郯城县高等小学堂

知识类型: 机构
查看原文
知识出处: 《郯城县文史资料第四辑》
唯一号: 150031020220001822
机构名称: 郯城县高等小学堂
文件路径: 1500/01/object/PDF/150010020220000352/001
起始页: 0033.pdf
地址: 郯城县公署东侧考棚阳址(现县政府内东半部)
起始时间: 一九〇二年(光绪二十八年)

机构描述

郯城县高等小学堂。一九〇二年(光绪二十八年)建立。它是也东省第一批十二所县办高等小学堂之一。位于当时县公署东侧考棚阳址(现县政府内东半部)。监督(校长。由县知事(县长)何业健兼任,原学署前学赵景濂、后学金意椿分别负责教谕和训导。在此任教的先后有:钟隆鉴(陕西汉阳头)、宋象尧(滋阳县人)、张仲华(乐陵县人)、安为樟(诸城县人)、陈敬修(郯城县人)、王景佑(费县人)、刘钦谟(郯城县人)、张玉录(临沂县人)、邱树棊(沂水县人)、孔昭郯(郯城县人)、闻德修(费县人)等。 该学堂一级学生有任继堂等二十三人。他们入学前,已经读完“四书”、"五经”,具备“童生”或接近“童生”的程度。年龄一般二十至三十岁,最大的程宗仪、(重坊人)三十一岁了。学生来源除郯城、马头部分商人子弟外,多数为地主子弟。学生是经过劝学所劝说前来就学的。来时穿着长袍、马褂,骑着毛驴,佣人挑着书箱行李。学生全部住号房(宿舍),一切费用均由学堂供给。膳食规定每日两餐,八人一桌,四盘四碗,每逢节日饭菜丰盛成纹酒席。学生入学后,发给操衣、礼服各一套。操衣为灰布料军装,供平日穿;礼服为红青色缎子料,短上衣,周围镶二寸宽黑色回回绒边。並发给黑色布料粉底靴子一双,供祭礼、迎接官员、节日时穿用。学生修业期满,群众称他们是“洋秀才”。高等小学堂修业年限,一九〇二年(光绪二十八年)学堂章程上规定为三年,一九〇三年重订的学堂章程上规定为四年。课程设有條身、读经、史学、算学、理科、习字、舆地、图画、体操、读古文词共十门。每十二天为一周,每天六节,共七十二节。 这所学堂在清末共招生三级,毕业五十八人。

知识出处

郯城县文史资料第四辑

《郯城县文史资料第四辑》

山东素称“文物之邦”,据《中国古方志考》统计,宋、元以前,山东地方志就有三十六种之多。明、清以来,山东省、府、州、县所修志书达五百多种,在全国名列前茅。郯城古县,历史悠久,春秋时为郑子国。“溯所自出,郯子为少暤氏苗裔,武王分封茅胙,为鲁附庸,由来最古。”据《春秋左氏传》记载,郯子曾两次朝鲁。前525志源于史,古郯的历史文化对后世的巨大影响,是自不待言的,秦置郯县,郡县治所皆在郯。自明初设郯城以来,六百余年,县名无改,政区亦较稳定,修志之举,代不乏人。郯城地方志,明朝以前无可考。初志成于万历十三年,由县令颜若愚创体命意,教谕邱问礼编纂。其序文仍可向我们传递当时修志的某些信息。

阅读

相关人物

赵景濂
相关
钟隆鉴
相关
宋象尧
相关
张仲华
相关
安为樟
相关
陈敬修
相关
王景佑
相关
刘钦谟
相关
张玉录
相关
邱树棊
相关
孔昭郯
相关
闻德修
相关
任继堂
相关
金意椿
相关
何业健
相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