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剧

知识类型: 专题
查看原文
知识出处: 《沂水县文史资料第九辑》
唯一号: 150034020220000912
专题名称: 京剧
文件路径: 1500/01/object/PDF/150010020220000317/001
起始页: 0178.pdf
专题类型: 艺术

专题描述

京剧是我县历史上较早的剧种之一,1923年,武家洼村就能演唱京剧。1934年,沂城衙门前的王士和、尹瑞祥就搭班演唱京剧。抗战时期,院东头、朱位、黄山、王家庄子等地的业余京剧团相继成立。解放后,京剧逐步遍及全县,有京.剧古装戏衣的单位有武家洼、朱位、下马都峪、张诸坞、柳泉、前马荒、下华庄、大沟、郭家庙子、芦沟、青龙沟、上流庄、道托、北松峰等十几个村庄。1970年8月,普及样板戏,县里举办了样板戏学习班后,业余京剧团在全县发展到百余处。 京剧在沂水流传的原因有三,一是外来京剧艺人的传授,如武家洼的京剧是南乡(原属沂水,今属沂南)一位姓张艺名双鹿的师付传授的;朱位的京剧是界湖班(今属沂南)陈中华教唱的;柳泉的京剧是宾县京剧团王仁山、罗桂宝辅导的。二是本县互相学习的,如柳泉的京剧是跟武家洼学习的,下马都峪的京剧是跟朱位学习的。三是县京剧团的影响,县京剧团上山下乡演出时,爱好京剧的观众拜京剧团的演员为师,学唱京剧,有的请县京剧团的演员到村里辅导。业余京剧团演唱的剧目多为文戏,武戏很少。 京剧唱腔属板式变化体,以二簧、两皮为主唱腔,曲牌繁多,用场固定,音乐伴奏主要用三大件: 京胡、京二胡、月琴。唢呐、笛子也常用。武场以堂鼓、大锣、饶钹为主。文、武场都在打鼓者的指挥下活动。八十年代后,业余京剧团停止活动。

知识出处

沂水县文史资料第九辑

《沂水县文史资料第九辑》

沂水县文史资料第九辑记述山东省沂水县建国前后文化事业发展状况的专辑。内容涵盖文学创作、书画摄影艺术、戏剧音乐、图书文博、电影及考古等方面,共选登文稿39篇。

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