概述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中国共产党山东省滕州市组织史资料(1999.9—2017.12)》 图书
唯一号: 151020020210000019
颗粒名称: 概述
分类号: K29
页数: 5
页码: 23-27
摘要: 滕州历史悠久,文化底蕴丰厚,古为“三国五邑之地、文化昌明之邦”,素有“滕小国” “善国”之称。
关键词: 地方史 滕州市

内容

滕州市位于山东省南部,东与枣庄市山亭区毗邻,西濒微山湖,南与薛城区交界,北与邹城市接壤。境内东西宽45公里,南北长46公里,面积1495平方公里。滕州地处淮海经济区和山东西部经济隆起带中心位置,区位优越,交通便利,104国道、京台高速公路、京沪铁路、京沪高速铁路和京杭大运河五大交通动脉纵贯南北。特别是京沪高铁通车后,滕州到北京、上海的时间分别只需两个多小时,使滕州进一步融人了京津冀和长三角经济圈。
  滕州历史悠久,文化底蕴丰厚,古为“三国五邑之地、文化昌明之邦”,素有“滕小国” “善国”之称。“北辛文化”表明,7300多年前境内的居民已过着以农耕为主的定居生活。滕州有文字记载的历史,可上溯到黄帝时期。秦始皇统一六国后,废分封置郡县,于今滕境置滕县、薛县。滕,作为县名始见于史册。1184年,金朝设滕州,这是滕州名字最早的起源。
  经过两千多年的历史沿革,至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时,滕县隶属于鲁中南行署尼山专员公署。1950年,滕县隶属滕县专区(尼山专区和台枣专区合并而成)。1953年9月,滕县专区和湖西专区合并改为济宁专区后,滕县隶属济宁专区。1956年12月,山东省调整县的等级,滕县由甲等县升为特等县。1979年1月1日,滕县改属枣庄市。1987年底,滕县辖15个镇、7个乡。1988年5月,经国务院批准,撤销滕县,设立滕州市。1991年11月,东沙河、洪绪、望庄、龙阳4个乡改为镇。2000年3月,峄庄乡改为镇。2000年6月,撤销城关镇,设立龙山和荆河两个办事处。2001年2月,将党山乡撤销,其区划并人东郭镇;望庄镇、岗头镇撤销合并建立滨湖镇;峄庄镇撤销,区划并人大坞镇。2001年6月,撤销城郊乡,将南沙河、姜屯、东沙河、洪绪镇的部分村庄纳人城区,连同2000年6月设立的龙山、荆河两个办事处,按照东、西、北、南四个方位,统一调整,设立龙泉、荆河、北辛、善南4个街道。至2017年12月,全市辖17个镇、4个街道、1个省级经济开发区、1250个村(居)委会,总人口173.16万人。
  截至2017年12月,全市共有基层党组织3656个,其中:党委73个,党总支370个,党支部3213个。全市共有党员77367名,其中:女性党员13412名,约占17.34%;少数民族党员158名,约占0.2%;大专及其以上学历党员29647名,约占38.32%;35岁及其以下党员丨4676名,约占18.97%。
  1999年9月至2017年12月,是滕州市党组织建设发展的重要阶段,是全市进一步解放思想、抢抓机遇、攻坚克难、真抓实干,取得辉煌成就的18年。期间,继1998年12月中共滕州市第九次代表大会召开后,于2003年3月、2007年2月、2012年1月、2017年1月先后召开了中共滕州市第十、十一、十二、十三次代表大会,分别选举产生了中共滕州市第十、十一、十二、十三届委员会。高惠民、牛启忠、王忠林、董沂峰、邵士官先后任中共滕州市委书记。
  1999年以来,历届中共滕州市委按照中央提出的新时期党的建设的总目标,坚持党的基本理论和基本路线,自觉服从服务于全党工作大局和全市中心任务,坚持党要管党、从严治党的原则,不断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先进性建设和纯洁性建设,以改革创新精神全面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整体推进党的思想建设、组织建设、作风建设、反腐倡廉建设、制度建设,全面提高党的建设科学化水平。
  党的十五大以来,市委始终坚持把思想政治建设放在首位,坚持用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和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武装全体党员,用党的最新理论教育党员干部,指导实践,推动工作。扎实认真开展了各次教育活动和培训工作,以活动和培训促干部作风转变、观念更新。