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生产习俗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烟台水产志》 图书
唯一号: 150520020210004041
颗粒名称: 二、生产习俗
分类号: K89
页数: 2
页码: 102-103
摘要: 本文介绍了山东省烟台市渔民生产习俗的概括。
关键词: 烟台市 渔民 生产习俗

内容

“清明”节前后即为渔期,沿海渔民从抬网生产到渔船归港皆有规定。 船网下海织好的渔网严禁妇女跨越,被越者视为不祥。小渔网上船多燃放鞭炮。长岛一带,大风网上船前,由一人持红旗在前面跑,后面几人高擎点燃的谷草把子,一人持一瓢麦麸,嘴里念着喜歌(讨吉兆),将瓢扣在船老大头上,好一会方才罢休。渔网须由船老大抬起网头,打起号子,其他人背负网身,秩序井然地将网放到船上。新下水的渔船要佩红挂彩,两舷贴“年年有鱼”(余),主桅贴“大将军八面威风”,二桅贴“二将军百里相送”,船尾贴“顺风相送”、“海不扬波”等喜联。这种习俗一直延续到 50年代。80年代以来,渔船出港燃放鞭炮又重新兴起,这种民间传统,大有上升之势。 海上生产渔民长年漂泊海上,终日同风浪搏斗,养成粗犷、豪放性格和吃苦耐劳的精神。渔期中,近则十余里,远则百余里远海作业,以船为家,生产不分昼夜,生活从无规律。一般是合衣而眠,且甚为警觉。若有呼喊和异常声音,即能起身作出判断。每当发现鱼情或遇风浪侵袭,常彻夜不眠。劳动中分工明确,严守岗位,听从指挥,并以各种号子相呼应。常见有张篷、摇橹、拉网、行船、抬货、出舱等十几种号子。号声节奏明快,轻重不一,通常由船长起号,众渔民相呼应。每当号子打起,或粗犷有力,震人心魄,或细腻婉约,娓娓动听。每届渔汛,海面上帆船往来如梭,号声此起彼落,煞是壮观。
  劳动中发现大鱼(多为鲸类)不高声呼叫,见其随船嬉戏,便连称“老人家”,并燃放鞭炮敲锣、或投入海中食米之类,让其离去。
  渔船遇险,难以脱险者,以布绳将自身缚于船上以求“全尸”。凡脱险者,皆言为“娘娘送灯”所救。上岸后,立刻采办祭物,烧香许愿,或出钱集资唱戏。“谷雨”是荣成渔民的年节。此日,渔民尽兴开怀畅饮,胜似春节,有“谷雨”一过,百鱼上岸,兆示生产丰收之说。
  渔船归港渔汛中,获得丰收归港的渔船,在大桅上升旗示之。长岛渔民称“拉大吊子”。归港后,船主即杀猪称庆。按规矩将猪头分给船长,肉做大菜,邻居皆来共食相贺,不到者,为之不敬。

知识出处

烟台水产志

《烟台水产志》

本志上限1852年,下限1986年。记述了烟台水产业的历史和现状,反映烟台市水产的地方、行业和时代特色。包括大事记、渔业水域环境、水产资源、水产行政机构、渔业生产体制、渔民、渔港、海洋捕捞、海水增养殖等内容。

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