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贻贝养殖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烟台水产志》 图书
唯一号: 150520020210004138
颗粒名称: 二、贻贝养殖
分类号: S968.3
页数: 3
页码: 187-189
摘要: 本文介绍了山东省烟台市渔业海水增养殖贝类养殖类的概括。
关键词: 烟台市 渔业 养殖

内容

烟台市紫贻贝人工养殖试验活动始于20世纪50年代末。1958年,烟台养殖场, 荣成(俚岛)及长岛县养殖场分别进行了移植和插桩悬养,网衣兜养、条筐盛养、海底礁石播养等方式进行试养。 1963年5~6月,烟台养殖场在二担岛首次进行了紫贻贝人工孵化、育苗试验。是年秋,利用人工培育的稚贝和自然贝苗进行了红棕绳、贝壳、竹板等不同附苗器材的养殖试验,取得一定效果。由于人工育苗和养成技术均未突破,两地贻贝养殖始终没有发展起来。 70年代初,荣成、烟台、威海、文登、长岛、乳山、海阳等7个县(市)利用采捞的自然苗先后进行了人工试养。到1972年,全市首次放养贻贝85亩(计2.7万绳)。为解决苗源,是年春,以烟台养殖场为主, 由中国科学院海洋生物研究所、烟台地区水产研究所及山东省水产学校等5个单位组成紫贻贝人工育苗小组,在芝罘湾(金沟寨等地)进行贻贝人工育苗、半人工采苗试验和调查研究,并对全市贻贝的生长繁殖规律进行了探讨。197 3年秋,该组进行的紫贻贝人工育苗、自然海区半人工采苗及饵料培育、筏式人工养成等技术先后取得成功,为山东省贻贝养殖全面展开在理论上、技术上进行了准备。烟台市水产局在沿海推广西口村养殖队的“保绠采苗”经验,芝罘湾、四十里湾逐渐成为贻贝天然采苗场。之后,威海湾采苗场的确立,也为全市开展贻贝养殖提供了新的苗源。 1974年,蓬莱初旺渔队在海带筏架上悬挂贻贝,因效益较差,间养生产未能引起重视。翌年,烟台养殖场首先进行了贻贝与海带的间养试验。到1977年,先后进行贝藻间养生产性试验的有烟台、威海养殖场、蓬莱县大季家公社赵家大队、荣成县养殖场等几个单位均取得贻贝、海带高产丰收,一度推动了全市贻贝养殖的发展。黄县、长岛等地贻贝养殖面积大幅度增加.1977年,全市贻贝放养面积达2.39万亩,养殖产量达4.25吨,分别占山东省贻贝养殖总面积和总产量的91%和85%。 70年代末,贻贝滞销,价格下调50%,多数单位亏损停养。到1980年,全市贻贝养殖面积减少到4302亩、产量下降到1.3万吨。80年代初期,随着养虾业的迅速发展,贻贝作为对虾重要的动物性饵料得到相应发展。1981年后,全市普遍推广了烟台养殖场,蓬莱县大季家初旺渔队、荣成县崂山公社养殖场的贻贝、海带大面积间养生产经验,并采用烟台市水产研究所和文登县水产局在70年代末试验成功的深水海区长苗绳进行贻贝养殖技术。多数单位实行一年两作(春采秋收;秋包春收),贻贝养殖平均亩产上升到3000~4000公斤;斤成本下降到0.005元以下,经济效益大增,全市贻贝养殖产量和放养面积逐年回升,除满足全市对虾养殖的饵料需求外,并部分销鲜,活跃了市场. 1986年,全市有芝罘,福山、威海、蓬莱、黄县,海阳、乳山、牟平、文登、荣成、长岛11个县(市、区)开展贻贝养殖。.面积达9304亩、总产4.4万吨,平均亩产4771公斤,分别占全市海水养殖总面积和总产量的3.3%和23.80%。

知识出处

烟台水产志

《烟台水产志》

本志上限1852年,下限1986年。记述了烟台水产业的历史和现状,反映烟台市水产的地方、行业和时代特色。包括大事记、渔业水域环境、水产资源、水产行政机构、渔业生产体制、渔民、渔港、海洋捕捞、海水增养殖等内容。

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