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渔具材料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烟台水产志》 图书
唯一号: 150520020210004102
颗粒名称: 四、渔具材料
分类号: S971
页数: 4
页码: 153-156
摘要: 本文介绍了山东省烟台市海洋捕捞,渔期渔场,渔船渔机,渔具渔法,海洋捕捞经济效益,海洋捕捞企业,生产指挥机构的概括。
关键词: 烟台市 渔业 渔具材料

内容

制作渔具及其属具,有天然纤维、合成纤维,及矿物质等各种材料。
  (一)天然纤维 60年代以前,制作渔具的网线、钓线、绳索绝大部分是天然纤维。用途广,用量最多的是植物纤维,其中有稻草、油草、葛子、苘麻、红麻、宁麻,大麻,马尼拉麻、红棕棉纤维等。此外,尚有蚕丝、钢丝绳等。据记载,在清代以前登莱渔民多用稻草和苘麻结网捕鱼,及至清末,开始用小量的蚕丝和棉线办网。民国以后,大量使用棉线,麻线遂被代替。50年代,棉线用量继续增加。1959~1962年,全市渔用棉纱达800余吨,为历史上所用棉线最多的年代。60年代以后,制网采用合成纤维,棉线逐渐被淘汰。
  (二)合成纤维锦纶,俗称尼龙。1946年,联合国救济总署发给胶东沿海一部分锦纶大目网衣,渔民破股将其结成流网,比棉线网增产显著,引起渔民重视。由于货源不足,使用尚不普遍。1958年,山东省水产局拨给荣成县大鱼岛和烟台渔业公司一部分英国产“地球牌”胶丝置办拖网试验,比同类型棉线网增产I0~20%;比流网增产2~6倍。1963年,大力推广使用胶丝置办流网,到1969年,各种刺网基本实现了胶丝化。之后,全市年产量达200~300吨. 乙纶通称聚乙烯.1963年,山东省海洋水产研究所从日本引进少量乙纶单丝,在荣成县大鱼岛制办挂子网、拖网进行生产试验,渔民反映网线发漂不易使用。后经调查整浮沉力,比棉线网增产24~36%,使用寿命相当于棉线网的3倍,因其强度大,撕网少,使用方便,可以多带网,折成本只有棉线网的1/3,以此作根绳不用年年打橛割根,减轻了劳动强度,颇受渔民欢迎。乙纶从70年代开始得到普及,到80年代全市定置网、拖网以及各种渔用绳索绝大部分为此种材料。
  维纶 1966年,荣成、乳山、掖县等地先后利用维纶制作挂子网,坛子网、围网、圆网,经过五六年的生产使用,证明其性能与棉线相仿,而防腐能力高于棉线3~3倍,但缩水率较大,硬度较差,使用中需油染,未能推广. 氯纶通称聚氯乙烯。1964年,全市沿海各地用做渔网试验,其纤维强度逊于聚乙烯,不易用作制网,仅能制作绳索。
  60年代以后,沿海各地还进口了一批丙纶、涤纶试验制作渔网,均因价格较高、性能差而没有被广泛利用。
  (三)染网 60年代以前用棉麻制作的渔网,绝大部分要经过油染处理,以增强抗腐性和网线硬度而便于操作使用。
  血染建国前,胶东沿海渔民用猪血(有时也用驴骡牛马血)染麻网或钓线。方法是,把需染的材料放在血料内浸泡,待泡透取出晒干,再上锅蒸开,使网线外表涂一层血料,可防止细菌侵入达到防腐目的。
  桐油染自30年代始,棉线网绝大部分用桐油染,其工序是;先用栲胶(一种丹宁酸)或栲皮溶化成液体,把网线染成红色晒干后,再放到桐油内浸泡均匀,拿出置通风的日光下晒干方可使用。部分县(市)渔民把网具直接用桐油染,不进行栲染处置,也可达到增加硬度的目的。
  煤焦油染网40年代初,威海卫远遥村用煤焦油染成的老牛网由于防腐性能好,引起当地渔民的注意。1956年,当地恢复老牛网,又采用了综合煤焦油染网法。此法共有3道工序:先栲染网片,再用硫酸铜加重铬酸钾溶液固定,最后用煤焦油浸染(经干燥后下水使用)。1957年,烟台渔业公司用煤焦油染网片试用烘干机加热烘干和机械离心相结合的办法取得好效果。60年代初期,桐油不足,沿海各地普遍推广煤焦油染网法。1964年,随着合成纤维材料的应用,此法逐渐被摒弃。
  (四)浮子沉子浮子 50年代前期,主要用梧桐木、竹竿、玻璃球、坛子以及少量的软木、高梁秸等作浮力。50年代中期,部分网上用胶囊浮子以及大铁桶等。60年代,塑料浮子在渔网上逐渐得到应用,由于浮力大、耐使用,颇受渔民欢迎.70年代以来,泡沫塑料浮子及摩焊浮子,取代了原来的梧桐木、软木及玻璃浮子等.到80年代,除定置网和海带架子尚用竹竿、及部分玻璃球外,其他渔网浮子基本被塑料浮子所代替。沉子古代使用石块、陶土、砖块做沉子。近代使用滑石、陶瓷,铅、铁等.60年代后,陶土、水泥、铅铁做沉子日益盛行。至70年代末,合成沉子被广泛应用到各种渔网上。
  (五)钓钩据长岛县大黑山岛古文化遗址出土的骨制鱼钩表明,在距今四五千年前烟台市的先民已经开始使用石块和动物的骨骼制成钓钩进行海洋捕捞生产。清代沈同芳著《渔业历史》载,4000年以前的远古时期,人类最早的渔具是用石块和动物骨磨制成,鱼叉在后世使用很普遍,鱼叉以铁为主,为而字形排列五齿,长七八寸,尖有倒刺,柄用长竹,叉起清水中大鱼及〓。钓钩是捕鱼的重要渔具,人们最早钓鱼时不懂得使用鱼钩,在钓绳上系以饵料,当鱼吞服时迅速拉动钓绳将鱼甩上岸来,现今钓蟹子仍然用这种方法。青铜和铁器出现后,鱼钩改为铜和铁制,20世纪30年代后,全市使用上做工精巧的铁制镀锌鱼钩,现无大变化。
  (六)绳网厂 1939年,烟台建有商家经营的山东烟台捻丝渔网厂,为全省最早的渔用网厂。战争期间,设备毁坏人员弃业。建国后,全市为渔业服务的大型合线,制绳、织网以及生产浮沉子的国营和集体企业,逐步发展起来,并初具规模.至1986年,全市规模较大的渔用绳网厂有烟台渔业公司制网厂及荣成县钢丝绳厂等1O多处。

知识出处

烟台水产志

《烟台水产志》

本志上限1852年,下限1986年。记述了烟台水产业的历史和现状,反映烟台市水产的地方、行业和时代特色。包括大事记、渔业水域环境、水产资源、水产行政机构、渔业生产体制、渔民、渔港、海洋捕捞、海水增养殖等内容。

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