户4家,年饲养量近百头,现已不再伺养。
三、水产业
养鱼新中国成立前大宗村坑塘里就养鱼,墓坑(称大坑)、蝎子坑里都有鱼,但都不是专业饲养。大坑水面近五亩,水深2米多,时有卖鲜鱼的放养,因此大坑鱼的品种较多,象黑鱼(乌鱼)、鲫鱼(草鱼)、鲤鱼、葛鱼、泥鳅、螃蟹等近十余种;蝎子坑里只有草鱼、泥鳅等。每年到天气很热的时候,大伙就翻坑逮鱼。二十世纪七十年代由于水位下降,坑里的水基本上枯干。到1985年农村经济体制改革,村扶持宗锡平养鱼,当年在大坑里放鲤鱼及胖头鱼苗5000多尾,次年打捞出售,效益很好,后来又栽植了莲藕,2002年,根据小康村的规划大坑被填平。1995年杜忠义在田陈矿南墙外原沙河底挖鱼塘放养了二年;2003年,宗承德在村东北角沙河底挖塘投放了鱼苗。
养藕除了在大坑里种藕外,1977年第五生产队在村东学校操场南边人工挖塘灌水养藕1亩多,由于土质不适宜,经济效益不佳,只种养了一次。
四、工副业
大宗村(含小丁庄、杜道沟),新中国成立前没有多少工副业项目,只有宗继绍经营的豆油坊,宗保苓经营的槽坊(酒坊没干几年即关闭了);丁守业经营的粉坊是季节性的作坊,新中国成立后就不干了,只有豆油坊保留了下来,另外还有几家木匠铺。豆油坊1955年由大宗村二社接管生产,1957年8月收归村集体经营。1962年权力下放,仍归大宗村一、二队经营;1970年以后被村(大队)集体收回,并进行了改造,由原来的牲畜拉碾乳糁改为用柴油机带豆磙机轧糁,后又改用电器化生产,原来的人工锤砸改用压缩机榨油。1969年大队又购买了打面机2部,乳花、弹花机各1部,开始用柴油机带动打面,1971年开始购电机5台,用电机作动力打面等。
大宗村的编席业,新中国成立前只有少数人从事秫秸席、苇席、席夹子(即草帽)的编织,从二十世纪五十年代开始,编苇席的农户越来越多;到七十年代高峰期时,几乎家家都从事编席副业生产,成为苇席专业村。苇子多属微山湖出产,后期供销社从新疆购运,编席多是冬春农闲季节进行,也有劳力多的少数农户常年编。编席的过程为:剥苇裤、破篾子、轧蔑子、编织、敲边,一个人一天即可编出一领大席,手脚灵巧的人可编二领。到八十年代以后,由于苇席的用量少了,编席的人也随之减少。到九十年代,随着村镇企业的发展,苇席加工的历史告终。2011年大宗村还有轧挂面、面条的3户,打面的3户,豆油坊一户,打烧饼、酥饼3户,旧塑料加工1户,废塑料加工厂1家,塑编厂3家。
大宗村历史上没有什么工业生产。1973年大队在渊子口东沙河北岸投资兴建小土砖窑2座,年产手工黏土砖100万块,产值4万元左右。1977年第三生产队利用仓库房建水泥瓦厂一处,年产水泥瓦5万块,产值4万元左右。1980年第八生产队投资建小土窑2座,年产砖30万块,产值1.2万元。1982年村(大队)投资13万多元在原小土窑的东侧建轮窑一座,年产机砖300万块,产值15万元,后承包经营。经过多次改建,年产机砖1000万块,年产值近百万元。1993年村又在田陈煤矿砰石山旁建砖厂一处,总投资近20万元,年生产能力与东砖厂基本相同;东、西砖厂均以原来的黏土砖改为煤矸石砖,节省了燃料,增加了效益。
1988年春,村集体投资在村东建设占地30多亩的造纸厂,丨989年9月开始投产,总计投资近400万元(包括两次扩建),安排劳力130多人,年产包装纸(含卫生纸、条纹纸)1000吨,远销长江南北一带。但由于原浆纸对水污染严重,因此在1998年年底停产。
1992年,村投资60余万元在村东公路东沙河南岸建三氯化铁厂,当年施工当年投产。由于该项目对空气污染较为严重,同时产品落后(该产品是净化自来水的化学物),销路不大,因此只生产了两年的时间就停产下马。
