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贝类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烟台水产志》 图书
唯一号: 150520020210003982
颗粒名称: 三、贝类
分类号: Q959.215
页数: 4
页码: 61-64
摘要: 本文介绍了山东省烟台市水产资源海洋水产资源贝类的概括。
关键词: 烟台市 贝类

内容

全市浅海和滩涂内有各种贝类115种。其中经济价值较大的55种,主要有栉孔扇贝、皱纹盘鲍、光棘球海胆、菲律宾蛤仔、泥蚶、牡蛎、文蛤,四角蛤蜊、中国蛤蜊、紫石房蛤、西施舌蛤、寻氏肌蛤、长竹蛏、大竹蛏、缢蛏、魁蚶、白樱蛤、云母蛤、湾锦蛤、紫贻贝、凸镜蛤、露齿螺、乳玉螺、红螺、金乌贼、枪乌贼、章鱼、八带蛸等。
  栉孔扇贝俗名干贝蛤。主要分布在长岛和荣成县成山卫至石岛沿海,在芝罘湾和威海湾也有分布。历史上,渔民使用帆船贝类耙子拖或用潜水器采捕。50年代,长岛、荣成两县年产量分别达2500吨和1000吨。60年代,资源急剧下降,原有的繁生区多已荒废。现有资源面积2.2万亩,资源现存量456吨。该贝经济价值高,自70年代末开始进行人工养殖。1986年,全市放养面积达10196亩,产量21555吨。全市现有资源面积2.2万亩,资源现存量556吨。
  皱纹盘鲍又名鲍鱼,3龄性成熟,壳长8~9厘米的5龄鲍为适宜采捕规格,是一种名贵的海珍品。烟台市的长岛县为全国主要的鲍鱼产地之一,1957年最高产量达180吨。全市产区主要分布在长岛县的隍城、砣矶、钦岛、大竹山、小竹山、车由等9个岛屿的岩礁上,资源面积1900亩,资源现存量35吨。另外在芝罘区的地溜星和荣成县的俚岛湾也有分布。
  菲律宾蛤俗名蚬子,又名血蛤蜊。1龄贝成熟,7~8月产卵。全市沿海中潮区至5米浅海地带的泥沙滩或石滩中均有分布, 资源面积7.4万亩,资源现存量9100吨,荣成县桑沟湾在70年代产量曾达1600吨。
  泥蚶 2龄性成熟,7~8月产卵,壳长25~31毫米的成贝供采收。主要分布在靖海湾、五垒岛湾、埠口湾、丁字湾及陆连岛周围泥沙质的中潮区,资源面积4万亩,资源现存量1300吨。历史上乳山出产泥蚶最多,1982年产量达856吨,产值80多万元,烟台市在历史上即为全国泥蚶苗种基地。海阳县从1975~1981年,每年供应泥蚶苗100余吨,销往闽、浙等省。
  文蛤俗名花蛤蜊。3龄贝成熟。7~8月繁殖,仔贝在高潮区下缘至低潮区上缘一带生长。当壳长达20毫米以上时,移至低潮区至浅海4~5米水深海底长为成贝,一般壳长6~7厘米的5龄贝为适宜采捕规格。主要分布在掖县虎头崖以西莱州湾南岸, 以及黄海南部五垒岛湾、 乳山湾、丁字湾、桑沟湾等海域,资源面积11万亩,资源现有量约1900吨。文蛤为活运出口贝类,掖县于1970~1981年间共出口文蛤1.7万吨, 1986年仅过西乡就出口2500吨。
  四角蛤蜊俗名青蛤蜊,一年繁殖两次,生长较快,1龄即达性成熟,主要分布在掖县沙河口以西,及五垒岛湾、丁字湾和乳山县沿海中潮区以下海滩,全市资源面积1.8万亩,资源现存量615吨。该贝除食用外,主要作养虾饵料。
  中国蛤蜊俗名飞蛤、又名凹线蛤。2龄成熟,3龄以前生长较快,一般壳长4厘米以上采挖。主要分布在掖县刁龙嘴以东至龙口黄水河口,及芝罘湾至桑沟湾和海阳大埠圈等海域,资源面积6.2万亩, 资源现存量4700吨。黄县在1981~1983年3年总产达9000吨,为全市之冠。
  紫石房蛤又名“天鹅蛋”。贝壳呈卵圆形,肉味鲜美。主要分布在长岛至荣成沿海岬角、岛屿附近及砾石间泥沙底质水深5~20米处。其中,以芝罘湾、养马岛、杨家湾、桑沟湾等浅海分布较多。70年代开始加以利用,现资源面积1000亩,资源现存量300吨。
