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杂渔具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烟台水产志》 图书
唯一号: 150520020210004101
颗粒名称: 三、杂渔具
分类号: S972
页数: 2
页码: 152-153
摘要: 本文介绍了山东省烟台市海洋捕捞,渔期渔场,渔船渔机,渔具渔法,海洋捕捞经济效益,海洋捕捞企业,生产指挥机构的概括。
关键词: 烟台市 渔具 捕捞

内容

蛤耙是海阳县丁字湾采捕杂色蛤的小型工具,该县有240多个.通常一只舢板2~3人作业,日产100~200公斤,单船产10~20吨。掖县、黄县沿海拉蛤网用船拖,日产高者上万斤。
  海螺网渔民利用章鱼(八带鱼)喜钻洞的习性,把若干个红螺壳打空拴住,象延绳钓一样抛在海底,每天早上拔线收取渔获。此种渔具作业在建国前已遍布胶东沿海,因单产较低一直发展缓慢,60年代逐渐被抛弃,80年代又有恢复。
  海豚枪海豚炮烟台专区海洋水产试验所于1958年研制了捕获海豚的枪和炮.在试捕中,前一种没有发挥作用;后一种在1959年使用,子成山头附近捕获江猪7尾,后因经济效益差而终止. 潜水器登莱沿海渔民采取泅水潜泳采集海参的历史可溯至明清以前,亦有个别乘小舟借助玻璃水镜用长柄叉刺扎,其法虽易,而产量不丰.1911 [=此处为插图(图十六海螺网)=]年,日本潜水器传入威海卫,海参捕捞产量大增。后传至荣成、烟台、长岛各地,除用于拣海参外,并用傲采摘鲍鱼、扇贝。由于潜水器获利较多,30年代数量急剧增加,胶东沿海潜水船达140多只,其中荣成县一地有潜水船120多只,从业者1500多人。建国后,各县普遍置办。70年代产品逐步实现国产化,人压供气改为压缩机供气,应用范围更加广泛.到1986年,全市渔用潜水器增至400多台,并仍有上升趋势。

知识出处

烟台水产志

《烟台水产志》

本志上限1852年,下限1986年。记述了烟台水产业的历史和现状,反映烟台市水产的地方、行业和时代特色。包括大事记、渔业水域环境、水产资源、水产行政机构、渔业生产体制、渔民、渔港、海洋捕捞、海水增养殖等内容。

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