济南东元盛印染厂迁来济南

知识类型: 专题
查看原文
知识出处: 《济南开埠与地方经济》
唯一号: 150034020220000609
专题名称: 济南东元盛印染厂迁来济南
文件路径: 1500/01/object/PDF/150010020220000092/001
起始页: 0267.pdf
专题类型: 其他

专题描述

1916年阴历四月三日,吴大洲、薄子明率兵进占周村,抢了商业银行,把洋布庄的棉布运往青岛以约三成的价格作了抵押(例如福庆长以1800两银子赎回4000两银子的货物),周村工商业受到很大损失,市面混乱,不能经营,特别是棉布庄、绸布店纷纷迁往济南,手工染坊没有加工业务了。我父亲再三考虑,决不能在周村“守株待兔”,同时,看到济南有发展前途,遂于1916年毅然地把染厂由周村迁到济南。 胶济铁路通车后,济南处在津浦、胶济两条铁路的交汇点,周村许多商人看到了济南在工商方面大有发展前途,因而有的色洋布行在欧战爆发以前,就在济南设立了分号。例如:义兴公、裕庆长、益合泰、福庆长等皆是这个时期来济南设立分号的。欧战爆发后,由于青岛交通一度梗阻,所有南路货物,均经津浦铁路运抵济南再转运周村。而在周村市面上销售的白布、色布多行销于济南、河北一带,在济南购货起运更为方便。同时因为周村在吴大洲占据的8个月期间,市面极为萧条,而济南市面平靖,所以,周村的大洋布庄、色洋布行、颜料业、杂货庄等均纷纷迁来济南。 东元盛初迁济南时,除由周村带来的两架风箱、两口铁锅,十数根杉杆外,其他一切均须重新购置。在流动资金方面,因所存储的染料在迁移前已运往桓台,暂时不能运来济南,现金已全部用于租赁房屋和购置零星设备,因而周转至为困难,经各方面筹措,由桓台田家庄公义钱铺取得贷款铜元200吊,才解决了流动资金问题(我二叔张奎五是公义钱铺的副经理)。这时厂里只有工人10名左右,仍是为色洋布行加工、染布。 为色洋布行加工利润不大,自己资金又短少,所以染料是随用随买,在经营上是困难的。为了开展业务,除进行一般品种的染色外,曾增添了油绿、京蓝两种色染,但均因工艺方面存在问题,染出后销路不好,加工了一个时期也就停止了。后来又研究增添“莱芜染”深蓝布。“莱芜染”是用土靛,属于瓮染的手艺,一般染坊不能掌握。这种染色方法是莱芜一带传统染深蓝布的方法。这种深蓝布在广大人民中间有穿着习惯,对增加这个品种,当时曾作了仔细地研究,认为:第一,济南染坊业没有“莱芜染”,东元盛首先开染,在济南是第一家,没有同行的竞争利润可能大一些;第二,深色布加工费高,很少次品,利润有保证;第三,不受德国靛蓝货缺价高的影响,可用泰安土靛代替,这种染料充足,价格也较稳定,成本变动不大,计算利润心中有数;第四,广大农民习惯穿深蓝布,销路广,加工货源也不成问题;第五,“莱芜染”虽也褪色,但较京蓝好的多,短时间不会被淘汰。因此,决定增添“莱芜染”深蓝布。 1917年末,筹备生产“莱芜染”增添设备,从莱芜重金请来师傅3人。老师傅年薪120吊,二师傅年薪80吊,上浆师傅年薪60吊。这时的东元盛既做“本染坊”的业务,又增添了“莱芜染”,这就变成了“本染坊”与“莱芜染”的混合作坊了。春夏季“本染坊的业务多,秋冬季是深蓝布畅销的季节,便集中进行“莱芜染”的生产。1917年秋、冬,深蓝布销售特多,几个月的时间,始终供不应求,年终结账获利1万吊左右,资金有了积累。

知识出处

济南开埠与地方经济

《济南开埠与地方经济》

出版者:黄河出版社

本书内容包括:济南开埠前后地方经济的变化、济南开埠始末、济南开埠的经济及其历史发展、20世纪初济南大规模招商引资措施、济南开埠后的修建情况、济南市各种营业统计表等。

阅读

相关地名

东元盛印染厂
相关机构
济南市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