泰山滦州起义烈士祠

知识类型: 作品
查看原文
知识出处: 《辛亥革命在山东》
唯一号: 150035020220000190
作品名称: 泰山滦州起义烈士祠
文件路径: 1500/01/object/PDF/150010020220000039/001
起始页: 0381.pdf
分类: 建筑
分类号: K928.8
主题词: 人文地理-建筑物-中国-现代

作品简介

烈士祠创建于1933年,建筑群平面布局呈长方形,总面积为2400平方米。那时,在冯玉祥率领下,全体官兵以这一亩多基地为中心,在四周劈山凿石,削高补凹,扩至3亩多。由王作舟(原察哈尔抗日同盟军副官处主任)总管负责建筑祠宇。冯先生亲自出资、督工、监造,经过数月紧张施工,建成殿宇三座、过厅一座;接着砌起祠院墙,建起正门(面南)和东西两门。 由南面正门入,为前院,建前厅3间。厅建在长12.45米、宽10.50米的平台上,厅通高9.50米,建筑形式为七架梁十二檩仰瓦棚歇山顶。周有环廊,廊宽2.70米。此厅玻璃窗,格局明敞,与旧祠庙的形式大不相同,内供祭典时用。祠院内台阶整齐,高低有序,前后共三层,此门内为第一层,过厅左右为第二层,正殿前后左右为第三层,布局十分合理。 由厅后门入中院,便是东西配殿。两殿相距14米,建筑样式同,均为五架梁五檩卷棚硬山顶,面阔10.20米,进深6.20米,通高6.05米,东配殿祀在北伐战争中被张宗昌杀害的第二集团军第八方面军兼副总指挥郑金声烈士。东殿内尚存冯玉祥撰文的《郑金声被难记碑》和宋哲元撰文的《郑振堂烈士碑》(郑金声字振堂)还有邓长耀题写的《郑振堂碑赞》。殿内墙上刻嵌着冯基道题的:“如生”,张人杰题的“浩气凌云”,刘治州题的“为国除奸,为民请命,浩气磅礴,炳著日星”,彭国政、李登州、马冠军、庞鸿志同题的“舍生取义”,范明枢、薛笃弼、余心清、王承曾、李风鸣、王致义、戴树动、王玉玺、陈廉夫同题的“杀身成仁”。西配殿祀1929年讨伐张作霖而牺牲的东北国民军总司令郭松龄夫妇;西殿内简存冯玉祥撰文的《郭松龄被难记碑》和《张绍曾被难记碑》;西殿内墙上还刻嵌着吉鸿昌题的“国魂”,张树声题的“……诸公一瞑应千古,肝胆常照烈士祠”,邓长耀为张绍曾、郭松龄题的“威灵赫两英贤,志决身歼姓氏传。祠宇常新留岱麓,芯芳笾豆万斯年”。李炘、李兴中、秦德纯、张吉埔、邓哲熙、陈继淹同题的“我们应当踏着先烈的血迹继续奋斗”,程希贤、韩多峰同题的“与黄花岗七十二烈士并垂不朽”,徐默生、赵澄之等五人同题的“烈士精神不死”。

知识出处

辛亥革命在山东

《辛亥革命在山东》

出版者:山东人民出版社

本书展现了从初期同盟会员的酝酿活动到促成山东独立及各市县的起义和光复,短短几年中,接连不断,此伏彼起,声震北方大地。它是全国辛亥革命不可分割的一部分,揭示了山东革命的特有风貌与在全国革命大局中的重要地位和作用,以及山东革命者为推翻帝制、建立共和,为中华振兴、社会进步而创造的光辉历史。

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