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济池

知识类型: 人物
查看原文
知识出处: 《安丘文史资料》
唯一号: 150030020220003690
人物姓名: 都济池
文件路径: 1500/01/object/PDF/150010020220000128/001
起始页: 0090.pdf
性别:
出生年: 1924年9月19日
卒年: 1974年8月3日
籍贯: 雹泉镇胡家旺村

传略

都济池,1924年9月19日出生于雹泉镇胡家旺村一户贫苦农民家庭里,他从小饱尝了穷人日子的苦难。1943年,家乡解放了,他毅然参加了八路军山东纵队第八支队,从此他在毛主席共产党的领导下,转战南北,历经了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参加过淮海、渡江和解放上海等战役。在革命队伍里他进步很快,仅一年时间就光荣地加入了中国共产党,并由战士升为连司务长、营管理员。在硝烟中成长起来的都济池热爱部队,留恋戎马生活。可是他根据复员回乡建设的国家需要,于1952年高高兴兴地脱掉军装,重新穿上农民的衣服,要在祖祖辈辈耕耘的山岭地上大显身手,决心在平凡的农业战线上创造出不平凡的业绩来。 他一踏进山乡故土,走在通往村中的小道上四面望去,涌入眼帘的仍然是旧时的模样:四周的山光秃秃的,荒地遍野,开垦出的薄地因水土流失严重,庄稼长得那么矮小干巴。看到这一切,都济池的心里沉甸甸的。回到家里,母亲因为儿子多年没回家,要为他做顿白面饭吃。她老人家走东家去西家,最后还是拿着空面瓢回家。都济池看到这情景再也坐不住了,他饭顾不得吃,就立刻召集儿时的伙伴了解情况。原来地处穷山僻壤的胡家旺村,因领导无力,村里的人仍然各干各的,想为集体创业的人干着急。都济池深思,作为一个共产党员自己应该怎么办?回乡后的第一个夜晚他辗转翻侧不能入睡,整整思考了一个通宵才想出“要想富,先栽树”的点子来。第二天,当他把自己的想法告诉家人,并决定把自己的退伍金拿出来买树苗时,家人劝他:“你的心意是好的,可这么大个村集体的事没人管,凭你一个人的力量能行么?”他说:“正因为集体的事没人管,一个共产党员,我才要以实际行动带领大伙干!”尽管退伍金对他们全家九口人的生活和生产发展是多么的需要,可是经他的劝说最后全家人都支持他奉献给集体事业。就这样,都济池用自己300元的退伍金从县林业局在牛沐区(现大盛镇)建立的苗圃里买了7500棵松柏树苗。苗圃离胡家旺40多里,都济池带领他的弟弟,硬是用扁担分十多趟一步步攀登着坎坷的山路把树苗运回家。那时他虽是个29岁的青年,但腿有毛病,爬山越岭格外吃力。每次去挑树苗,总是天不亮就起床,带上几个窝窝头,饿了,啃几口,等回到家时已经是满天繁星了。劳累了一整天,第二天又得早早起来,把挑回的树苗一棵棵栽到山上。开始,当都济池带领家人在布满青石、土层脊薄的山上打坑,又需从四五里路外的一汪山泉里挑水栽树的时候,村人们惊奇之余,感到他有点傻。他们不理解一个退伍兵为什么要用自己的钱买树苗往集体的山上栽!望着他忙碌的身影,村人们由不理解渐渐变成了敬佩,他们陆续自觉地加入到栽树的行列里。在他的带动下,自那时起,全村各户有钱的出钱,无钱的出工出力,家家都投入到植树绿化荒山的活动中去。经过一个夏季,村西北的九龙口旺得到全部绿化,共植树3万多棵。 都济池舍小家顾大家一心为集体的崇高思想受到了人们的尊敬。村中的青壮年有事没事都愿集中到他的身边,老人们有事也乐意和他商量,他在村里有极大的号召力。他想,要彻底改变山村的贫穷落后面貌,必须培养一批有文化知识有觉悟的社会主义新型农民。这村里祖祖辈辈识字的人很少,就说整天聚集在他身边的小伙子们也几乎都是文盲。于是,他运用部队学习的速成识字法和自己掌握的知识基础,趁农闲季节在村里办起了速成扫盲学习班。仅一个冬天的时间,使五六十名青壮年摘掉了文盲帽子。 1953年春,在村党支部改选中都济池当选为支部书记。这年,他响应党“组织起来走集体生产道路”的号召,领导全村成立了若干互助组。年底,他被调到水润道乡任党总支书记。职务变了,他带领群众大干社会主义的劲头更足了。当时的水润道乡所辖的7个村都是深山沟的贫穷村。都济池针对本乡的实际情况,采取封山造林、修水库、造梯田等一系列综合治理措施,改变山村农业生产的落后面貌。在创业的艰苦时刻,他既当指挥员,又当战斗员。封山造林,他树坑打得最好,水挑得最多。在村西山绿化时,他打坑,手磨起了血泡,挑水累得腿脚肿起来。