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笑虹

知识类型: 人物
查看原文
知识出处: 《即墨文史资料第四辑》
唯一号: 150030020220017044
人物姓名: 于笑虹
人物异名: 又名:于德海;于占魁
文件路径: 1500/01/object/PDF/150010020220000384/001
起始页: 0020.pdf
性别:
出生年: 1914年
卒年: 1973年
籍贯: 即墨县

传略

于笑虹,又名于德海,于占魁(1914一1973),即墨县南山东村人(今属楼子瞳乡),笑虹自幼天资聪敏,见义勇为。在小学读书期间,因组织游行示威,被学校开除过。青年时代,他看到帝国主义的侵略和军阀混战使人民大众苦难重重,不断增长了救国救民的思想。笑虹在建院初期,多次宣传知识分子的重要作用。1962年广州科学工作会议后,他积极贯彻周总理、陈毅副总理和聂帅的讲话精神,为知识分子进行了“脱帽礼”,亲自过问和解决了一些老年知识分子的切身利益问题。他团结知识分子,同许多学者和专家有密切地来往,凡有重大决策和需要立法的事,都倾听他们的意见,在工作上充分发挥他们的专长。十年动乱中,他旗帜鲜明地同林彪、“四人帮”反革命集团进行了针锋相对的斗争。从1968年起,王洪文、张春桥把所谓“四▪一二炮打张春桥”事件后台的罪名,强加在他身上,进行了五、六年之久的审查和批判。他面对“四人帮”的迫害,坚持进行斗争。1972年,他写信给叶副主席和周总理,汇报知识分子的不幸遭遇,认为相当数量的科技人员被长期下放农村,轻率地处理和外调成千技术人员,不符合党的政策,都应加以纠正。由此而受到“四人帮”的残酷迫害,笑虹气愤难平,心脏病突然发作,于1973年6月含冤逝世。粉碎“四人帮”后,他蒙受的不白之冤得到平反昭雪,并被授予烈士称号。1980年5月22日,在海军远洋测量船队的指挥船上,笑虹的老战友遵照他的遗嘱,将他的遗骨安放在南纬7度13分33秒,东经172度18分31秒,水深5,400米的大洋之中。

知识出处

即墨文史资料第四辑

《即墨文史资料第四辑》

即墨历史悠久。境内已发现多处大汶口文化和龙山文化遗址,据以确认远在4000年前,人们就在这一地区过着原始的社会生活。1937年7月,日本帝国主义侵华,1938年1月17日,即墨城沦陷。日伪政权于1939年6月将即墨县划属青岛市,设“即墨区”。1945年8月,日本侵略军投降,日伪政权随之消灭。1941年,国民党领导的即墨县政府在莱阳成立。1942年9月2日,党领导的抗日民主政府于即墨县西北部的堤前村(今属移风店乡)建立。1943年8月,大致以烟(台)青(岛)公路为界分为两县,路西地区为即墨县,路东地区为即东县,分别建立民主政权。1944年4月即东县并入即墨县,1945年7月恢复即东县。解放战争时期,即墨县、即东县民主政权同属胶东区南海专区。1949年5月26日即墨城解放,即墨、即东两县也随即全境解放。

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