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拖网类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烟台水产志》 图书
唯一号: 150520020210004095
颗粒名称: (三)拖网类
分类号: S972.1
页数: 4
页码: 104-143
摘要: 本文介绍了山东省烟台市海洋捕捞,渔期渔场,渔船渔机,渔具渔法,海洋捕捞经济效益,海洋捕捞企业,生产指挥机构的概括
关键词: 烟台市 渔具 捕捞

内容

拖网种类较多,主要有顶网、裤裆网、裙子网、带网、 弓子网、蚶子网,以及机船双拖网和尾拖网等10多种。 1986年, 全市有机动船拖网7114盘,产量占海洋捕捞总产量的50.4%,为全市主要网具。 裤裆网有一“身”两“腿”,象裤子一样,故名裤裆网。民国初年,日本三桅木帆船在我沿.海使用单船“大赖网”捕鱼,黄县、掖县一带仿效生产.1920年,长岛钦岛渔民从旅顺口学来此种作业,30年代传至荣成、威海、烟台一带.1936年,全市发展裤裆网195顶。建国后,由于扩大了作业渔场,单产有所提高,网数增加到3459顶。而且由长岛渔民作了不少改进,如加大网型,及采用多片网衣制成“八大扎”裤裆网,产量有所提高.但因其严重损害资源,群众称为“扫地穷”。自1958年轻拖网问世后,很快被淘汰。 裤裆网由网身、网腿、网盖、三角网、网囊组成,根据渔船使用的网型大小分为大、中、小三类,其中以大裤裆网为主,规格是浮子纲长25米,网口周长31米(520目).两只载重万斤以上渔船拖曳一顶,拖绠300米,用苘麻或稻草制成。一对船年产80~100吨。小裤裆网用舢板抛锚拔绠作业,主要捕获小型鱼虾,牟平、芝罘区一带较多,对船年产量25 ~40吨。掖县沿海使用小裤裆网单船作业,当地叫顶网,捕获梭子蟹、比目鱼等效果较好,至今尚有使用。 机轮双拖网烟台于1921年从日本引进了30马力机船拖网,时称手缲网,用两只渔轮拖一顶网,两船保持一定水平间距,网具在海底张开,网型与裤裆网相似,惟网腿长,网身短,并由四面网衣组成,且网身内为防止鱼虾外逃装有倒须,从背部留的一短口处(称龙门)进行捞鱼, 操作较麻烦。烟台专区海洋水产试验所于1958年研制了轻拖网(图十),改为从网囊直接倒出渔获,并采取剪裁方法构成,其阻力小、结构合理,这一重大技术革新,被推广到机帆船拖网上面。1963年,荣成县“成山一号” 船长李春义创造出“交叉拖网法”,产量有较大提高,从此拖网作业发展较快。 从1965年起,网线材料改用聚乙烯后,拖网网型又有新的改进,如60年代创造的宽背拖网、对虾拖网;70年代研制的长天桥拖网、双浮弦拖网、变水层拖网、底杂鱼拖网、刀鱼拖网、疏目拖网、鹰爪虾拖网以及加裙对虾拖网等共计10多种(见表)。拖网渔船在70年代以前,以60马力火头机机帆船为主。一般对船年产量200~300吨。以后逐步由135马力船所代替,年产量超过300吨。进入80年代,185马力拖网船成为主力船型,个别生产单位使用600马力大型渔轮进行拖网,年产量为400~1500吨。拖网在操作上也有较大改革: 如60年代前,起放网在左弦进行,用人力盘绠,劳动强度大,投网率低并且易发 [=此处为插图(图十轻拖网)=] 以后,改为稳车自动绞绠,解除了船员的繁重劳动,提高了投网次数。另外,过去下网由网船丢大漂(柴油桶由带绠船去抓),操作麻烦。在夜间,困难更大.60年代中期,改为两船相靠打撇缆用船尾放网,解除船员痛苦.1977年,荣成县龙须岛渔民李安成等人,根据对虾昼沉夜浮的习性,创造了“底拖网浮拖法” (又名“漂网”)。经多年实践证明,此法夜间作业对虾产量可增加50%以上。1975年,掖县朱由渔民把小型拖网改细底纲加多浮子成为浮拖网试捕小鳞鱵效果良好。1979年,在大马力船上用浮拖网于夜间捕鱵鱼,网获量高达数千公斤,此经验在全市进行推广。1980年以来,芝罘区以西各县已有150多对船投产作业,年产量达4000~5000吨。 桃花虾网为无翼拖网的一种。分布在芝罘区以西各县。据记载,清光绪二十一年(1895年),掖县施开喜仿造海参崴虾网制成桃花虾网,后经各地不断改进成为实用的网型。50年代共有网千余顶。70年代后,改用机船拖网数量有所下降,芝罘以东各县(区)久已停用,唯掖县沿海于早春继续作业,单船产量2吨左右。近年,福山区沿海也时有作业者。 该网由网衣、铁架、曳纲组成。作业时在船前和船尾临时各撑出一支挑把曳纲拴上,成60度角,开车拖行。一般拖曳1~2小时倒取渔获一次。 (四)围网类网地呈长带状,由若干条网衣组成。取鱼部网衣高,网目小,上缘有浮子纲,下缘有沉子纲,两端有曳纲,是一种流动性的过滤渔具。通过包围鱼群达到捕捞目的。烟台市属此类的有小黄鱼风网,鲐鱼风网、小风网、圆网、机轮围网、灯光围网等七八种。 小黄鱼风网是一种历史悠久,规模较大的网具。据调查,在清朝末年(1904年)由掖县渔民从旅顺学来,后传至长岛、福山、烟台、牟平、威海沿海一带。据1915年统计资料记载,全市有风网341盘,1936年增加到455盘,战争期间遭到破坏,到建国前仅剩104盘,建国后有所恢复,1958年达到219盘。60年代后,由于小黄鱼资源衰退,风网数量逐年减少,到1965年全部被淘汰。 该网由棉线或麻线制成,一般长300米,高30米, 浮子纲比沉子纲长27~30米(以此形成网囊)。渔法原为双船操作,从40年代改为单船操作,用一只舳板带绠,劳力14~15人,听鱼叫或看“老照”(一种鲸鱼)下网,网获量高达数万公斤。长岛县有句渔谚称“赶鱼郎(鲸鱼)黑又光,帮助渔民找渔场;赶鱼郎四面窜,当头撒网鱼满舱”。围捕黄姑鱼要有人登桅瞭望鱼

知识出处

烟台水产志

《烟台水产志》

本志上限1852年,下限1986年。记述了烟台水产业的历史和现状,反映烟台市水产的地方、行业和时代特色。包括大事记、渔业水域环境、水产资源、水产行政机构、渔业生产体制、渔民、渔港、海洋捕捞、海水增养殖等内容。

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