1992年,村在田陈矿北邻投资近50万元建地瓜淀粉厂,1993年投产,效益较好。由于地瓜的种植越来越少,生产原材料缺乏。1995年,投资380多万元进行了改产扩建,由地瓜淀粉改为了玉米淀粉,年产量为一万吨淀粉;1998年又进行了第二次扩建,投资200多万元,新上年产2万吨淀粉设备一套;2000年进行了第三次扩建,新建了厂房、办公楼及年产5万吨淀粉设备,累计投资2000万元,年产量可达5万吨,同时又增设了菌种饲料、液糖等项目。2002年,原来的大宗宏大淀粉厂改名为大宗生物开发股份有限公司,实行了股份制。从2007年至2016年累计投资1.4亿元左右,连续进行扩改后年产量达到30万吨,产品远销大江南北。
1991年,村集体投资50.56万元在田陈煤矿东邻建洗煤厂一座,占地50余亩。年生产能力为10万吨,年产值500万元,效益很好。1993年进行了扩建和技改,累计投资600余万元更新了设备,生产全部实行机械化,年生产能力达到30万吨,产品大都销往上海宝钢,成为大宗村的龙头企业。2002年改制为股份制企业,并由原滕州市中福田陈矿区洗煤厂更名为滕州市中福田陈矿区洗煤有限公司;2002年又筹集资金以股份制形式建成了中福田陈矿区洗煤有限公司第二车间(分公司),该厂共占地35亩,投资230万元;2005年两个车间合并,并把厂址迁到沙河底(老槨河故道)进行生产,到2011年年底累计投资1003.6万元,年产量可达到35万吨精煤,产品销往浙江、上海、安徽及邹城等地,年销售收人39787万元,利税994万元,安排职工近百人,年发工资160万元。除此之外还是大宗村残疾人扶贫基地,凡大宗村的残疾人,均由该公司发给每人每月500元的生活费并办理了五项保险。
1994年,村集体投资100万元,在原投资100万元计划与台湾义祥股份有限公司合资建糖果厂的厂房内建成了塑料编织厂,先后购置抽丝机2部,圆织机14台,1995年投产,年产编织袋100万条;2000年为扩大生产,又投资130万元新建厂房20多间,新购抽丝机2部,圆织机17台;2003年又投资60多万元购买覆膜机一台;2004年又投资购买了东塑料编织厂,共有抽丝机5部,圆织机50台,累计投资450多万元,年产编织袋2000多万条,年产值600万元,年利税60万元,到2008年由于受金融危机的影响停产。2008年开始,宗承旭、宗锡纯、高德利三家又建起塑编厂。
为了解决企业用电问题,根据田陈煤矿矿区有大量煤矸石的优势,村决定上马煤矸石热电厂,1997年秋开始筹建,历时三年总投资3000多万元,于2001年建成三炉二机的煤矸石热电厂并并网发电,年发电量为1.2万千瓦,年利税263.1万元;2003年又筹措资金,扩建热电厂二期工程,发电量为5万千瓦,总投资2.46亿元,2008年建成投产后运营良好,安排职工300多人,每年发放工资455万余元。
2002年,村领导决定走出家门,参加西部大开发,在河南省渑池县境内成立了“河南省渑池县三门峡大宗能源开发股份有限公司”,2004年5月又投资兴建重晶厂,占地10.9平方公里,开/V个矿口生产,开采重晶矿石,加工提炼重晶。重晶是一种非金属化合物,用于石油化工、军工、油漆和医药,如硫酸、硫尿、硫酸钡等都以此为原料,填补了国家过去长期进口的空白。项目规划投资500多万元,年产重晶10万吨,产值可达1800万元,利税可达960万元。该项目于2008年转让。
在党的改革开放政策鼓励下,民营企业也有了较快的发展,1992年以宗锡朗为首等四户村民投资近30万元建起机械厂,生产各种矿山配件等,效益较好。1997年后转让给宗承虎经营,把工厂从原来的村西头迁到了田陈煤矿西南角(原滕州市中美合资食品有限公司旧址)继续生产。2002年进行了重新扩建。
1995年,丁修忠、王辉、宗锡河等户,在村东原下马的三氯化铁厂旧址投资8万元建起了白灰厂。2000年他们又在原纸厂后车间投资40余万元建起了食品厂,主要生产饼干,由于技术不过关,销路不畅,一年后下马。
