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渤海秋汛捕虾会战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烟台水产志》 图书
唯一号: 150520020210004122
颗粒名称: 一、渤海秋汛捕虾会战
分类号: S977
页数: 2
页码: 169-170
摘要: 本文介绍了山东省烟台市海洋捕捞,渔期渔场,渔船渔机,渔具渔法,海洋捕捞经济效益,海洋捕捞企业,生产指挥机构的概括。
关键词: 烟台市 捕捞 渔业

内容

对虾是出口换汇的主要产品,也是国内外生产者激烈争夺的对象。20世纪60年代以前,中国北方沿海主要截捕春虾。亲虾个体大,质量好,但利用率低,每年约有40~50%的群体数量被日本和南朝鲜渔船掠捕。1963年,国家采取春养、夏保、秋捕、冬斗的措施,并动员渔业生产单位的渔船捕捞对虾供应出口,从此拉开了一年一度的秋汛渤海捕虾帷幕。 秋汛捕虾是渔业单位夺取全年丰收的关键一仗。1963年,从黄渤海区到省、地、县都分别成立渔业指挥部组织捕虾。会战之前,层层召开会议进行检查部署,水产科研部门对渔场进行调查,发布对虾数量预报。各生产单位根据预报准备船网工具和落实生产措施。当开捕期来到之际,参加捕虾渔船已做好一切准备浩浩荡荡开进渤海湾,从零点开始投网作业。此时实行伏季禁渔平静的渤海骤然沸腾起来。来自各地的渔船竞相投网,有的对船作业,顺风借流齐头并进拉着一顶拖网,二三小时起放一次,昼夜不停;有的成群结队全速前进,寻找虾群用围网包剿。后来居上的虾流网自1974年起开始上阵,独船作业,长达数公里的胶丝流网横流刺捕过往对虾。渤海以中央为半径。周围25个大渔区(共250平方浬)云集大小渔船上万只,渔民近10万名,一年捕虾量在2万吨左右,最高的1979年突破4万吨,其中80%以上加工出口,为国家建设做出了贡献。 渤海捕虾期间,各级渔业指挥部实行统一领导,统一指挥,解决生产中的关键问题。烟台地区暨各县渔业指挥部以龙口、蓬莱(从70年代末期,加,上长岛和三山岛)为基地设立办公室。分渔情、安全、网具、后勤几个小组抓好后勤服务(负责冰、油等渔需物资的供应及海上收购和卸港)并架设电台传递三情(虾情、风情、险情)。参加捕虾的渔船实行统一编队,统_指挥,统一供销,自负盈亏;社队干部随船出海亲自带队,他们在做好基层船队政治工作的同时,参加劳动领导生产,既当战斗员又当指挥员。指挥部办公室还按时组织科研部门进行现场调查,根据收集的资料结合群众经验发布对虾预报指导渔船生产。气象、交通、安全部门也积极配合, 前后方一条心,集中优势兵力打攻坚战,连续多年取得丰硕成果。 20多年来,尽管渤海对虾资源有所起伏,但投产的船网工具一直在逐年、增加,其规模一年胜过一年。1963~1965年,秋汛渤海捕虾尚处在试捕阶段,开捕期没有统一规定,渔船可以自由参加,全市投产拖网渔船由59对增加到85对。随着经验的成熟和渔船的增加,从1966年起,国家规定开捕时间帆船为9月1日;机帆船为9月10日。之后,由于渔船大幅度增加,渔场出现了拥挤。为保护水产资源,开捕期自1979年起,又各向后推迟了5天,并且实行《对虾准捕证》制度。 通过多年的发展, 渔船装备和捕虾网具有较大进步,不但淘汰了火头机渔船,而且增添了20~600马力各类渔船1788对,、投产渔船总数20多年来翻了5番;渔场由近岸的海峡和莱州湾逐步扩大到辽东湾渤海中央以及老铁山水道附近;作业网具从单一的拖网发展到拖网、流网、围网3种;在渔法上,1977年,由荣成龙须岛渔民创造出拖网浮拖法(通称“漂网”),较好地利用了夜间起水的对虾,大大提高了经济效益。另外,80年代初期还大力推广了加裙拖网,释放了幼鱼,也扩大了作业渔场,一批大马力船已开赴渤海海峡西北脏海底处投网拉虾。全市秋汛对虾产量也由最初的590吨增加到最高年份的1.1万多吨。

知识出处

烟台水产志

《烟台水产志》

本志上限1852年,下限1986年。记述了烟台水产业的历史和现状,反映烟台市水产的地方、行业和时代特色。包括大事记、渔业水域环境、水产资源、水产行政机构、渔业生产体制、渔民、渔港、海洋捕捞、海水增养殖等内容。

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