铜器

知识类型: 作品
查看原文
知识出处: 《济阳县文史资料》
唯一号: 150035020220000737
作品名称: 铜器
文件路径: 1500/01/object/PDF/150010020220000100/001
起始页: 0066.pdf
责任者: 王尔俊
分类: 器物
分类号: K876.41
主题词: 铜器(考古)-中国

作品简介

共七十四件。其中青铜器三十五件;周代的礼器有方鼎三件、园鼎(图三②)六件、甗一件、篮八件、盉一件、觯三件、尊一件、爵二件、卣一件、鬲(图三③)二件,盘一件,车马具有奕铃二件、车〓二件;武器有铜戈一件,铜剑一件,生产工具有铜锛一件,还有汉代的铜镜,唐代的铜人,明代的佛像,清代的折合灯。纹饰中有龙纹、凤纹、饕餮纹、云雷纹、目雷纹、象纹、羊纹、乳丁纹等。最大的器物是铜甗(图三①),通耳高四十七厘米,口径二十九厘米七,最小的器物是铜觯,高十六厘米九,口径七厘米五;最细致的是二式方鼎,通耳高十九厘米二,长十七厘米四,宽十二厘米八,四周以云雷纹作底,上饰凤纹蟠螭纹、饕餮纹、四角饰痱棱、柱足上部饰羊头纹。造型最生动的是一式方鼎,通耳高二十厘米三,长十五厘米二,宽十一厘米一,颈部以耳雷纹作底,上饰凤纹,四周有痱棱,腹部饰饕餮纹,足部饰象鼻纹,造型生动,栩栩如生。刘台六号墓出土的铜器铭文较多,对我县考古极为重要。刘台二号墓所出土的两件铜簋铭文均是“逢彝”。刘台三号墓所出之铜篮亦是“逢彝”(图四5),六号墓所出之铜簋铭文仍然是“逢彝”。方鼎内铭文“逢”(图四1),盘内铭文“逢”(图四2),觯内铭文“逢”(图四、3)盉内铭文“逢”(图四、4)、二式方黑内铭文“逢宝!〓鼎”(图四、6)。这些“逢”字看来不是巧合。《济阳县志》民国版沿革篇戴“殷代,邑隶逢伯陵”;《山东古国考》引韦昭语“天鼋即玄枵、齐之分野也”。又说“逢公,伯陵之后,太姜之侄,殷之诸候,封于齐者”。太姜(周)姜姓,太王之妃,生少子季历(王季),(图四、7),季历娶太任生文王。以上记载,说明了“逢”(姜)姓族与姬姓族周文王是表亲,上面说的“逢公”即季历(王季)之表兄弟周文王之表叔或表伯。这个“逢公”又是商末周初分封而来。看来时代、地址完全相符。再根据出土的礼器组合看,六鼎、五簋、一甗、一鬲、一盘、一盉、一卣、一尊,二觯、二爵,其造型纹饰字体具有商末周初之特征,而又符合诸侯级的葬品。然是否就是所说的“逢公”之墓,尚待后考。但敢断言该处是这一“逢公”家族之墓地。

知识出处

济阳县文史资料

《济阳县文史资料》

本书是济阳县文史资料讲述的包括抗日战争期间有关济阳的几点情况、济阳的武装建设和武装斗争、冯玉祥将军的婚事、济阳文物考古、也谈济阳县的建置沿革、回忆抗日战争时期在济阳的活动、抗日战争时期济阳七、八区的革命斗争等。

阅读

相关人物

王尔俊
责任者

相关地名

济阳县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