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哲元

知识类型: 人物
查看原文
知识出处: 《德州文史》
唯一号: 150030020220003389
人物姓名: 宋哲元
人物异名: 字:明轩
文件路径: 1500/01/object/PDF/150010020220000119/001
起始页: 0094.pdf
出生年: 1885年10月30日
卒年: 1940年4月5日
籍贯: 山东省乐陵市赵洪都村
亲属: 宋湘及;宋春元;宋智元;宋淑真;常淑清

传略

宋哲元,字明轩,山东省乐陵市赵洪都村人,生于1885年10月30日(清光绪十一年九月二十三日)。父亲湘及,以教私塾为业,有三子两女,哲元居长,次子宋春元,三子宋智元;长女宋淑真。 哲元一生简朴,直到将军高位,从不挥霍浪费。他既不抽烟,又不嗜酒。他常爱吃的主食是小米干饭,三合面(玉米、豆子、小米)窝头,馒头。菜是咸萝卜条蘸麻汁大蒜、腌鸡蛋、鸭蛋。最爱喝的是小米汤。不但平时喜欢喝,即便是行军途中,他的侍从也都用暖瓶装上小米汤以便饮用。 哲元7岁从父读书,因买不起油点灯,早起就读熹光下,至昏黑还不忍释卷。四年读完“四子书”、诗书、《三礼》、《左传》等,不但能背诵,并通释其义。每当诵《孟子》中“天之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时,便铿锵激昂,愈自奋励。几年来,不但熟读了史鉴、诗文、词赋和先儒语录等,而且还涉猎了汤武、光武、明太祖及管子、晏子等古代帝王将相、历代英雄史籍,颇示仰慕,卫国御侮之志更坚。 1900年,八国联军陷北京,哲元随父由北平返回乐陵原籍。第二年,17岁的哲元先后在前颜、后颜、李四村设馆教书。收入菲薄束修,除赡养母亲外,所余都救济穷人。此时,外侮交至,国势危急,有志之士奋起。哲元久怀救国之志,但审时度势,慨然投笔从戎,以求挽救国难。 1907年,哲元考入北京武卫右军随营武备学堂,并补名额于北洋陆军六镇二十三标第二营。1912年春,入陆建章左路备补军任第一营前哨哨长,驻防北苑。1913年8月,左路备补军改编为京卫军第一师,冯玉祥任左翼第一团团长兼第一营营长,哲元任连长。1914年至1922年期间,哲元随冯转战河南、陕西、四川、湖南、湖北等省,历任冯部连、营、团、旅长等职。 1924年10月23日,冯玉祥兵变倒吴佩孚后,与孙岳、胡景翼等组织国民军,任哲元为第一军第十一师师长。1925年11月,奉系将领郭松岭在滦州倒戈反对张作霖,冯令哲元率部队自察东出热河,攻奉天,以援助郭松岭。12月4日,继阚朝玺任热河都统。12月下旬,又奉令率部由热河进兵天津,攻打李景林,李被击败溃逃。哲元胜利回住热河。宋哲元主政热河期间,采取了一系列治理措施:安置杂牌军,制止滥发纸币,调整币值稳定物价,澄清吏治,保护行官文物,复兴教育、修公路、造林、开矿、放垦等诸业俱举。特别是复兴教育一事,曾筹办基金70万元,兴办学校。由于政绩卓著,深得当地群众拥戴,哲元离热河时,百姓拦车挽留,车行甚缓,日行不过数十里。 1926年4月,国民军一军在直奉联军的压迫下,退守南口,哲元亦率部从热河撤至察哈尔、多伦一带,就任北路总指挥,率韩复榘、石友三等部负责南口至多伦一线防务。