诸葛亮

知识类型: 人物
查看原文
知识出处: 《沂南文史资料第十一辑》
唯一号: 150030020220022269
人物姓名: 诸葛亮
人物异名: 字:孔明
文件路径: 1500/01/object/PDF/150010020220000410/001
起始页: 0179.pdf
性别:
出生年: 公元181年
亲属: 诸葛珪;诸葛玄;诸葛均;黄承彦

传略

诸葛亮,字孔明,诸葛珪次子,生于公元181年。诸葛亮约二、三岁时,母亲章氏就去世了,他父亲为了抚育年幼的子女,又娶殷氏女为继妻。八岁时,父亲诸葛珪也去世了,哥哥还未成年,一切靠叔父诸葛玄照料。十四岁时,随叔父诸葛玄离开家乡,直至病死在祁山五丈原军中,一直未回故乡。诸葛亮二十七岁时,由于刘备三顾茅庐,诚请出山相佐,开始步入政治舞台。从此,按照成竹在胸的“隆中对策”战略,协助刘备东联孙吴,北抗曹操,取益州,夺汉中,终于在群雄逐鹿中争得一方天下。刘备死后,刘禅即位,诸葛亮加封武乡侯,成立丞相府开府治事。诸葛亮辅政后的第一件大事是恢复和孙吴的联盟。刘备东征孙权失败,不但使蜀汉军事力量大为削弱,而且导致了内部政局的不稳。为了稳定政局,恢复经济,全力对付曹魏,诸葛亮于223年派邓芝岀使孙吴。公元225年初,诸葛亮亲自统兵南征,以“攻心为上”的策略,平定了南中地区蛮夷的叛乱,并以“蛮人自治”之策稳定了南中局势。226年,魏文帝曹丕病死,其子曹叡即位。诸葛亮认为这是进攻曹魏的一个好时机,于是,227年春,领兵二十万进驻汉中,准备攻魏。临行前,诸葛亮虽然对政府人员作了细致的调整安排,但他对成都的政治还是不放心,尤其是对庸碌无能的后主刘禅不放心,因此给刘禅上了一个奏章,这就是流传千古的名篇一一《出师表》。自公元227年至234年,诸葛亮以汉中为基地,五次北伐曹魏。公元234年第五次北伐时,与魏将司马懿争战地渭南,终因积劳成疾病死于五丈原(今陕西省眉县西南)军中。诸葛亮死后,后主刘禅根据他“因山为坟,冢足容棺"殓以时服,不须器物”的遗命,将其遗体葬于汉中定军山(今陕西省勉县东南)。终年五十四岁,谥号“忠武”。因为刘禅即位后封其为“武乡侯”,死后谥“忠武”,后世多简称为“武侯”。

知识出处

沂南文史资料第十一辑

《沂南文史资料第十一辑》

沂南县是一块古老的土地,境内已查明汉以前的古遗址有172处,出土了大量的大汶口文化、龙山文化、商周文化和秦汉文化遗物。两汉、三国至魏晋时期,这里曾有一个和今沂南县境域大体相一致的阳都县,城址在今砖埠镇孙家黄疃一带,当时是东西通衢的要冲,繁荣昌盛的城邑。抗日战争时期,沂南县是沂蒙山区抗日根据地的中心,是山东、鲁中、沂蒙各级党政军领导机关的所在地。解放战争时期,是消灭国民党王牌军七十四师的战场。钟灵毓秀的山川,孕育了古老而灿烂的文化;悠久光荣的历史,留下了丰富而文明的人文资源。沂南文史资料第十一辑《阳都风物》一书,主要辑录了沂南县的山川、古迹、历代英杰等自然和人文资源,及相关的古诗文。目的是通过文史资料的挖掘整理,使社会各界进一步了解沂南、热爱沂南、宣传沂南。 本书在组稿、审稿、编印过程中;得到了社会各界和有关单位的大力支持。教育干部李庆余等一批有志于沂南历史文化研究的同仁,为收集资料,不辞辛苦,默默劳作。退休史志工作者张建国,在审读中作了部分史料的复核工作,使作者的表述更加准确。原县政协常委、退休教师尹继林,不仅从行文上进行了认真的审校、润色,还激情满怀地创作了不少赞美山川、思吊抒怀的诗词,以作补白,使本辑文史资料更加富有文采。

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