济南东元盛印染厂自买白布、自染自销阶段(1918~1924年)

知识类型: 专题
查看原文
知识出处: 《济南开埠与地方经济》
唯一号: 150034020220000610
专题名称: 济南东元盛印染厂自买白布、自染自销阶段(1918~1924年)
文件路径: 1500/01/object/PDF/150010020220000092/001
起始页: 0269.pdf
专题类型: 其他

专题描述

由于1917年盈余较多,能更多的储备染料为色洋布行加工。当时,河北省高阳产的白布畅销济南市场,色洋布行就由市场上买了这种白布交给染坊加工染色。为此,企业经营人想,我们也可买白布加工染色后,拿到市场上去卖,比仅加工染色布利润要高的多。这时,在经济力量方面,也能够自买自染自销,又因在周村也曾有过自买自染自销的经营经验,于是在1918年春,便又开始了自己买布自染自销的业务。这时,既有加工,也有自染。加工和自染用的白布,都是各布店常用的“菊花”粗标和粗布,所以在染好之后,既可当加工货交给色洋布行,又可自销于市场。这种灵活运用,业务开展的很好,但因此也逐渐引起了色洋布行的嫉视和反对。 在加工、自染进行了几个月之后,以上元街益兴泰色洋布行的沈掌柜为首,指责东元盛的自染自销侵犯的色洋布行的利益,夺了他们的买卖,号召全色洋布行抵制东元盛,不给东元盛加工订货,不买东元盛自染的色布,全色洋布行“传牌”整个行业采取了一致行动,同东元盛断绝了业务往来。 在这种情况下,东元盛只有自找出路。当时企业负责人对洋布庄的无理作法非常气愤,也很恐慌。怎么办呢?有的人主张起诉打官司。经一再商量,这些办法都不妥当,而且也不一定能够解决问题,最后决定采取削本贱卖自找顾客,企业派张伯萱、陈瑞亭首先到迎仙桥等候购货客人,见有小贩来,便跑上前去自我介绍,并说你要什么货,我有,而且价格便宜。这种在街上等客人的办法,销售货的数量并不大,但究竟售出了一部分,让色洋布行感到他们不买,东元盛仍能卖货。同时又托人串通,找平常交往较好的色洋布行业户,暗暗告诉他们东元盛压价卖货,深蓝布每匹的价格原是3两5钱,现在减价5钱,每匹卖3两银子。于是花店街福顺永刘掌柜首先买了10匹,因当时加工的色布和自染色布均不贴商标,在色布庄出售色布根本不能区别是哪家染坊的,福顺永的对门谦祥永听到每匹卖3两银,买10匹立刻就能赚5两银子,也买了10匹。继之岱东奎买了30匹。开始时还是暗中串通,以后就逐渐公开讲钱,他们为厚利所趋使,也就不顾本业的“传牌”限制。花店街的业户都买了,筐市街的业户也相继买了。因为买的多,价格也逐渐上涨。既然买了东元盛的自染色布,再给东元盛加工定货也不成问题了,就这样,色洋布行的“传牌”抵制,仅经几天时间就失去作用了。这一阶段,适值“五四”运动,抵制日货,提倡国货之风大盛,凡属国产的商品在市场上逐步受人欢迎。东元盛自染自销的产品数量,随着这种风气的扩展也逐渐增加,销售量大了,利润也上升了。从这以后,东元盛既做加工,也做自染;既有手工作坊的加工,又有自营业务。自己研究花色品种,自己选择白布的品种。所以在自染以后,品种增多,业务繁忙。远非仅做加工时所能比拟。 1919年欧战停止,德国颜料进口日多,色布品种也随之起了变化。如“莱芜染”滞销,便增加杂色品种,以适应新情况的变化。这时一些中小色布行也感到了方便,客户想买什么就到染坊去买。转手就能卖出去,既不积压资金,利润又有保证。东元盛自染业务逐渐增多。这种办法,对于一个手工染坊来说,由传统的为别人加工转变为自染自销,确是一个很大的变化和发展。

知识出处

济南开埠与地方经济

《济南开埠与地方经济》

出版者:黄河出版社

本书内容包括:济南开埠前后地方经济的变化、济南开埠始末、济南开埠的经济及其历史发展、20世纪初济南大规模招商引资措施、济南开埠后的修建情况、济南市各种营业统计表等。

阅读

相关地名

东元盛印染厂
相关机构
济南市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