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言文化

知识类型: 专题
查看原文
知识出处: 《平邑县文史资料选辑》
唯一号: 150034020220000892
专题名称: 语言文化
文件路径: 1500/01/object/PDF/150010020220000311/001
起始页: 0249.pdf
专题类型: 民俗

专题描述

观回族人的文化素质,兼有中外文化之长。他们具有不同于阿拉伯民族,又不同于汉族的独特的风格和文化素质。回族人经过长期的发展,接受了汉语。汉语也最终成为回民的通用语言。但在日常生活中,回民群众之间有的亦常使用本族词语,外出时使用又成了同族人认可的标志。在宗教用语方面,如“尔德”(节日)、费特勤(开斋)、海拉目(禁止用的东西及行动)、赛俩目(平安)、色兰(安宁或安好)。属于波斯语的如:乃玛孜(礼拜)、赛哇布(谢谢)、多斯提(朋友)。还有在回民日常生活中区别于汉语词汇的常用词语如:无常(死了)、杀羊、杀牛(宰羊/宰牛),酥油香(烫面),乞讨者口喊赛哇(谢谢),上坟(走林)、猪肉(大肉),猪(黑牲口或黑猫子),等等。以前,回民大多善经商,不注意送子女入校学习,有的祖居僻壤,又入校不便,故识字者屈指可数,但无论怎样。这个民族的文化还是逐渐地向前发展。现在,国家重视文化教育,回民文化教育也被重视起来,并有了相当的提高。

知识出处

平邑县文史资料选辑

《平邑县文史资料选辑》

《平邑县文史选辑》(第二辑)秉承亲历、亲见、亲闻的原则,经过政协文史资料工作者和全县各界人士的共同努力,现又功成付梓。它的出版,是全县文史工作的又一里程碑,标志着我县政协文史工作步入了一个新的阶段。它内容丰富、资料翔实,涵盖了政治军事、人物春秋、文物古迹、民族宗教、风土民情等诸多方面,凸现了平邑历史的璀璨光点,勾勒了平邑发展的清晰脉络,反映了平邑大地的沧桑巨变,补阙拾遗,珠玑频见,具有较高的存史价值和教育意义。

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