1997年,宗肇钦、宗肇鹏等户投资60余万元购买了微山县欢城镇农机厂,生产农机具及矿山配件,后宗肇鹏把厂迁回家生产经营,运营良好。
2000年,宗肇锦、马运英夫妻二人在自家庭院中办起翻砂车间,购买了车床,制造各种标准零件。
2003年,宗肇钦、宗承洋等户合资230万元建起了洗煤厂,2004年元月投产,年产精煤20万吨,产值可达1000万元。2006年宗肇钦抽股转让给卜寨。
五、商业、饮食服务业
在长期的小农经济制度下,大宗村以前没有真正的商业、饮食业。只有每年农历正月初九日的庙会(香火会),会上有卖儿童玩具及玩杂耍的。1930年,东田陈的集贸市场迁来大宗村,从此大宗村有了集市,原是十天两个集,即四、九两天,时间是一早上(俗称“夜猫子集”),一般10点钟前就散集。集市上主要是农副产品的交易和农户日常用品交易,大型的农用工具及猪、羊、大牲畜都必须去周边大集(全日的集市)或物资交流会上去购买。在大宗村集市上还有几家卖吃食的摊点,如各种汤锅、粥、馓子、油条、包子、馒头等,到1957年国家实行粮食统购统销政策以后,这些卖吃食的就少了,到“文化大革命”时期彻底断绝了。1990年,为了搞活农村经济,工商部门又把大宗村集市定为十天四个集(即每十天的一、四、六、九日)。随着市场的开放搞活,做生意、经商的又逐步多起来,市场也随之繁荣兴盛。到了2000年,大宗村申请上级有关部门批准,又设立了每年的农历三月六日及九月九日一年两次的物资交流大会,成为本地区物资交流中心。
大宗村在二十世纪三十至四十年代时,曾有不少男劳力在农闲时从事过贩盐的生意,从本市羊庄、西集及东沙河一带购买,去湖西、大屯、沛县、杨谷屯等地去卖,有的用肩挑,有的用独轮车推,十分辛苦。大宗村还有卖烟酒的小铺子两三家,卖针线的货郎车一个,1956年公私合营时,供销社把他们收编为供销部门的工作人员。此外还时有卖豆油的、卖豆腐的、挑货郎挑的、挎线辫箢的、扒碗补漏锅的行商在村内交易。
1956年,张汪供销社在大宗村设立了门市部,门市部供应烟酒糖茶、日用小百货、成衣布匹,农药化肥、小农具、柴油、煤油、零星电器等。同时设有采购站,收购苇席等。供销门市部保留至今。
1972年,经有关部门批准,大宗村设立了代购代销店一处,主要经营烟、酒、日用小百货等。1980年以后又陆续批准了四户经销店。1994年,依靠矿区优势在矿西(边角地)规划了商业、饮食服务小区,占地近12亩,建饭店、商店、旅社、理发店等近30家,为大宗村的商业饮食服务业起到了先导作用。
1997年,大宗村商业街建成。同时建成了投资180万元的三层宾馆大楼,建筑面积2800平方米,设备投资120多万元,设有餐饮、住宿、洗浴,有舞厅、会议室等,可承接高档次的宴会。宾馆建成后,承包给个人经营,生意比较红火。目前在大宗村有饭店16个,旅店5个,大中型批发超市10个,小百货店10余个,其他门市店铺50多个,经营商品类主要有烟酒糖茶、日用百货、洗涤化妆、种子农药、化肥薄膜、装饰用品、成衣童衣、各色布匹、床上用品、鞋抹毛线、童车摩托、电车电器、装潢材料、学生用品、饮料食品,基本上应有尽有,大宗村的商业、饮食服务业基本上形成了体系和规模。
六、交通运输业
运输业。在二十世纪五十代末期,随着编苇席的发展,张汪供销社在大宗村设立了采购站,收购的苇席需要运到官桥火车站,装上火车发往东北等地,因此带动了大宗村的运输业。开始村民用独轮车推运,一趟只装4捆席(15领席一捆,4捆约600斤),人还十分费劲,六十年代以后就改用地排车及马车运输,比原来装的多并且省力。到了八十年代,随着改革开放的大好形势及靠近田陈煤矿的优势,村民陆续购买拖拉机搞运输,全村拥有大、中、小型拖拉机30多部。1985年,村委根据田陈煤矿生产建设的需要,组织了20多人的装卸队驻田陈矿,长期为田陈矿的生产建设服务。1986年开始又有村民购买大汽车搞运输,用汽车搞运输拉得多跑得快,经济收人高。到1991年,全村汽车发展到了60多辆,每年每辆车的纯利润可达5万~6万元。