大伙都劝他休息,可他硬是坚持着干,直到累得吐血晕倒在山道上。修水库,在各处施工,他都是第一个来到工地,最后一个离去,真是披星戴月,朝出暮归。劳动时,他像在部队打仗冲锋那样,推起小车往大坝顶上倒土,他总喜欢喊这么一句:“同志们,跟我上?”他的腿虽然行走不便,但他上土的车数总比别人多。修胡家旺村南水库时,他的小孩患重感冒,高烧不退,处于昏迷状态。爱人急得哭了,可他把孩子抱到医院,安排下就马上回到工地。爱人自己陪孩子在医院一住四、五天,第六天上,他的腿肿得再也不能走路了,大伙把他硬送进了医院。儿子住东床,他住西床,爷俩成了病友。爱人心疼地数落他:“俺从来没见过你这样的人。孩子有病你不管,有俺照顾也可以,可你连自己都管不了,干起活来不要命,这个干法,你还活几年?” 栽树、修水库,都济池冲在前,治山整地也不例外。寒冬腊月,北风呼啸,雪花飘飘,他带领全乡的干部群众一天三顿饭都在山上吃,在村中烧得滚烫的开水可是挑到山上就早已经凉了。望着啃着窝窝头,喝着冷开水的乡亲们,都济池这个硬汉子眼睛湿润了。他关心地问大家苦不苦,大家异口同声地喊道:“跟着都书记大干社会主义,苦在身上,甜在心里,再苦也是甜!” 1956年初,水润道乡7个村联合成立了青山高级农业生产合作社,都济池任党总支书记。1958年成立人民公社,青山社改为青山大队他仍然任总支书记。5年间,都济池带领群众大搞农田水利建设,植树造林,绿化荒山,共治山整地760亩,改河造地60余亩,修建小型水库7座,在山沟里修谷坊1.4万米,垒培地1阡3万多米,封山造林520亩,使山村面貌大大改观。1959——1961三年经济困难时期,不少社队的社员忍饥度荒,可是都济池所在的青山大队,粮食却连年丰收,各生产队除多缴爱国粮外,社员们家家都有饭吃。一次,县委派人到这里检查工作,一进山就听到山顶上有几个牧羊的小姑娘愉快地唱山歌。他们触景生情,带队的领导感慨地说:“走遍了全县,多少日子没听到歌声了,这里的社员们有饭吃,这大队的生产搞得好呀!” 都济池带领群众取得了成绩,党和人民没有忘记他。1958年他被评为山东省水利方面社会主义建设积极分子。1960年春被授予山东省社会主义农业建设积极分子称号。从1961年3月起,他连续三届被选为安丘县人民委员会委员,1963年8月当选为雹泉人民公社党委委员。随之,新华社、大众日报社等新闻单位对都济池的事迹先后作了长篇报道。人出名了,地位变了,可都济池艰苦朴素、密切联系群众的作风没有变,每次到县里开会,大伙都想送送他,可他总是背起铺盖卷,一步一跛地跑到县城。 1961年底,他回本村继续担任大队支部书记,又带领群众大干了四个年头,结果积劳成疾,于1966年身患水肿、肝炎等多种疾病,住进了山东省荣军疗养院。住院的8年里,他虽身患重病,丧失了劳动能力,但仍时刻关心着家乡的建设事业。他要村党支部每月寄给他一封信,说说家乡的生产和变化情况。他不能亲身投入到生产建设中去,就到荣军疗养院附近的学校去当校外辅导员,向师生们讲述战争年代的英雄人物和社会主义建设中模范人物的事迹。每次报告会都赢得热烈的掌声,渐渐地孩子们也离不开他了。1974年,在他病重卧床期间,一批批的师生到疗养院看望他。就在这年的7月,病到垂危时,他曾多次要求停止治疗,让他回去再看看家乡的山山水水,再和日夜思念的乡亲们见一面。可是因怕耽误治疗时机,领导感动地含着泪水说服了他。就这样,都济池带着无限的遗憾,于8月3日去世。 噩耗从荣军疗养院传到胡家旺,村里的男女老少无不痛哭流涕,几位年逾古稀的老人拄了拐杖在村头默默地等待着载有老支书遗体的灵车归来。当灵车进村时,他们竟扑倒在棺木上,老泪纵横地哽咽着哭诉:“济池呀!你还不到五十岁,咋就这么快走了,咱村的老老少少离不开你呀!……” 家乡人民为都济池举行了隆重的葬礼,把他掩埋在经他亲手栽培的郁郁葱葱的松柏山上。生前他心系故土,死后他的灵魂将永远安息在生他养他并经他与人们一起装点过的大山上。

知识出处

安丘文史资料

《安丘文史资料》

出版者:政协安丘县委员会

本书为山东省安丘市的史料,包括“华丰机器厂创始人腾虎忱”、“周贵德和他的《青州纪游》”、“公治长通鸟语的故事”、“盖公山名的由来”、“耿直廉洁的冯尔昌”等五十余篇资料。

阅读

相关专题

战士
职位
连司务长
职位
营管理员
职位
总支书记
职位
党委委员
职位
委员
职位
支部书记
职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