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钓渔具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烟台水产志》 图书
唯一号: 150520020210004100
颗粒名称: 二、钓渔具
分类号: S972.3
页数: 2
页码: 151-152
摘要: 本文介绍了山东省烟台市海洋捕捞,渔期渔场,渔船渔机,渔具渔法,海洋捕捞经济效益,海洋捕捞企业,生产指挥机构的概括。
关键词: 烟台市 渔具 捕捞

内容

用钓钩捕鱼是一种最古老的捕鱼方法,延至今日已有几千年的历史。宋朝邵尧夫著《渔樵问答》一书中对钓渔具曾作过细致的描述:“渔者物六竿也、纶也、浮也、沉也、钩也、饵也,一不具则鱼不可得。”烟台市沿海渔民自古即有钓鱼的习惯,并掌握了精良的技术。经长期取舍迄今保留下的钓渔具有竿钓、手钓、天平钓、甩钓、拖钩、空钩及延绳钓等数十种,其中延绳钓量多面广,是全市50年代前主要的渔具之一。1957年,全市有钓钩4.7万筐(每筐80~130把钩),至今尚保留劳子鱼、加吉鱼、鲈鱼、艇巴等延绳钓,共50多万把钩。1985年,全市有204只钓鱼船作业,年产经济鱼382吨。其中,以长岛、掖县、蓬莱、荣成各县居多。
  劳子鱼延绳钓传为荣成县俚岛以北沿海和长岛县隍城岛渔民的传统渔具,多年来一直坚持在伏季作业,一般单产20~25吨,从50年代末期开始下降,现有40多只船作业,收入较好。 加吉鱼延绳钓民国初年,日本有近百只帆船在龙口沿岸外水深15~20米海域作业。后来,黄县渔民学会此种技术,成为当地一种主要生产方式。30年代又传入附近各县沿海,虽然生产规模较小,但经济效益好,一直延续到80年代。 鲈鱼延绳钓莱州湾鲈鱼资源较多,掖县渔民钓鲈鱼经验丰富,已有60多年的历史,三山岛渔民用老牛肉作饵钓鲈鱼曾名噪一时。建国前后,每年春秋两季有40多只渔船投产,一般单船产量10~15吨,个别高者可达40多吨。
  艇巴延绳钓为北部沿海伏季的一项重要生产门路,也是50年代渔民放流网的兼作工具。60年代后,生产中断。70年代末,又重新恢复。由于国际市场艇巴价格较高,1979年冬,山东省水产局组织荣成县老渔民和山东省海洋水产研究所科技人员到日本考察了新式钓艇巴技术,翌年发动荣成、威海、长岛60多只机帆船并配备起线机于8月份在海洋岛渔场投产作业,每船带线40筐(每筐80把钩)实际作业50天,一般产量3吨左右,最高8吨,换取外汇2万多美元,受到各有关部门重视。目前,已坚持生产5年之多。
  鲨鱼延绳钓清末民初,以辽宁省獐子岛作根据地的日本人在成山外海侵捕鲨鱼,把鲨鱼延绳钓技术传入荣成沿海.建国后,人民政府一再发动钓鲨鱼,支持鱼肝油生产。蓬莱以东各县生产较好,其中荣成每年投产船达50只以上,每船钓大鲨鱼10~20吨,个别35吨。龙须岛钓鲨鱼能手王京洲,绰号“大鱼王”,他能观察海水颜色来判断渔场的鲨鱼多少,其高超的钓鲨技艺名扬全市沿海,1968,年不幸海上罹难。钓鲨鱼一般在伏季酷暑中进行,是一种危险性极大的繁重体力劳动,不少渔民望而生畏,这是该项作业发展不快的主要原因之一。

知识出处

烟台水产志

《烟台水产志》

本志上限1852年,下限1986年。记述了烟台水产业的历史和现状,反映烟台市水产的地方、行业和时代特色。包括大事记、渔业水域环境、水产资源、水产行政机构、渔业生产体制、渔民、渔港、海洋捕捞、海水增养殖等内容。

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