灵山顶戏楼

知识类型: 地理名称
查看原文
知识出处: 《即墨文史资料第四辑》
地理名称: 灵山顶戏楼
唯一号: 150033020220000702
文件路径: 1500/01/object/PDF/150010020220000384/001
起始页: 0182.pdf
地名类型: 经济文化区
层级分类: 文化教育

介绍

该戏楼位于灵山镇灵山顶的“灵山老母殿”南侧,座南向北,与“灵山老母殿”相对映。戏楼舞台的前额匾书“勿作戏观”,出入门的小匾为“龙飞”、“凤舞”。每年四月间逢庙会时在此唱戏。该戏楼于民国二十三年(1934)由四方的善男信女们捐资建成,在解放战争中,戏楼和庙宇同时毁于战火。因此,在县内的诸戏楼中可数此戏楼的 “资历”最浅。

知识出处

即墨文史资料第四辑

《即墨文史资料第四辑》

即墨历史悠久。境内已发现多处大汶口文化和龙山文化遗址,据以确认远在4000年前,人们就在这一地区过着原始的社会生活。1937年7月,日本帝国主义侵华,1938年1月17日,即墨城沦陷。日伪政权于1939年6月将即墨县划属青岛市,设“即墨区”。1945年8月,日本侵略军投降,日伪政权随之消灭。1941年,国民党领导的即墨县政府在莱阳成立。1942年9月2日,党领导的抗日民主政府于即墨县西北部的堤前村(今属移风店乡)建立。1943年8月,大致以烟(台)青(岛)公路为界分为两县,路西地区为即墨县,路东地区为即东县,分别建立民主政权。1944年4月即东县并入即墨县,1945年7月恢复即东县。解放战争时期,即墨县、即东县民主政权同属胶东区南海专区。1949年5月26日即墨城解放,即墨、即东两县也随即全境解放。

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