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生活习俗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烟台水产志》 图书
唯一号: 150520020210004038
颗粒名称: 一、生活习俗
分类号: K89
页数: 2
页码: 101-1025
摘要: 本文介绍了山东省烟台市渔业生产渔民习俗生活习俗的概括。
关键词: 烟台市 渔民 生活习俗

内容

(一)求神拜佛在古代,烟台市沿海渔村及重要的渔获集散地都建有海神娘娘庙或天后宫一类建筑。其中,以始建予宋宣和四年(1122年)的长岛县庙岛显应官(又称娘娘庙)与建于明代的芝罘区天后富(俗称大庙)尤负盛名。渔民每到一处,首先要给海神娘娘、天后王母烧香焚纸,顶礼膜拜,祈求神灵保佑海上太平,鱼虾丰收。据记载,民国初年,黄县龙口后海岸,渔民在上百处寄宿窝铺中的显赫处设神位,昼夜6个时辰频频参拜。每当渔期将至,而天气不好时,祈祷尤为虔诚。逢天后圣母诞辰,便演戏酬神,庙内香烟缭绕,庙外琴歌曼舞盛况空前。 渔民出海前,总要先祭祀风伯、海神。海上进餐,首网渔获不论多寡, 须按一定数量投入海中,然后下锅,以图吉利。也有把煮熟的渔物先投海三筷以敬海神。 讨吉利是渔民希望有好运气的惯用做法,旧时荣成沿海在除夕之夜,长者盼望来年渔业大丰收可通过孩子的嘴里说出,所以向孩子讨口气,如果孩子回答的是吉庆话,可得到更多的压岁钱,否则孩子要受到无数责难。挂网作业渔民为了选择好网场,在除夕晚上要侧耳细听猫在何处嚎叫,若在平地叫则意味着鱼能近岸,网场就选在近岸处;若猫在高处叫,网场就定在离岸远的海域;若听不到猫叫声,就要到海边观海,发现海里哪里发亮就确定在哪里打橛拴网。
  (二)言行有讳在海上说话,最忌“碎”、“翻”二字。器皿破碎谓之“笑”;物品翻转称为“划”。在船上不能背手走动,不准坐船头,此为敬神之处,不可亵渎。筷子不得横放碗上,因为倒桅翻船之意。船舱不可放渔篓,为“渔漏”谐音,讳其字。渔民解溲,晨不朝东,夜不朝西,晌(中午)不朝南,永不朝北,意为太阳升辉,北斗指路,解溲犯忌,不得好报,初次出海的渔民腰上系有红褡袢(红布带)一条,以避邪招福。
  (三)海上祭亡渔民在海上身亡,为向死者致哀并向家中报信,长岛渔民在帆船头桅上升起用长4米整幅红布做成镶有白布边的长条子,以示船头有死人。尸体离船后,渔民在船上鸣放鞭炮,敲锣打鼓,宰杀公鸡,将鸡血洒在船上,谓之净船,驱逐鬼魂。 在渔村中常见的习俗还有“埋假坟”、 “放鬼魂”、 “讨吉利”、 “还财神”等等。 建国后,随着渔民科学文化水平的提高,许多陈规陋习逐步被铲除,但至今尚有部分保留,已不能公开施行。

知识出处

烟台水产志

《烟台水产志》

本志上限1852年,下限1986年。记述了烟台水产业的历史和现状,反映烟台市水产的地方、行业和时代特色。包括大事记、渔业水域环境、水产资源、水产行政机构、渔业生产体制、渔民、渔港、海洋捕捞、海水增养殖等内容。

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