济南东元盛印染厂济南沦陷时期(1937~1945年)

知识类型: 专题
查看原文
知识出处: 《济南开埠与地方经济》
唯一号: 150034020220000613
专题名称: 济南东元盛印染厂济南沦陷时期(1937~1945年)
文件路径: 1500/01/object/PDF/150010020220000092/001
起始页: 0278.pdf
专题类型: 其他

专题描述

1937年8月以后,玉符河决口水淹济南北郊。由泺口至济南车站一带,水深数尺。济南车站到黄台车站之间,胶济铁路以北一片汪洋,一夜之间济南北郊农村、各大工厂均浸在水中,因水来的快,有的工厂抢救不及时损失较大。玉符河决口之前,我已在边家庄工厂中得悉黄河水涨,遂把这一情况通报给各位经理人,经研究后派我驻厂负责防汛,我便带领职工以一整夜的时间把工厂存储的棉布、染化料全部运进城内,同时把各车间的电机拆卸下来,置于高处。厂内物资才未遭受任何损失。工厂内水深2尺,到处行舟,已成“泽国”。由大明湖北岸渔民处雇来小船两只作为与城里联络的交通工具,厂内生产完全停顿。我和20多名职工宿于厂内,坚守40多天,至水完全退去。 在水退下去之后,日军已到黄河北岸,由鹊山向胶济铁路黄台至北关一线不时炮击,工厂附近落弹多枚。此时济南已是兵临城下的情势,人心惶惶,亦无心做买卖,所以,在“七七”事变爆发后,济南沦陷,企业的生产基本上是停顿状态。 济南沦陷后,我们把易于损坏或丢失的机器部件,例如拉宽机和丝光机的架子等拆下来,埋在地下,车间只剩下不能搬动的设备骨架,企业停产6个月。 1938年春便有农村商贩不断进城来买货,而且日渐其多。这时有日本商人以日军西尾军部名义向东元盛提出合作,我们不同意。正在往返谈判时,西尾军部调往徐州,日本商人失去后台,即作罢。这时,我们觉得日军不会放过东元盛,必将强迫合作,同时感到越来越多的商贩进城买不到货,于是有了干一天算一天的思想,在这种思想指导下,把埋在地下的机器部件全挖出来,进行安装,准备开工生产。这时各大棉纺厂、各大面粉厂被日军强占,生产秩序混乱,在染布行业中利民染厂的仓库在济南沦陷前就被抢劫一空,损失很大,正在整理,开工无日。德和永染厂在日军进入济南时,职工死伤数人,尚无开工打算。东元盛首先开工,生产的各种色布如蓝细布、红布、线哗叽等原是畅销产品,这时市场上缺货,东元盛开工生产畅销获利很大。到1938年底,仅几个月的时间就获利10数万元。 东元盛染厂扩建之后,“群英会牌”各色小标布,由于同各染厂竞争的需要,几年之间布质逐渐降低,因布质次劣,利润少而被淘汰了。这时的畅销产品是各色线哗叽,特别在冬季,更是供不应求。而生产的各色细布,如青细布,一九0号“阴丹士林”布,以及春夏季的各色轧光细布,色光虽不高于其他染厂,但也销售不少。经过几年的经营,这些产品为企业赚取了近20万元的利润。日军侵占济南后,自1938年起,鲜艳的杂色品种减少,逐渐趋向深色品种,色光的品种开始发生了变化。在1938年还染了一些红红绿绿的各色线哗叽,但数量已明显下降。企业的经理人、营业员和管理生产的人员,看到了这个发展趋向,意识到各色线哗叽销量日渐减少、各种深色细布逐渐增多。而东元盛染厂的各色细布,没有畅销品种,如不迅速提高各色细布的质量,将会出现产品滞销、营业萎缩的局面。当时,在市场上的青布和蓝布畅销产品,是济南利民染厂的“万年如意”丝光青布和上海染厂的“人寿年丰”牌的一九0号阴丹士林布,东元盛染厂的产品,除青细布和一九0号阴丹士林布与市场上的畅销品有较大差距外,其他产品如深蓝细布、毛巾红红布、盐基性蓝布虽销售不少,但也不是畅销产品。因此在1938年秋季,便集中力量研究,提高这两种落后产品的质量,经过4个月的研究,多次试染,终于超过利民染厂的丝光布,赶上了“人寿年丰”牌的一九0号阴丹士林布。1939年春,出乎意料的大销青布,东元盛染厂的青布质量已超过了利民染厂的“万年如意”青布,但在市场习惯还认为“万年如意”牌的质量好,因而在1939年,经过一个春季的竞争,在营业上又采取了措施,才压倒了“万年如意”牌,公认东元盛染厂的“名驹”牌青布质量高于其他,畅销国内,行销国外。当时社会舆论说“名驹”青布的色深浓晶亮确比其他青布好的多。东元盛染厂的“名驹”牌青布畅销后,也带动了“双鱼”牌深蓝布的畅销,形成了东元盛染厂的两大名牌产品。不仅在本省畅销,并远销于江苏、河南、陕西、山西、四川、青海等省。市场上的青布和深蓝布的价格,或涨或落,均是比照“名驹”青布和“双鱼”蓝布的价格涨落。东元盛染厂的这两个产品,自1939年形成名牌之后,持续十几年,“名驹”牌青布之所以成为持续十多年的名牌,除了在染色的温度、操作和前后处理上有所不同外,“名驹”青布自1940年已经不上浆,其他染厂的青布仍持续上浆,因而色光明显不同。染后上浆,这是多少年来染布的传统工艺,在当时那个条件下,布匹不上浆,不能不说是一个创新。1955年国务院明令禁止棉布上浆,各染厂始知东元盛染厂的“名驹”青布和其他色布早已不上浆了。至于东元盛染厂的其他产品如一九0号“阴丹士林”蓝布,“毛巾红”红布,盐基性蓝布等,价格均低于上海产品,但均比本市各染厂产品的价格为高。 关于“名驹”青布优于其他工厂的青布一事,在解放后曾引起一些争议,经过公开评议,确认了“名驹”青布在色光方面的特点,但有的提出染制精细,损伤了布的质量。我们听到这个反映后,遂从上海购来了一台拉力机,当众进行拉力试验,经过科学测试,澄清了疑虑,因而使名驹青布更加畅销了。 1939~1941年,这三年的业务很好,每年均有较多的盈余。1942年粗略统计,存储的棉布、棉纱和存款,约值白细布4万匹,存储的染化料按年产量56万匹计算,超过一年以上的用量。

知识出处

济南开埠与地方经济

《济南开埠与地方经济》

出版者:黄河出版社

本书内容包括:济南开埠前后地方经济的变化、济南开埠始末、济南开埠的经济及其历史发展、20世纪初济南大规模招商引资措施、济南开埠后的修建情况、济南市各种营业统计表等。

阅读

相关地名

东元盛印染厂
相关机构
济南市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