胶州专区第三速成师范学校

知识类型: 机构
查看原文
知识出处: 《胶州文史资料第十五辑》
唯一号: 150031020220002480
机构名称: 胶州专区第三速成师范学校
文件路径: 1500/01/object/PDF/150010020220000403/001
起始页: 0128.pdf
地址: 胶南县红石崖镇

机构描述

胶州专区第三速成师范学校,建校于胶南县红石崖镇,北濒胶州湾畔,建有几百米长石码头,像一条巨龙,伸向大海。红石崖镇,隔海与青岛相望,行商坐贾,帆檣往来,黄岛区设置前,原乃胶州湾西岸一商业重镇。 速师校址,位于红石崖镇东西大街与南北大街十字路口东南拐角处,学校大门位于校院西南角面北新砌成,校门系新做成之两扇槐木闸栏,校牌长约2米,宽约40公分,白底黑字“胶州专区第三速成师范学校”,悬于校门首左侧,往来行人,刮目相看,此自古以来此地未曾有过之大学校也。校舍有4个院落组成,由几家商业老屋凿通连成,因陋就简。进得校门,为建校初师生用锹镐亲手削平几百立方米土丘劈出之小操场。穿过操场,便是南院,北屋3间,教师办公室兼卧室,有楼梯与二楼女生宿舍相通。东厢房3间,是教师办公室兼卧室。小楼前种植两株海棠,花盛期,月明之夜,清风徐来,暗香四溢,颇有几分清幽。西院四周均横有木棂窗老屋,由东而南而西而北,依次为教室、卫生室、教导处兼会议室、图书室、教职员办公室兼卧室。北院西背街面东一排老屋,为总务处、伙房、后勤人员办公室兼卧室、音体美教师工作室兼卧室。北侧背街面南一排老屋,是男生宿舍。整个校舍古老破旧,高低参差,大小不一,但因有数百莘莘学子而蓬草生辉。正如古人云:斯是陋室,唯吾德馨,何陋之有。师生学习于斯,生活于斯,迎朝阳,伴明月,切磋砥砺,教学相长,乐不知疲。1992年1月,驻青岛同学庆祝速师毕业40周年联谊,联谊录引言中写到:“随着新中国的诞生,在胶州湾畔红石崖镇,建起了一所培育师资的乐园”。“乐园”,一字千金,浓浓凝聚着600学子对母校赞誉爱慕依恋之情。 学校堪称精兵简政。全校6个班,300人(学生来自胶县、胶河、胶南、五莲、藏马、即墨6县),教职员第一届仅18人,第二届增至21人。党支部书记、校长毕春胜、教导主任匡黎(1953年3月调离)、岳修贤(后调入),分别兼任教育学、语文、地理、政治课。专职教师9人,后增至11人,其中政治教师张洪范(兼一班班主任);语文教师王振英(兼四班班主任),刘鸿鹏(兼二班班主任),单钊(后调入),张志贤(后调入);数学教师石庭珍(兼五班班主任),逢汉荣、韩XX(兼三班班主任);历史教师王克勤(兼六班班主任),刘金星、地理教师叶萍(女,兼女生辅导员,后调离),唐明华(女,兼女生辅导员,后调入);艺体美教师姜远果;团委书记温梅福,医生刘X,会计,文印刘X,教务员张X,司务长姜X,生活管理员陈立赞。

知识出处

胶州文史资料第十五辑

《胶州文史资料第十五辑》

胶州历史悠久,文化灿烂,是我国古代东夷文化的发源地之一。历代书院、义学、塾学等颇多,封建教育相当发达,尊师重教之风源远流长。鸦片战争以后,中国沦为半封建半殖民地社会,内忧外患,灾难殊深。“五四”运动以后,新文化运动和马克思主义的传播,促进了胶州教育的革新与发展。新中国成立后,党和政府非常重视教育事业的恢复与发展,逐步建立起符合实际的、比较先进的教育体系。

阅读

相关人物

毕春胜
相关
匡黎
相关
岳修贤
相关
张洪范
相关
王振英
相关
刘鸿鹏
相关
单钊
相关
张志贤
相关
石庭珍
相关
逢汉荣
相关
王克勤
相关
刘金星
相关
叶萍
相关
唐明华
相关
姜远果
相关
温梅福
相关
陈立赞
相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