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2年反“铁壁合围”的圈里大战

知识类型: 事件
查看原文
知识出处: 《沂水县文史资料第五辑》
唯一号: 150032020220007996
事件名称: 1942年反“铁壁合围”的圈里大战
文件路径: 1500/01/object/PDF/150010020220000366/001
起始页: 0127.pdf
事件类型: 军事事件
起始时间: 1942年
结束时间: 1942年
发生地点: 圈里镇

事件描述

圈里是沂水县东北部的一个集镇。战区总部和百十三师师部及其所属各部队,分别驻在圈里附近的各个村庄,总司令部驻许家庄,百十三师师部驻七箭。当时敌我双方的兵力部署,在我军方面,百十三师防区内,总部直辖的保卫部队有一个特务团(新由特务营扩编为团,人枪尚未补齐,官兵只有八百余人)。另有一个负责保护总司令的卫士排,全排60余人,武器都是最先进的自动步枪,是东北军统帅张学良从法国购置的。据说在台儿庄大战中,这部分武器发挥了威力,打开一条血路,保护于学忠突出重围而脱险。百十三师司令部直属部队有通讯兵营、工兵营、辎重兵营、特务连、骑兵连、高射机枪连,共有一千五百余人。驻此防区的所属旅团有337旅674团,339旅677团和678团,总共兵力约有七千余人。(当时337旅673团常驻沂青公路以西五十一军军部防区),其中674团和通讯兵营常驻安丘县。另外,驻莒县有张里元的挺进第一纵队,驻安丘有厉文礼怖挺进第二纵队,驻沂水有王晋藩的茹素团,驻安丘泥沟子一带有杨焕彩的青岛海军陆战队(只有五百余人)。这些部队总共有八千余人,人数不少,战斗力不强。 敌人方面,在胶济线、津浦线和陇海线,以及台潍公路等,分别驻有第十七、二十、二十一、三十二四个师团和第五、第六、第十三个独立混成旅团,共约十万余人。敌人凭借交通便利的条件,随时可以迅速集中,并有空军优势。由于1941年12月7日,日本海、空军偷袭美国珍珠港,挑起了太平洋战争,日寇为了建立太平洋战争的后方基地,加紧进攻我驻敌后战区的抗日部队,特别对我鲁中南地区采用“分进合击”、“铁壁合围”、“拉网合围”等残酷手段,轮番进行大“扫荡”,并实行灭绝人性的烧光、杀光、抢光的“三光”政策,企图肃清它的“后方”。1942年1月底,日军在华北派遣军司令官畑俊六的指挥下,由上述四个师团和三个混成旅团纠集日寇五万余,以调集伪治安军五万多,共有十万余人,并配有飞机廿八架,对我防区发动了 “洪壁合围”的大“扫荡”。 1942年2月7日(农历腊月廿二)敌人大举进犯,规模之大,来势之猛,据老战士说仅次于台儿庄大战。因我军早得情报,知敌志在必夺,已做空室清野、整装待发的转移准备.不意敌先头部队,路经安丘“挺进二纵”防区时,游击队不战而逃,敌人从安丘南逮、贾孟一带长驱南进。穿过青石胡同后,我百十三师所属部队虽然阻击,但没能抵挡住。以致当日下午三点左右,敌人先头部队三千余人即进犯到天晴旺东山。当时干训团教育长温念忠严令警卫连全部沖上迎击敌人,并限坚守两小时始能退却,借以掩护非战斗人员转移。该连有战壬一百五十余人,配有轻重机枪十余挺,迫击炮两门,枪咆齐发,打得非常激烈。但由于敌众我寡,该连第一排陷入敌阵重围,生还者仅有三人。为了掩护非战斗人员转移,我军官兵宁死不退,实在壮烈可钦!当时有廿八架飞机飞临天晴旺上空,每四架一批,轮番扫射轰炸,炸得尘土、石块纷飞。敌人以天晴旺为集中攻击目标,因干训团新建了一大片房屋,有似于一个小市镇,敌人误认为是总司令部驻地,故炮火最猛。由于大批敌先头部队被牵制在天晴旺,因而驻许家庄等村的总司令部及党政分会、政治部等机关,得以安全转移。 在敌我交战之前,下了一场中雪,尚未化尽。战区总部各机关离开战场时,天色已黑,稍事休整,便开始了雪地夜行军。行军大队共有三千余人,编为三个大队,(干训团为第三大队)由王静轩参谋长任行军总指挥,有百余匹马的骑兵队在前搜索前进,特务团的部队殿后。