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建网类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烟台水产志》 图书
唯一号: 150520020210004098
颗粒名称: (六)建网类
分类号: S972.1
页数: 2
页码: 149-150
摘要: 本文介绍了山东省烟台市海洋捕捞,渔期渔场,渔船渔机,渔具渔法,海洋捕捞经济效益,海洋捕捞企业,生产指挥机构的概括。
关键词: 烟台市 渔具 捕捞

内容

建网属于大型定置网具,主要由网圈和网墙组成,敷设在鱼类洄游的通道上,以拦截和迷惑鱼类进网,并使其易进难出滞留网中达到捕捞目的。属于此种类型的网具有落网、折网、袖子网、梭鱼台网等5种。1986年,全市共有建类3000多盘,其中袖子网数量最多,落网次之,其余较少。 落网有大小之分。大者占据面积100多亩,需两船20多人操作,因其笨重,操作费力,俗称老牛网;小落网为大落网的1/2,故称小牛网。落网于1942年日本侵华时带进威海卫, 日人雇用当地渔民在远遥村沿海敷设,1945年日本投降后,远遥村渔民继续使用。 1 947年, 国民党进攻胶东时,落网生产遭到破坏。由于该网投资大,建国后未能及时恢复。1956年,威海市政府予以贷款扶持,远遥村渔民重新置办落网,当年投产捕鱼150吨,从此盛名外传.1959年被烟台、福山等地仿效,共置网6盘。60年代,荣成、掖县也进行了初步试验,效果均不理想,未能坚持生产.60年代末,青鱼资源突然回升,荣成县寻山渔民把福山县的老牛网搬到桑沟湾作试验,一网捕鱼五六十吨.但此网网型较大,操作困难,随后缩小了网型,改成了两门小牛网,在荣成县得到推广,与此同时,山东省海洋水产研究所科技人员于1970年设计了四门小牛网,到远滩深水处敷设,主要利用了青鱼和幼鳀鱼资源,比两门小牛网增产0.5~1倍。此后,经过反复实践,改进成春秋皆可作业的多元落网,有效地利用了网场,提高了捕捞效率。落网主要分布在福山、芝罘、牟平、威海、荣成等地。1978年, 网具数量最高达400多盘,网年产量在百吨左右。进入80年代,由于鱼类资源的变化,全市投产网具减 1.前网圈 2.升网 3.凹网 4.网舌 5.网须 6.网盖 7.后网圈 8.网囊 9.网墙 10.内导网 [=此处为插图(图十四落网)=]少到200盘以下。小牛网网圈长83米,宽1 7米,由内外导网、 隔网及大小升网、箱网等相成,网墙长度在250~500米之间, 一盘网需要聚乙烯线750公斤. 大折网网圈长167米,网墙长500米,占海面积120市亩,1960年,由蓬莱县初旺渔队从辽宁金县引进。折网年产100吨,产量稳定.但由于投资大,操作笨重,全市只有蓬莱、黄县各置办了l盘.1968年后,因网场被海带养殖占用而停产。 袖子网通称迷魂阵。乳山、海阳沿海一带称圈网。民国初年,由日本传到烟台,后被引伸到黄县、蓬莱、威海、荣成、海阳沿海,迄今已有70多年历史。由于是一种小型定置网具,产量低而不稳,多年来一直维持现状没有发展,建国初期不足100盘。70年代初, 由于捕获青鱼效果显著有所发展,1973年增加到2046盘。之后,随着渔业调整,除海阳、荣成、福山沿海部分渔民继续作业外,大多数地区放弃使用。 该网由网圈和网墙组成,捕鱼的最关键部分是袖子,故有三、四、五、六袋袖子网之分。一般规格是网长30米,宽15米,网墙长200米,主要捕获青鱼、黄姑、鲈鱼、对虾及黄、黑鱼等。一只载重一吨左右小船2~3名劳力,下网3~5个,年产量5~10吨。 梭鱼台又名鲻鱼台,是一种守株待兔式的原始网具。主要分布在荣成、威海一带, 每年4~8月在海岸陡崖的岬湾处作业, 使用一只舢板作业,渔民五六名。其渔法是:渔民在岸上设有瞭望台,发现鱼类进网,迅速把网门提起,使用舢舨捞鱼。一般年份一盘网产鱼10~15吨,最高50吨.渔获物除梭、鲻外,尚有鲈鱼、燕鱼等。该网易受网地限制,产量极不稳定,80年代,全市只有几盘网具惨淡经营。

知识出处

烟台水产志

《烟台水产志》

本志上限1852年,下限1986年。记述了烟台水产业的历史和现状,反映烟台市水产的地方、行业和时代特色。包括大事记、渔业水域环境、水产资源、水产行政机构、渔业生产体制、渔民、渔港、海洋捕捞、海水增养殖等内容。

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