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连元

知识类型: 人物
查看原文
知识出处: 《沂南文史资料第六辑》
唯一号: 150030020220009233
人物姓名: 孙连元
文件路径: 1500/01/object/PDF/150010020220000323/001
起始页: 0162.pdf
性别:

传略

孙连元,男,从一九四一年到一九四二年,由于日本帝国主义的疯狂进攻和残酷扫荡,国民党反动派的军事包围和经济封锁,使解放区的财攻、经济都遭到了极为严重的破坏。孙连元那时二十多岁,思想很进步,他是早期参加互助组的积极分子。在村党支部的领导下,他认真分析了本村的实际情况,认为这个村原有四十台织布机,有纺织的基础,只要组织起来,就一定会成功。可是,当时的条件很困难,一没有原料,二缺少资金。面对困难,孙连元并没有被愁倒,他认为:世上的一切事情都是人干出来的,只要坚定信心,和大伙一块出主意想办法,困难是一定会克服的。在省推进社的张正、王彤庭二同志的帮助指导下,孙连元经过一番筹备,于一九四三年秋成立了尤家埠子纺织合作社(今砖埠供销合作社的前身)。由孙连元兼主任,具体负责生产管理、检查纺织质量等工作。还成立了七个人的纺织监视委员会,由王东献任主任,负责帐目及货物存发等事宜。并把全村群众按十二户为一个生产小组,共分了六个组,任命了组长,负责本组的出勤、领料、交货等事项。 纺织合作社成立后,从各方面筹集了棉花450斤,现金七千元(北海币)作为垫底金。后来的原料都是部队供给的。当时交通很不方便,也没有现在的车辆,到张庄等地去领棉花,全靠肩担和背驮,往返一趟十分艰苦。可是,谁都不怕苦、不怕累。组织起来的贫苦农民,个个热情很高,大家都抱着一个心愿:多纺线、多织布,为抗日战争的胜利,为祖国的解放多做贡献。为了多纺一两棉、多织一寸布,大家都严格遵守合作社的规章制度,有不少人白天大干,晩上挑灯夜战。凡是人口多的户,都有明确分工,有弹棉花的,有纺线的,有牵布的,有刷布的,也有织布的。当时,出现了许多纺织能手,最出名的是李高奎、马成全,一天能织一匹白布(40尺)。尤家埠子村跨过沂河到葛沟就是敌人的据点。在那种情况下,村的干部还经常召开会议,研究纺织方面的问题,不断总结经验,使纺织生产越搞越红火。村里是整天弹弓哇哇响,纺车嗡嗡转,织布机咔咔忙不停。合作社一天比一天壮大,到一九四四年夏天,全社已发展到八十三台织布机,几乎达到了一家一台。

知识出处

沂南文史资料第六辑

《沂南文史资料第六辑》

出版者: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沂南县委员会

本辑中收入的《山东纵队来沂蒙山区》的宝贵资料,是全国政协委员、原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学院(国防大学前身)政治部主任鲍奇辰同志亲自讲述并两次修改定稿的;我县政协委员刘子东同志的回忆文章《我与刘导生同志的患难之交》,原北京市委副书记刘导生同志亲自作了修改并复信作以说明。沂南大地,历史悠久,人杰地灵,历尽磨难,饱 经忧患。沂南的每座青山、每条小溪都在默默诉说着 它所经历的沧桑巨变。

阅读

相关专题

主任
职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