趵突泉

知识类型: 地理名称
查看原文
知识出处: 《济南文史资料选辑》
地理名称: 趵突泉
唯一号: 150033020220000150
异名: 一名瀑流;又名槛泉
文件路径: 1500/01/object/PDF/150010020220000090/001
起始页: 0232.pdf
地名类型: 自然地理
层级分类: 河流
隶属: 济南市

参考方位

济南市西门桥南约0.5公里许

介绍

趵突泉,一名瀑流,又名槛泉,宋代始称趵突泉,在济南市西门桥南约0.5公里许。名列济南七十二泉之首,为古泺水发源地。《春秋》记公元前694年鲁桓公“会齐侯于泺”,即此。北魏郦道元(公元?——523)《水经注》云:“济水又东北,泺水入焉,水出历城县故城西南,泉源上奋,水涌若轮”。宋熙宁五年(公元1072年)齐州太守曾巩《齐州二堂记》中始有“趵突泉”之称。元好问(公元1190—— 1257)在《济南行记》中,又有“瀑流”、“槛泉”之称。清代《历城县志》考证说:“近世有太守改泉名槛泉,取诗义而言,然土人呼瀑流如故,瀑字又作趵突,曾南丰云然,”又载:“趵突泉泺水之源也,一名瀑流。此泉在春秋已显,盖岱阴之水发此泉,平地泉源觱涌三窟,突起雪涛数尺,冬夏如一,故寰中之绝胜也,景标为‘趵突腾空’,或又题为‘第一泉’。” 泉自地下岩溶溶洞的裂缝中涌出,三窟并发,浪花四溅,声若隐雷,势如鼎沸。历史文献上记述它“三崛突起,雪浪横飞,声如轰雷,冬夏如一”,“鼎立波心,声若雷吼,势若云沸,其高数尺,晶渺如练。”平均流量每秒1,600公升。泉池略呈方形,面积亩许,周绕石栏,池内清泉三股,昼夜喷涌,状如白雪三堆。池水澄碧,游鱼可数。水质清醇甘冽,煮茶最宜。宋曾巩有“润泽春茶味更真”之句。据载:“皇帝南巡,一路饮玉泉水(北京玉泉山),至此换趵突泉水,携之而南,遇名泉再易。”(《漱六山房文集》)可见水之甘冽可贵。 泉北有泺源堂,始建于宋。《水经注》谓:“以泉源有舜妃娥英庙故也。”说明,北魏时旧有娥英庙,早已倾圮。宋熙宁五年(公元1072年),曾巩为齐州太守,鉴于“齐滨泺水,初无使客之馆”,遂“为二堂于泺水之上以舍客……南堂其西南则泺水之所出也,故名之曰泺源之堂,今泺水之北堂,其南则历山也,故名之曰历山之堂”。(曾巩《齐州二堂记》)金时,元遗山在泺源堂又建吕仙祠,明代都转运使张奎元,改祠为阁,并在历山堂旧址建二大殿,祭祀文昌钟离神像,名“钟离宫”。后为三殿,系清代建筑。这组古建筑,统称三大殿。前殿抱厦柱上刻有元赵孟頫写的楹联:“云雾润蒸华不注,波涛声震大明湖”。后院壁上嵌明、清以来咏泉石刻二十余方,南为半壁廊水榭。西南有明代观澜亭,泉池中立“趵突泉”、“观澜”、“第一泉”等明清石碑。池东为“来鹤桥”,桥东大片散泉亦汇注成池。水上有“望鹤亭”茶厅。 趵突泉东漱玉泉畔,有“李清照纪念堂”。李清照(公元1084—约1151年)号易安居士,济南人,宋代著名女词人。工诗文、善书画,还协助其夫赵明诚编著《金石录》一书;尤以词的成就最大,为婉约派之宗。今传后人辑录的《漱玉词》。传说她的故宅在漱玉泉、柳絮泉附近,常对泉梳妆。清田雯《柳絮泉访李易安故宅》诗云:“跳波溅客衣,演漾回塘路。清照昔年人,门外垂杨树。沙禽一只飞,独向前洲去。”1956年修纪念堂,1980年重建。采取古典形式,而用钢筋水泥结构,有正厅、耳房、溪亭、叠翠轩、曲廊等,庭院幽雅。堂内陈列李清照画像、生平事迹和各种版本的著作。郭沫若题词云:“大明湖畔趵突泉边故居在垂杨深处;漱玉集中金石录里文采有后主遗风。”另有叶圣陶、臧克家、冯沅君等名人诗词、题字、绘画甚多。 此外,还有沧园、金鱼厅、花圃等供人游览欣赏的设施。 趵突泉在旧社会面积仅有四亩多地,与“吕祖阁”一体,是封建迷信香火盛地,艺人叫卖,小商小贩杂处,犹如闹市。三十年代有一首八景诗,是当时情景的缩影。诗云: 泺水发源趵突泉,泉边楼观尚依然。 可嗔东西煞风景,来鹤桥头作市廛。 建国后,1956年趵突泉及附近古迹、名泉等十余处,已划归一区,占地面积为五十一亩,辟为趵突泉公园。形成天然泉群,游览胜地。

知识出处

济南文史资料选辑

《济南文史资料选辑》

本书为济南史料,包括人物传略、惠丰面粉厂简史、济南六户小型机器染厂史料、齐鲁大学国学研究所简介、济南八景介绍等内容。

阅读

相关地名

济南市
隶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