1991年,随着车辆的不断增多,为加强车辆管理,维护田陈煤矿的生产销售秩序,大宗村在田陈煤矿东北角煤场北侧建房舍8间,成立了运输综合服务办公室,协助张汪交管所的车辆管理工作,既方便车户、客户,又维护了矿上的正常运销,同时村集体又得到了经济收入。1998年又拆除了旧房在原地建起了10间两层办公楼300平方米;2000年取消了综合服务办公室,成立了 “金峰服务公司”;2001年4月,金峰公司经理丁某因工作不协调,携带公款外逃,又恢复了综合服务办公室。同年6月村又投资500多万元,两批购买了一汽产的“拉煤王”自卸车20辆。2002年又投资建设12间二层西楼,供驾驶员就餐、休息、娱乐等。根据运输量的需要又投资400多万元购买了自卸车19辆,组成了大宗实业集团车队。原运输综合服务办公室更名为“大宗物流公司”。
19%年,村集体投资200万元与枣庄市乡镇企业局合资建起了占地50余亩的铁路货场,年储运量为80万吨,1997年7月开始运营。2000年村集体又投资近100万元购买火车机车一辆及办理了相关手续,成立了 “滕州市金马牵引有限公司”,进行从大宗村至官桥站的地方铁路列车的牵引。2004年由于缺乏司机又加上其他因素卖掉了机车。
截至2011年,全村共有运输车辆:大、中、小型拖拉机12台,载重汽车(含自卸车及挂车)69辆,客货车16辆,机动三、四轮车31辆,微型轿车及小面包车、高级轿车320多辆,大客篷车4辆。车辆的增多促进了道路的发展,大宗村村内所有的街道都已硬化,中心街宽50米,村子两头都修了柏油路与国道相连接,交通十分方便。蓬勃发展的交通运输业,为大宗村的经济振兴发挥了重大作用。
七、建筑业
建筑业在新中国成立前后均有。建一般房屋,村里都可以找几个劳动力凑合着盖上,对于建砖瓦房,真正的泥瓦工不多,三个自然村中只有杜守奎为首的不足十个人的小建筑班可以承建。到了二十世纪七十年代后期,随着生活条件的提高,建砖瓦房的增多,又加上各个城市建设的需要,不少青壮年开始学习泥瓦工,以此谋求生计。1978年至1981年,就有百多人去枣庄一带干建筑。1982年田陈煤矿在大宗村驻地正式开工兴建,大宗村组建了建筑队,赴枣庄干建筑的工人陆续返回。当时由于缺乏施工技术人员,只能承揽跨度6米高的地面工程。1990年,经大宗村与滕州市建筑公司协商,把大宗村建筑队编人该公附:司,更名为滕州市建筑公司大宗村施工队,自负盈亏,公司派工程技术人员承接工程。以后村建筑队每年都委派有文化、思想好的青年去有关大专院校及部门学习深造,使大宗村的建筑施工队逐年壮大起来。二十多年来,建筑业为大宗村经济收入及经济发展做出了重大的贡献。至今全村已有四级以上的泥瓦工130余人,施工技术人员30人,其中有国家颁发证件的12人,有初、中级工程师5人,高级工程师3人,预算员2人,五项特殊工种人员齐全(电工、电焊工、架子工、起重工,现场机动车工),有8个施工组,建筑工人320多人(含外村来打工者),各种塔吊10个,施工机械齐全,能承接各种建筑工程。
大宗集团企业负责人一览表(截至2011年)
知识出处
《大宗村志》
本书记载了大宗村自明朝洪武二年建村开始的历史沿革、自然状况、政治经济的发展,以及新中国成立后,特别是改革开放以后,大宗村在物质文明建设和精神文明建设诸方面发生的变化和在不同历史涌现出来的知名人物。
阅读
相关人物
丁修忠
相关人物
王辉
相关人物
宗锡河
相关人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