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盐渍品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烟台水产志》 图书
唯一号: 150520020210004205
颗粒名称: 四、盐渍品
分类号: S98
页数: 3
页码: 229-231
摘要: 本文介绍了山东省烟台市渔业水产品保鲜加工,水产保鲜,水产品加工,综合利用,水产加工机械,水产品加工企业的概括。
关键词: 烟台市 渔业 盐渍品

内容

鱼类盐渍制品 60年代以前,鱼类盐溃制品以鲐鱼、鲅鱼、带鱼、花鱼等经济鱼为主。据统计,1936年前,胶东鱼类盐渍品最高年产量达3.2万多吨。1949年,减少到1.4万吨,50年代上升到2万吨左右.60年代以后, 逐年减少。 盐渍鱼类加工方法和用盐量因品种不同而改变。鲐鱼、鲅鱼、黄鱼、刀鱼桶皆须新鲜鱼体不剖内脏,铺入池内,均匀撒盐,池满后用木板严封数日,盐渍好即可出售。烟台,荣成等地也有将鲅鱼、鲐鱼等从背部剖开,除脏盐渍好出池洗净,晒干后出售,通称鱼片。 盐渍海蜇烟台市渔民用明矾加工海蜇,在清光绪五年(1879年)郝懿行《记海错》一书中有记载。民国初年,蜇皮远销日本、朝鲜,俄国、新加坡、越南等10几个国家和地区。1956年,乳山县(水产供销)支公司研制成功“三矾提干加工法”。1971年,文登县水产供销部门又多次进行了”海蜇快速脱水”试验,蜇皮洁净、出皮率高。 盐渍青鱼籽全市自1971年开始大量加工青鱼籽出口日本。1973年,加工产量达3165吨。是年12月,全国青鱼籽加工、储存、包装经验交流会在烟台召开,会上议定了全国盐渍青鱼籽的分级标准。1974年2月,在该地又召开了山东省青鱼籽加工技术交流会,逐步统一了青鱼籽加工质量标准和加工技术。1974年后,青鱼产量逐年减少。到1985年,青鱼籽的加工量仅有60吨. 海胆酱胶东沿海渔民在古代就有以海胆做酱、生吃或拌和鸡蛋蒸食的习惯。但海胆加工一直没有形成商品生产。1964年,长岛县开始以紫海胆和马粪海胆作原料加工海胆酱出口日本,是我国继大连之后的第二个生产海胆酱的单位。 虾酱烟台市生产的虾酱,常见有3种:一是鳞虾(俗称眼子虾)加工的眼子虾酱;二是糠虾(蠓子虾)加工的蠓子虾酱;三是用对虾头研制的虾头酱。其中,牟平、文登等地的蠓子虾酱,加工历史悠久,香醇可口,建国初期曾远销国内各大城市。1915年,牟平产的蠓子虾酱,在山东省首次物品展览会上展出。1984年、1985年,文登县张家埠等地生产的瓶装蠓子虾酱在全省、全国首次水产品加工展销会上,获“优良产品”称誉。全市以眼子虾酱产量最高,荣成县是其主要产地。 贻贝油 1978年,烟台养殖场利用蒸煮贻贝的汤汁,经浓缩首次制成25Be(波美度)贻贝油,由外贸部门出口港、澳地区,1982年出口50多吨,国内市场亦有出售。
  贻贝汁 80年代初,山东省海洋水产研究所利用鲜贻贝加工出贻贝鲜汁和蚝油风味贻贝汁,风味独特为国内首创。1984年、1985年分别在山东省和全国首次水产品加工展销会上获“优良产品”称号。

知识出处

烟台水产志

《烟台水产志》

本志上限1852年,下限1986年。记述了烟台水产业的历史和现状,反映烟台市水产的地方、行业和时代特色。包括大事记、渔业水域环境、水产资源、水产行政机构、渔业生产体制、渔民、渔港、海洋捕捞、海水增养殖等内容。

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