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节 海洋捕捞经济效益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烟台水产志》 图书
唯一号: 150520020210004109
颗粒名称: 第四节 海洋捕捞经济效益
分类号: F326.4
页数: 2
页码: 156-157
摘要: 本文介绍了山东省烟台市海洋捕捞,渔期渔场,渔船渔机,渔具渔法,海洋捕捞经济效益,海洋捕捞企业,生产指挥机构的概括。
关键词: 烟台市 捕捞 渔业

内容

建国前,海洋捕捞生产长期处于分散单干状态,尽管水产资源丰富,但因工具和技术落后,作业时间短,经济效益低下。建国后,随着生产所有制的变化,广大渔民参加集体生产,实行统一经营,捕捞经济效益由低到高呈上升趋势。在1950~1957年的7年间,全市按劳力平均的渔业产量、产值,纯益等各项经济指标均呈直线上升,而且生产成本(包括费用支出、折旧费、管理费等)占总收入的比重较少,不超过50%。这期间,由于是帆船近海作业,生产工具技术落后,捕捞纯收益不高。1958~1965年期间,尽管大量的使用了机帆船生产,并且开辟了一些新渔场、新资源,发展了生产力,但由于生产体制的急剧变动,经营管理水平适应不了生产力的发展,造成严重损失,加上国民经济出现了困难时期,渔业物资短缺涨价,增加了生产成本,致使捕捞经济效益降低。1962年,渔业生产成本可占总收入的68%,按劳力计算的产量、产值、纯益等均为建国以来的最低点。在1966~1978年的10多年间,渔船实现了机动化,渔网实现了化学纤维化,生产力有了较大发展,但在重产量,轻产值的思想指导下,生产不讲成本,盲目追求高产指标,实行酷渔滥捕,不仅破坏了资源,而且加大了消耗,致使经济效益下降,纯益减少,给发展生产造成不利影响。自1979年以来,对海洋捕捞生产进行了调整,因地制宜地开展多种作业,广开生产门路,提高了经济效益,出现了产量、产值、纯益上升,成本相应下降的局面。
  总的看,建国以来,捕捞经济效益在起伏中有所上升。以劳力计算的产量,1986年比1949年增加了162%,’年递增率为2.5%;按人计算的产值增加了12.2倍(现行价),递增率为7.2%;按人计算的生产成本增加了14.4倍,递增7.7%;按人计算的纯益增加了10.5倍,递增6.8%。(附表) 在捕捞生产中,各种作业的经济效益从70年代以来的情况看,拖网作业全年生产300天左右,由于开车时间长,耗油多,网具磨损较重,一般年份的总成本占总收入的60~70%,纯益为总收入的30~40%;流网作业(包括围网)一般总成本可占总收入的40~50%,纯益占总收入的50~60%,定置网总成本可占总收入的50~60%,纯益占40~50%,钓钩产量低,成本可占总收入30~40%,虽然纯益占比数为60~70,但按人平均的产值偏低,故纯益绝对数较小.(见下表) [=此处为表格(烟市台海洋捕捞各种作业收支统计表(1986年))=] 说明:此表为典型调查材料。

知识出处

烟台水产志

《烟台水产志》

本志上限1852年,下限1986年。记述了烟台水产业的历史和现状,反映烟台市水产的地方、行业和时代特色。包括大事记、渔业水域环境、水产资源、水产行政机构、渔业生产体制、渔民、渔港、海洋捕捞、海水增养殖等内容。

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