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节 水产品保鲜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烟台水产志》 图书
唯一号: 150520020210004188
颗粒名称: 第一节 水产品保鲜
分类号: S98
页数: 4
页码: 223-226
摘要: 本文介绍了山东省烟台市渔业水产品保鲜加工,水产保鲜,水产品加工,综合利用,水产加工机械,水产品加工企业的概括。
关键词: 烟台市 渔业 水产

内容

一、海上保鲜 (一)生产船保鲜建国前,渔民出远海生产的保鲜主要有盐藏、冰藏两种方法。70年代中期,国营捕捞企业开始配置具有制冷设备的渔轮,到1986年,全市共有制冷设备的渔轮12只,增强了海上生产的保鲜能力。
  定置网船荣成、乳山、海阳等地近海定置网船作业,一般朝出暮归,渔获多散装舱内,尚无保鲜措施。70年代,荣成县大鱼岛、邱家等地渔民把挂网船改隔流行网为当日行网;改散装为包装,提高了鱼虾鲜度。
  流网船明清以前登莱渔民出远海生产多在船上单设盐舱,捕得鱼货立刻拌盐入舱。70年代,各地大机帆船作业普遍带冰作业。1983年后,乳山等地小马力船改盐舱为冰舱,减少了往返港口时间,提高了投网率和鱼货价值。
  拖网船船上专设冰舱。捕捞的鱼虾,国营公司机船装箱;群众渔船多是分类装在网袋内加冰保鲜,只有个别马力较小的船只渔获仍然在海上盐渍作短时间储存。1985年,烟台市远洋渔业开发公司从日本引进4只800马力设有速冻间的拖网渔轮,生产保鲜能力居80年代同期先进水平。
  围网船 70年代以前,用冰保鲜。1975年后,只有少数船带冰,渔获较少时交给收购船,满载立即收港。
  延绳钓河豚鱼海上保鲜,根据山东省水产局规定,从1983年开始,荣成等地渔民把钓上的河豚鱼,在生产船上剪齿后用海水暂养,当天捕捞,当天交售,保持了河豚鱼出口的活鲜状态。收购船收购的河豚鱼,先投入冷槽中拌入碎冰预冷,然后分品种装箱,装时背朝下,腹朝上,拌入碎冰入舱。
  (二)后勤船保鲜烟台海洋渔业公司,自1963年开始配备“烟冷1号”520马力冷藏船进行海上保鲜。到70年代,国营水产供销部门开始设船携带渔需物资及碎冰出海收购。在渔汛,尤其秋季渤海捕虾时,各船边收购,边拌散冰入舱或装箱加冰入舱,保住了鱼虾鲜度。1975年12月,荣成、长岛、威海,蓬莱,文登5个县(、市)10多只执行后勤任务的海上收购船首次参加山东省水产局组织的南下舟山渔场捕捞生产,由于收购的经济鱼保鲜好,获得了较高经济效益。70年代中期以后,烟台渔业公司自日本又相继引进了“海丰824、827”两只1800马力的中小型冷冻加工船,1980年开始进行海上加工,船冻鲜鱼。1984年,公司拖网渔轮617号、618号也开始冻鱼。6年间,4只船共冻鲜鱼3万多吨。1985年、1986年,烟台渔业公司与烟台市远洋渔业开发公司分别从西德和日本引进了“烟远1号”5000马力的大型生产、冷藏加工船和2300马力、2000马力的中小型冷藏船,增强了全市的海上保鲜能力。 二、陆上保鲜 (一)制冰厂(库) 在清代以前,登莱渔民就已经开始利用土窑储冰保鲜。这种方法在荣成(石岛)、文登、黄县(龙口)、烟台等地尤为盛行。1925年,烟台资本家集股创建了山东省第一个专供渔轮用冰的“捷敏”制冰厂。有日产20吨制冰池一个、100吨/次贮冰库一间、20吨制冰机2套。30年代初,威海卫商人先后合办了“新光”、“晶明”两处日产各为15吨的小型冰厂,全市日制机冰百吨左右,仅供50多只手缲网渔轮使用。40年代末,国民党军队占据烟、威期间,各冰厂机件大部分被卖掉,所剩“因机器陈旧,产冰效力减低;或因机器拆走,不能继续生产。为此各厂所制之冰,更显鲜少,不足以供给渔船用冰需要”。渔业用冰基本以自然冰为主,每吨售价达80万元(北海币),渔轮部分用冰需派船从大连、天津等地购进。 建国初期,烟台、威海先后建成国营制冰厂。到50年代末, 日产机冰55吨,贮冰合计390吨/次。比建国前分别提高52.8%和160%。 从60年代初期到70年代末,烟台渔业公司及各县(市、区)水产供销公司在各渔业港口先后建成一批中小型制冰厂(库),全市制冰能力有了较大的提高,缓解了集体渔业用冰, 秋汛渤海捕虾的保鲜基本得到保证。 进入80年代,全市捕捞生产不再使用窖藏自然冰。至1986年,全市共建有制冰厂(库)30处,冷藏量3.1万吨,日制冰1703吨,渔业用冰自给有余。
  (二)冷藏厂(库) 1944年秋,日商组织的“华北水产株式会社”在烟台后海崖街建成l处冷藏量为240吨的小型冷藏库。翌年,日军于荣成石岛又建成1处200吨的小冷库,以供侵华战争所需。日军投降后,各厂(库)被当地人民政府接收. [=此处为表格(烟台市国营冷藏厂,(库)统计表.(1986年))=] 说明:1986年,荣成县9座国营冷藏厂(库)冷藏总量7500吨/次、速冻260吨/日、 制冰340吨/日,贮冰8000吨/次。
  改建后恢复使用。1958年5月,全省冷藏量最大的烟台渔业公司360吨/次冷库开始投建。至60年代初,威海、石岛等地230/次小型冷藏厂先后竣工。到70年代末,乳山、文登、荣成、蓬莱、黄县、海阳、长岛、烟台等地水产供销及外贸系统在各渔业港口先后建成一批500~1000吨的中型冷藏库,全市水产品冷藏量激增。 80年代初期,随着水产品购销政策放宽,集体渔业自筹资金建起100多座100~500吨/次左右容量不等的中、小型冷藏库。至1986年,全市国营和集体渔业共有冷藏库(厂)173处(包括烟台渔业公司)、冷藏量63276吨冷藏速冻能力4257吨/日,冷冻水产品129477吨,并兼管其他食品的冷藏。 附:烟台市国营冷藏厂(库)统计表 (三)冷藏车 1961年,烟台渔业公司冷库投产后,修建了直达冷库的火车运输专线。备有制冷设备的专车通往北京、上海等各大城市。公司从60年代初期在全市率先购置了保温汽车,用于市区内水产品的短途运输。从70年代中期开始,烟台、荣成、文登、黄县等地水产供销部门先后引进并购置了日本和国产保温、冷藏车。到1985年,全市水产供销系统冷藏车共达26辆,在历年秋汛捕虾季节中,发挥了作用。

知识出处

烟台水产志

《烟台水产志》

本志上限1852年,下限1986年。记述了烟台水产业的历史和现状,反映烟台市水产的地方、行业和时代特色。包括大事记、渔业水域环境、水产资源、水产行政机构、渔业生产体制、渔民、渔港、海洋捕捞、海水增养殖等内容。

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