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县日伪保安队

知识类型: 机构
查看原文
知识出处: 《德州文史 第十二辑》
唯一号: 150031020220001181
机构名称: 德县日伪保安队
文件路径: 1500/01/object/PDF/150010020220000126/001
起始页: 0167.pdf
地址: 德县喧哗角
起始时间: 1940年夏

机构描述

日伪保安队始建于1940年夏,地点在德县喧哗角以东(今市府街老烟厂处)。嗣后,人员扩大,全县共设12个中队,总称1个大队,总头目是日本人松田。1943年春,大队总部迁往关帝庙街(今劳动街)。 日伪保安队是在伪县长崔德广和日本驻德代表昭苍顾问官一手扶植下建立起来的。它有三个任务:一是维护地方治安和管理交通秩序;二是依仗日军势力,强化日军在地方上的统治地位;三是反共和残酷镇压爱国力量。德县保安队之兵源多数是在本县强行征集,有钱人家不愿出兵可拿钱买兵。当时有一种方法叫做“卖兵”,即甲方出钱,乙方出人,其价格双方商定。凡是卖兵者,大多是劳苦大众,没有生路的穷人。在东门里居住的满族旗人赵义俊,由于生活所迫,只好签订契约,拿到200元的伪币替关晓亭当兵,言明人去钱付两清账,当兵后不管发生什么情况,如逃跑、“犯罪”、死亡等,买方概不负责。除此之外,兵源还来自外乡的土顽、杂匪、地痞流氓等各色人物。 日伪保安队所辖范围,南至黄河涯,北至桑园,东到李仙镇、王化庙,西至五里庄。在这些地方都设有据点、哨卡,每个据点驻7至10人。德县城四个城门楼各安一班人,昼夜值班。每逢有重要会议或情报,都有日本人来查岗督哨。伪军装备很差,枪支质量极坏,其活动区域多在本县范围。保安队内设有一个刑讯室,备有军棍、老虎凳、吊绳、皮鞭等刑具。 德县日伪保安队成立初期是9个中队,各设中队长1人。每中队辖3个小队,各设小队长1人。每小队辖3个班,每班10余人,各设班长1人。后扩充兵员,又增添了个中队,驻防周围村庄、镇店,不在县队接受训练。德县城内有4个中队驻守,计500余人。 德县日伪保安大队计有1200余人,伪县长崔德广兼任大队长,袁书文(德县东赵庄人)任副大队长。大队总部有一名翻译兰××,德县城内丰华街人,后又增派一马姓翻译,因此人反共有功,很受日本人赏识,被提拔为副大队长。9个中队的队长是:一中队侃春景,高唐人;二中队杨干臣,城内市场街人,解放后跑到天津,后病死在狱中;三中队辛洪生,济南人,后由谷裕然接任。谷系城内北门里(今胜利街)人,因其罪恶甚重,解放后被处决;四中队方砚农,德县人,解放后病亡;五中队高长江,东乡人,解放后病亡;六中队史存善,德县南下洼人,此人罪恶累累,民愤极大,解放后,在黄河涯被处决;七中队滕玉岭,吴桥人,此人恶贯满盈,解放后在吴桥县处决;八中队陈少发,德县东乡陈八狗人,其部下大部是土匪、黑团、恶棍,作恶多端,解放后在天津被捕并处决;九中队孙盛元,德县芦家河人,因与土匪头子刘清海厮杀,带百余人跑到济南,投靠了吴化文。另外,第十、十一、十二三个中队,隶属德陵,约200人,镇守地方。后因鲁南战事吃紧,大部保安队员奉调撤离德县。

知识出处

德州文史 第十二辑

《德州文史 第十二辑》

本书下设血泪控诉、抗日烽火、人物春秋、他乡风云、文史长廊等栏目,收入纪念抗日战争胜利五十周年文章约30篇。本辑还在《文史长廊》里,推出一批有关的资料目的是为了让人们能较详尽地了解日军在德州的布局、驻军、军事设施,以及特务组织等情况。

阅读

相关人物

松田
相关
崔德广
相关
袁书文
相关
侃春景
相关
杨干臣
相关
辛洪生
相关
谷裕然
相关
方砚农
相关
高长江
相关
史存善
相关
滕玉岭
相关
陈少发
相关
孙盛元
相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