按照中央、省委和枣庄市委的统一部署,2001年1月至2002年1月,历时一年时间,在全市各镇街、市直各部门及企事业单位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村两委班子和班子成员中,分两批开展了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学习教育活动;2005年1月至2006年6月,历时一年半时间,市、镇街、村级党员分三批开展了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2009年3月至2010年3月,在全市各级党组织全体党员中分两批开展了深人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2014年3月至2014年10月,在全市各级党组织全体党员中开展了第二批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聚焦作风建设,集中解决形式主义、官僚主义、享乐主义和奢靡之风这“四风”问题;2016年2月起,在全体党员中开展了“学党章党规、学系列讲话,做合格党员”学习教育活动,推动党内教育从“关键少数”向广大党员拓展、从集中性教育向经常性教育延伸,并着力推进“两学一做”学习教育常态化制度化。通过这五次大规模集中学习教育活动,全市党员干部整体素质明显提升,人民群众深恶痛绝、反映最强烈的 “四风”问题有了显著改观,党群干群关系明显好转,基层党组织的凝聚力、战斗力、向心力进一步增强。同时严格落实中央八项规定精神,严格执行党的政治纪律,始终保持政治上的清醒和坚定,自觉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动上同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利用理论中心组学习、专家报告会、培训班、滕州大讲堂等形式,将中央和省、市委重要指示和工作部署及时传达贯彻。邀请专家学者来滕举办专题报告会,各级干部的思想理论水平明显提高。
  按照“四化”方针和德才兼备、以德为先的原则,坚持五湖四海、任人唯贤,积极推进干部人事制度改革。认真贯彻执行新修订的《干部选拔任用工作条例》,坚持“信念坚定、为民服务、勤政务实、敢于担当、清正廉洁”的“好干部”标准,科学选拔任用干部。不断加强制度建设,完善监督约束机制,坚持用好的作风、好的制度、好的程序,公道正派地选人用人。树立正确的用人导向,在全市上下形成了靠能力干事、靠实干立身、靠本分做人、靠组织解决问题的良好风气,培养和造就了一批“想干事、会干事、干成事、不惹事”的优秀干部队伍。不断加强各级领导班子建设,坚持民主集中制,严格按照党委议事规则和决策程序进行集体研究,充分发扬民主,确保决策的科学性和正确性。期间,市委顺利进行了一次机构改革,市政府顺利进行了两次机构改革。
  坚持不懈地搞好党的基层组织建设,努力把党的基层组织建设成为坚强的战斗堡垒,不断巩固党的执政基础。认真落实基层党建责任制,组织开展镇街党委书记抓基层党建工作专项述职评议,推动基层党建工作责任目标落实。健全村级组织运转经费保障机制,加强农村干部队伍管理和教育培训工作,开展薄弱村帮扶工作,选派“第一书记”驻村帮带,助推基层破难题、强组织、促发展,为促进农村经济社会全面发展、加快新农村建设奠定坚实的组织基础。加强社区、非公有制企业、新型经济组织党的建设,加强流动党员管理服务工作和对大学生村干部的管理,积极搭建平台,创新方法,确保基层党组织在各个领域充分发挥战斗堡垒作用。
  搞好党风党纪教育,坚持不懈地加强党的作风建设。大力倡导求真务实的工作作风,广泛开展领导干部下基层调研活动;在全省率先开展“电视问政”,使之成为一个听取民生、了解民意、汇集民智、改进工作的平台;实行公共服务窗口 “全时通”办事工作法,开展机关“慵懒散”作风专项整治,提高办事效率;扎实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坚持把群众利益放在第一位,多为群众办实事办好事,努力解决好群众关心的热点、难点问题,群众满意度不断提升。
  坚持“从严治党”的方针,深人开展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坚持标本兼治、综合治理、惩防并举、注重预防的方针,构建教育、制度、监督、改革、纠风、惩处“六位一体”的反腐倡廉新机制,确保干部清正、政府清廉;认真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将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重点任务分解落实,形成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的责任体系;积极开展反腐倡廉宣传教育,提高全社会反腐倡廉意识;创新监督约束机制,强化源头治理,切实纠正部门不正之风;加强纪检监察机关建设,加大案件查处力度,严肃惩治违法违纪分子,维护党纪国法的严肃性。
  以改革创新精神不断加强党的制度建设。强化教育引导,提高制度意识,教育引导党员提升遵守党章、党纪的自觉性和主动性,不断强化制度意识、增强制度观念,提升用制度解决问题的能力。坚持民主集中制,严格党内组织生活制度,加强组织制度建设;坚持原则标准,改革和完善干部考核评价制度,规范和严格执行干部管理监督制度,深化干部人事制度改革;巩固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成果,从制度层面解决“四风”问题,狠抓作风建设常态化,加强反腐败体制机制创新和制度保障,把权力关进制度的笼子。
