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泥蚶养殖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烟台水产志》 图书
唯一号: 150520020210004139
颗粒名称: 三、泥蚶养殖
分类号: S968.3
页数: 2
页码: 189-190
摘要: 本文介绍了山东省烟台市渔业海水增养殖贝类养殖类的概括。
关键词: 烟台市 渔业 养殖

内容

据记载,早在清代,文登县张家埠沿海渔民就已经开始采集自然生长的蚶苗进行撒播护养。之后,荣成、乳山、海阳等地渔民仿效养殖,泥蚶产量大增,并远销闽、浙、沪、苏等地。1943年冬,泥蚶遭受冻害,加之日军封锁,运销困难,养蚶业受挫,直到1946年方得恢复。据乳山县港里区统计, 从事养蚶渔民(多妇女劳力)达1118人,产蚶305吨。 1949年秋,烟台养殖场在文登县张家埠建立分场开展泥蚶养殖,成为山东省第一个国营滩涂贝类养殖场。翌年,荣成县(俚岛)养殖场也开始兼养泥蚶。到1954年,国营场蚶田发展到1232亩、产蚶166.5吨。 1956年春,国营养贝场撤销,蚶田全部移交当地渔业合作社经营。 1958年秋,乳山、荣成、文登各县国营养殖场建立后,泥蚶养殖一度有较快发展,各地先后增加了专业养殖人员,加强了对泥蚶的封滩护养。威海从文登县五垒岛港引进种苗在泥沙滩试养成功。 60年代初,受自然灾害影响,社办贝类养殖场先后撤销,专业养殖队纷纷解散,蚶苗被酷捕滥采,资源急剧下降。国民经济开始好转后,泥蚶养殖很快得到恢复。到1965年,全市共成立68个以泥蚶养殖为主的专业队,养殖人员增加到330人。部分社、队开始进行人工采苗培育试验,在大规模生产中,蚶苗成活率达40~60%,泥蚶养殖由护养逐步转变为建池精养,乳山县西浤、文登县张家埠、荣成县东慕家成为全市泥蚶养殖的主要生产基地;乳山湾成为良好的天然苗场。是年11月,烟台市水产局在乳山县召开滩涂养殖现场会,在全市推广该县养殖经验。 从60年代中期到70年代中期,乳山县水产局、荣成县黎明公社滩涂贝类养殖场及山东海洋学院先后试验成功了“泥蚶人工育苗,半人工采苗”, “泥蚶蓄池越冬”,使泥蚶越冬死亡率由70年代初期以前的30~50%(最高达90%),降低到5%以下,并减轻了初冬季节捕蚶劳动强度,提高了蚶苗南运效率,乳山县蚶苗越冬经验在全市推广;荣成黎明场被列为省、市滩涂贝类养殖先进单位。
  70年代后期,荣成县进行堵海建(水)库造田,毁滩7500多亩,该县养蚶业受损。到1980年,全县14个滩涂区6个被毁,58个专业养殖队员只剩下 12个,余者被迫解散,全市泥蚶养殖受到严重影响。
  70年代末到80年代初,海阳、乳山、文登各县落实经济责任制,对滩涂实行确权管理,泥蚶养殖面积迅速增加。1983年后,乳山县率先实行泥蚶户养和联户养殖,养殖人员由原来的450人增加到600多人;养殖面积由1.8万亩, 扩大到2.3万亩。1984年,该县西浤辛家村滩涂养殖专业户辛启泰承包80亩滩涂,年产泥蚶等贝类140吨,成为山东省最大的贝类养殖专业户。是年,文登县水产研究所与市养殖公司合作进行"模拟海区泥蚶育苗及蓄水越冬保苗研究",为大量解决泥蚶苗种开辟了新的途径,全市泥蚶养殖出现了国营、 集体、联合体和专业户一齐上的局面。1986年,全市泥蚶养殖面积达2.3万亩,占全市泥蚶分布总面积的56%;泥蚶总产747吨,约占全市滩涂贝类总产量的9%。

知识出处

烟台水产志

《烟台水产志》

本志上限1852年,下限1986年。记述了烟台水产业的历史和现状,反映烟台市水产的地方、行业和时代特色。包括大事记、渔业水域环境、水产资源、水产行政机构、渔业生产体制、渔民、渔港、海洋捕捞、海水增养殖等内容。

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