  寻氏肌蛤俗名鸭子食,是一种小型贝类。现多用作对虾的饵料。全市沿海港湾中潮区以下1米水深海域多有分布。五垒岛湾和丁字湾资源面积约6000亩,资源现存量3100吨。
  竹蛏分长竹蛏和大竹蛏两种。大竹蛏又名刀把子蛏,火管蛏,分布在低潮线以下硬质沙滩。其个体较大,一般8~15个可达500克。主要分布在掖县芙蓉岛以东及荣成县五垒岛湾、爱伦湾和福山区八角套沿岸浅水处。掖县历史有钓蛏的生产习惯,但产量不高。1984~1985年,采用潜水钓蛏产量达150吨。 长竹蛏主要分布在胶莱河以东、芝罘湾、乳山湾、荣成等沿海浅滩,资源面积13万亩,资源现存量2100吨。
  西施舌蛤分布在掖县三山岛西北水深4~10米浅海及海阳阎家沿海,每年春天拉桃花虾网船可兼捕一定数量,但产量不高。
  魁蚶又名大毛蛤。 分布在10 ~40米泥沙底水域。以往很少利用,1984年推广蚶子网以来,产量大增。一只40马力机动船5~6件蚶子网,日产可达2~3吨。现经发现的魁蚶海域,东起荣成外水深20~50米海域、渤海中部和烟威渔场等处,资源丰富,分布极广。
  牡蛎俗名海蛎子。烟台市沿海主要有褶牡蛎、大连湾牡蛎、密鳞牡蛎、近江牡蛎、长牡蛎和猫爪牡蛎等7种,分布在沿海水域或岩礁上,资源面积2.3万亩,资源现存量约4万吨。牡蛎为人们喜欢的大宗贝类,产量可观.70年代桑沟湾护养牡蛎,年产量高达650吨。蓬莱县抹直口是历史上有名的盛产牡蛎的地方,1972年生产牡蛎达714吨。现受污染影响和毫无节制地滥加采捕,全市产量明显下降。
  贻贝俗名海红。是烟台市贝类主要养殖品种之一,多分布在沿岸岩礁上.50年代,由辽宁省引进苗种进行筏式放养试验,获得成功。70年代初期,进行了大面积推广,1977年沿海各县(市)放养面积达2.4万亩, 总产达4.6万吨。1978年后,因销路不畅,放养面积下降。进入80年代,由于养虾饵料的需要,促进了贻贝养殖的回升.1986年放养9304亩,总产4.4万吨,平均单产达4770公斤,比70年代提高80%。
  金乌贼又名乌鱼。因有墨囊,遇敌害会施放墨汁故又称墨鱼。其生命周期短,为一年生二年死的头足类动物。主要分布在东南沿海。五六月份洄游至沿岸岩礁处产卵,产卵后亲体大部死亡,幼体生长迅速,9~I0月份离岸越冬洄游。用拖网和定置网捕捞,流网、围网也可兼捕一些。全市产量在50年代前不足千吨,1958年达到2900吨。 1975年后,因拖网渔船利用了舟山渔场的资源,产量超过5000吨。1982年之后,每年均达七八千吨。尤其自海阳县推广兜捕后增产更加显著。
  日本枪乌贼俗名笔管蛸、乌鱼鱛、梧桐花。是一种个体较小的头足类动物,全市沿海均有分布,其中黄海北部中部产量较多。每年12~翌年2月,在石岛东南渔场形成较大的越冬群体,成为拖网的主要捕捞对象之一,网获量高达万斤以上。4~6月洄游至近岸浅水处产卵,产卵后成体死亡,幼体摄饵成长。8月份向深水移动,九、十月份进入烟威渔场,成为小马力拖网船的捕捞对象,捕捞季节气温尚高,长岛渔民一般将其加工成盐干品或熟制品出售。 全市产量没有完整的统计,仅从烟台、威海、石岛的港口收购看,一般年份可达1 000吨左右。最好年份2000多吨;较差年份在300--500吨。全市年产量约在3000吨左右,1 968年、1971年、1974年和1980年均突破5000吨。

知识出处

烟台水产志

《烟台水产志》

本志上限1852年,下限1986年。记述了烟台水产业的历史和现状,反映烟台市水产的地方、行业和时代特色。包括大事记、渔业水域环境、水产资源、水产行政机构、渔业生产体制、渔民、渔港、海洋捕捞、海水增养殖等内容。

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