  1999年以来,在历届中共滕州市委的领导下,全市各级党组织高举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伟大旗帜,全面践行科学发展观,深人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始终把发展作为最大的政治,瞄准争当全省县域经济发展排头兵和建设区域性中心城市的目标定位,凝心聚力,真抓实干,使滕州市经济社会事业实现平稳持续健康发展。
  经济总量稳中有增,综合实力不断提升。2017年,全市生产总值(GDP)实现1150.37亿元,是1999年的11.3倍,年均增长14.43%;地方财政收人完成70.36亿元,是1999年的26.71倍;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人33116元,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5229元,分别是1999年的6.56倍和5.53倍。三次产业比例由1999年的18.5:45.6:35.9调整至丨』6.6:50.3:43.1,经济结构进一步优化。滕州经济开发区注册企业达到1395家,在全省131家省级经济开发区中列第3位,晋升国家级开发区进人最后审批阶段。企业上市挂牌实现零的突破,全市新三版及区域性股权交易市场挂牌企业发展到19家。在2017年全国县域经济基本竞争力百强县中,滕州市列第39位。
  节能减排强力推进,生态环境质量明显提高。探索实施“治、用、保”流域治理新模式,如期完成南水北调治污工程,主要河流出境断面水质达到HI类标准。创新实施湿地公园建设,创造了化工园区污水就地转化利用的环保新模式,实现工业与生态的和谐共存。努力改善空气质量,依法关停重污染企业,实施工业企业技改提升工程,2017年空气优良天数达到219天。大力推进植树造林,森林覆盖率达到30%以上。累计创建国家级生态镇7个,创建省级生态镇11个,枣庄市级生态镇7个,枣庄市级生态村93个。顺利通过国家森林城市、园林城市考核验收,被评为全国生态文明典范城市、全国绿化模范县(市)、全省生态文明建设先进县 (市)。
  社会事业稳步发展,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民生保障不断加强,实现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全覆盖,企业退休人员养老金实现持续增长,城镇新增就业和农村劳动力转移逐年增高。教育事业不断进步,实施中小学校舍标准化工程,着力解决中小学“大班额”问题,成功创建枣庄科技职业学院。医疗卫生水平持续提升,各类医疗卫生机构达到1020家,推行先诊疗后付费制度,启动以破除“以药养医”为关键环节的综合医疗改革,医疗卫生、保健和防病能力不断增强。2014年7月开始实施精准扶贫、精准脱贫重大工程,全面开展产业扶贫、行业扶贫和社会扶贫,当年共识别建档立卡贫闲户30003户、59316人。到2017年底,全市共实现脱贫24467户、54922人,尚未脱贫198户、527人。平安滕州、安全生产、精神文明建设、广播电视、妇女儿童及民族宗教等各项社会事业均取得新的成绩。
  连续十四年举办了中国(滕州)微山湖湿地红荷节,举办了十一届国际墨子鲁班学术研讨会、六届墨子文化节,举办了九届中国(滕州)马铃薯节。顺利通过全国文化先进县(市)复评,被国务院授予全国民族团结进步模范集体,获评全国群众体育工作先进县(市)、中国最具影响力文化旅游百强县(市),被命名为中国民间艺术之乡、国家卫生城市。创建全国文明城市取得阶段性成果。
  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中共滕州市委带领全市人民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坚持党的全面领导,坚持稳中求进总基调,牢固树立新发展理念,以“聚焦产业振兴、加快高质量发展”为主线,突出创新驱动、双招双引、乡村振兴、新型城镇化、三大攻坚战,统筹推进稳增长、促改革、调结构、惠民生、防风险、保稳定,着力推进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全面从严治党,加快建设美德滕州、文明滕州、幸福滕州,谱写新时代党的事业的壮丽篇章!

知识出处

中国共产党山东省滕州市组织史资料(1999.9—2017.12)

《中国共产党山东省滕州市组织史资料(1999.9—2017.12)》

山东省滕州市组织史资料这本书详细介绍了中国共产党滕州市委员会、滕州市人民政府、人民法院、军事组织、事业单位、企业等内容。

阅读

相关地名

滕州市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