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宝十三年安史之乱

知识类型: 事件
查看原文
知识出处: 《临沂文史资料第三楫》
唯一号: 150032020220007687
事件名称: 天宝十三年安史之乱
文件路径: 1500/01/object/PDF/150010020220000357/001
起始页: 0126.pdf
事件类型: 军事事件
起始时间: 天宝十三年
结束时间: 天宝十四年
发生地点: 河北

事件描述

唐玄宗晚年昏庸失政。朝内,接连委政于李林甫、杨国忠两个奸相,淆乱了朝纲,闭塞了言路,边疆重要军镇的镇将中,又特为信任营州杂胡安禄山。使他身兼平卢、范阳、河东三镇节度使,掌握了全国边兵的三分之一。宠眷特优。这引起了安禄山纂位夺国、起而代之的野心。安首先请准玄宗以蕃将代汉将,又在范阳城北筑雄武城,贮兵器,积军粮,养战马万五千匹。还请求兼任闲厩、陇右群牧等都使,目的是从官厩养牧的战马中再偷偷的选换一部分骏骑。玄宗晚年溺于安乐,日渐昏聩,对安禄山的要求是“进奏无不允”。朝廷内还有几个明白人,几次说禄山必反,玄宗一点也听不进去。 安禄山是个有心计的人,他为了谋反时出兵顺利,决心了解一下河北二十四郡的防御能力,他当时身兼河北采访使,便利用职权,派出亲信人出去秘密侦伺各地的太守,看看是否有人发现了他的叛乱企图而潜修战备。偏偏顔真卿就是这么一个他所要防范的人。是由于忠于李唐王室而曾对安禄山进行过反侦伺,还是由于一个正直官员的政治敏感呢?总之,颜真卿觉察到了安禄山的逆节,并且在力所能及的范围内加强了平原郡的防御能力。他借口连日阴雨,需要修城浚池,暗中调集丁壮入伕,储存粮食,以备不虞。就在安禄山派的侦伺人员到达平原时,他又采用了一个古典式的迷惑对方的方法。他征召文士,泛舟外池,饮酒赋诗,挥毫作字,摆出一付不谙武事的风流太守架势来。安禄山派去的人回去后如实汇报了,安禄山以为“书生不足虑也”便没有把颜真卿放在心上。这是天宝十三年的事。天宝十四年,安禄山反于范阳,派出十五万精兵向南猛扑,旬月之间,河朔唾手而得,只有平原一郡城守完备,挡住了安禄山的兵马。那位不相信安禄山会造反的唐玄宗,当闻得“渔阳颦鼓动地来”消息时,曾发出浩叹:“河北二十四郡,无一忠臣耶?”后来,颜真卿派去的李平向他回奏了平原坚守的情况时,他惊异地说:“朕不识真卿为何如人,所为乃若此?”他没有省悟,不识忠臣,只认识杨国忠、安禄山一类的人,正是酿成安史之乱的根由。

知识出处

临沂文史资料第三楫

《临沂文史资料第三楫》

《临沂文史资料第三楫》由政协山东省临沂委员会文史资料研究委员会编。 临沂有3000多年的建城史。春秋时建启阳城,秦时属琅琊郡,汉代设临沂县,清设沂州府。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时期沂蒙是重要的革命根据地。这里成立全国第一个省级人民政权山东省人民政府,铸就出民族精神沂蒙精神。临沂文化的精髓沂蒙精神,是临沂人民在长期的革命和建设实践中形成的先进群体意识,已成为中华民族优秀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临沂人民乃至全国人民宝贵的精神财富。

阅读

重要人物

唐玄宗
相关
李林甫
相关
杨国忠
相关
安禄山
相关
颜真卿
相关

相关地名

河北
发生地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