在行军中,回头瞭望天晴旺和圈里一带,火光耀天,是敌人正在放火烧村。敌人的信号弾、照明弹也时在空中闪烁。大家在行进中,快步疾走鸦雀无声,如同衔枚,估计走了二十余里,第三大队到一山村开饭宿营。次日,因敌机侦察扫射,不利行军,便隐蔽休息。敌机有时散发铅印传单,称于学忠、牟中珩、周光烈各将军“要改邪归正,弃暗投明”。但从敌人的传单看出,敌寇认为百十三师师长仍是周光烈,殊不知台儿庄大战后,周光烈早已回大后方治病去了,遗缺由周毓瑛升任五十一军副军长兼师长。可见敌人情报失灵。当日傍晚,又开始了长途夜行军,饥餐冷馍渴饮冰雪,约行80余里,到莒北源河村北时,总指挥部传令停止前进,说有敌人混进我行军队伍,每逢有岔路时,敌人将我军走的路线口撒上黄米,以便天明让追赶的日军部队好识别路线。果然查出两个汉奸,穿同样军装,冒充我军战士,每人背着一挎包黄米,经审问无误就地枪毙了。大家都拍手称快,汉奸认贼作父,罪有应得。我因在停止前进时,在雪地上打了一个盹,冻得感冒了,行走很慢,落在队伍的后头,当登上源河北山时,天已放亮,适遇殿后部队的特务团第三连长,正在部署阻击敌人,他要我快往山前跑,因追赶的敌人已离山后不远了。当我赶至源河村时,北山上我军已与敌军接火,枪声炮声响成一片,并有敌机两架低空扫射,被我军打落了一架(机骸以后被敌人运走)。这场阻击战打得非常激烈,据说敌我双方都伤亡百余人。这场阻击战,在源河北山坚守了两小时,使我行军大队得以顺利地渡过台潍公路,到达了百十一师防区。 再说敌人方面,以畑俊六为头子的日军,纠集了十万之众,从沂青公路上排成六路纵队赶到圈里一带后,结果扑了个空,懊丧之极,便拿当地老百姓出没,杀人放火,无恶不作,烧毁了三十多个村庄。敌人蹂蹒半月多后,只留下一个叫什么竹林部队的、(也叫大炮联队),在沂青公路上的马站及圈里两村建立据点,其余便陆续撤走了。那时百十三师师部及其直属部队已转移到沂青公路以西去了,只留下所属674团在圈里地区与敌军周旋,时常与竹林部队转山头打游击战。因敌炮兵运转不灵,我军便利用地形随时伏击和袭击敌人,使竹林部队屡战屡败。这股凶恶残暴的敌人,到处杀人放火,仅涝坡一村就有十多个老农民被用剌刀捅死,老乡们谈起来都咬牙切齿,恨之入骨。我674团与其连续战斗了三个多月,消灭敌人二百余,竹林部队终于不支,只好撤离据点溜走。这是1942年6月,我调百十三师司令部工作,又到天晴旺去看望老房东时听说的。天晴旺全村已烧成一片废墟,原来髙大的中山堂只留下屋框子,高墙上又出现了“军民团结,抗战到底!”的新标语,这是674团用石灰水新写的。敌人所吹嘘的“铁壁合围”的大“扫荡”就这样被我粉碎了。

知识出处

沂水县文史资料第五辑

《沂水县文史资料第五辑》

《沂水县文史资料第五辑》,由沂水县政协文史资料委员会编辑出版。 沂水县,山东省临沂市辖县,地处山东省中南部,沂山南麓,临沂市北部。东邻诸城市、莒县,西与沂源县、蒙阴县交界,南与沂南县毗连,北与安丘市、临朐县接壤,总面积2434.80平方千米。   全县除汉族外,还有回族、蒙古族、苗族、彝族、壮族、布依族、朝鲜族、满族等32个少数民族。  截至2021年10月,沂水县下辖2个街道、15个镇、1个乡。 隋开皇初,置东安县。开皇十六年(596年),改东安县为沂水县。1967年,沂水县属临沂地区。1994年,临沂地区撤销,建立地级临沂市,沂水县仍属之。沂水县是“红嫂”故里、沂蒙精神发祥地之一   、国家可持续发展实验区 、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  、国家重点生态功能区  、全国婚俗改革实验区、革命文物保护利用片区分县。

阅读

重要人物

于学忠
相关
张里元
相关
厉文礼
相关
王晋藩
相关
杨焕彩
相关
官畑俊六
相关

相关地名

圈里镇
发生地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