5月南口大战正急时,阎锡山出兵晋北,抄袭国民军后路,哲元改任西路军总司令,指挥韩复榘、石友三、方振武等部与晋军在晋北作战,7月奉军攻占多伦。8月国民军在南口战败,哲元率多伦、沽源国民军一军诸部向绥远撤退。 同年9月,冯玉祥自俄回国在绥远五原(今内蒙自治区巴彦淖尔盟)就任国民军总司令,任命哲元为北路军总司令兼暂编第一师师长,驻宁夏负责后勤供应。1927年6月,冯玉祥国民革命军第二集团军整编,哲元任第二集团军第四方面军总指挥。11月,又出任陕西省政府主席,坐镇关中,为第二集团军筹措饷需,巩固后方。当时,陕西盗匪为患,加之土著军阀割据,各霸一方,民不聊生。为了平定匪患,统一陕局,哲元亲率部队,先后消灭了张兆钾、韩有禄、田宇洁、麻振武、党玉琨等土匪,还收服了甄士仁、张九才等地方武装。 1928年,国民军北伐时,哲元率部参战。北伐告成,他继续治理陕政,遂与陕民休养生息,恢复生产,改善生活,并大抓建设,注重教育,提倡文化,对于保护文化遗产尤多建树。西安为周、秦、汉、唐各都城所在地,宫殿、古刹、大墓颇多。在过去军阀割据时期,由于保护不力,加之监守自盗,文物丢失严重。哲元下令禁毁、禁盗,保护了许多古建筑和寺庙的佛像壁画等宝贵文物。还多方搜集罗碑铭石刻,在原有历代留传下来的碑林处,又增建了小碑林。为丰富祖国文化遗产做出了贡献。 1932年2月,哲元回原籍乐陵,为湘及先生办理丧事。其间,对四邻乡亲分别馈赠面粉一至二袋、银元10至20元,以示酬谢。对过去曾资助过他家的乡亲,另有厚赠。另外,从江西景德镇、山西阳泉特烧制了一批餐具、茶具分赠亲友留作纪念。 1932年9月,经张学良保荐,哲元任察哈尔省政府主席。哲元主察期间,曾监修《察哈尔省通志》,并作序:“哲元莅察次年即谋省志之创修。哲元窃以为立国之道,考旧轨,正来輶,庶政得挈,以合准绳,由百年大计立焉……。”他还主持印制了《历代创业圣哲画像》,并写了序言。 1936年,日军在北平恣意横行,设赌场,开鸦片馆。奸商和汉奸也乘机与外人勾结谋利,日本驻华特务机关包庇浪人,无视我国政府法令,为非作恶,横行无忌。哲元愤然下令逮捕首犯,封闭烟馆、赌场。日军在平津郊区购买民间土地建营房,办工厂,进行经济侵略。哲元闻报后,于是年5月29日深夜,召集二十九军将领会议,决定对日采取强硬态度,凡私卖土地与外国人者处死刑,布告周知。天津一地主租地250亩与日人,被当局拘捕查办。 1936年8月14日,毛泽东同志在给宋哲元的一封信中,对其抗日功绩做了高度评价,对其抗日决心给予了热情鼓励和支持。信中写道:“……知先生情殷抗日,曷胜仰佩,暴者日寇入关,先生奋力边陲,慨然御侮,义声所播,中外同钦。况今日寇得寸进尺,军事、政治、经济同时进攻,先生独立支撑,不为强寇与汉奸之环迫而丧所守。对华北民众运动,亦不复继续去冬之政策。果然确立抗日决心,一面恢复1925至1927年西北军光荣历史时期曾经实行之联俄联共政策,一俟时机成熟,实行发动大规模之抗日战争,则不但苏维埃红军愿以全力为先生及二十九军助,全国民众及一切抗日力量均拥护先生及贵军全体为真正之抗日英雄。目前日寇图绥甚急,德王蠢蠢欲动,蒙古第二傀儡国之出现,大抵为时不远,冀察政委会汉奸成分之增加,着着向先生进逼。然弟等甚望先生能于艰难困苦之中坚持初志,弟等及全国人民必不让先生独当其难,誓竭全力以为后援……。”哲元阅后深受鼓舞。 1937年7月7日夜晚,日军在芦沟桥附近龙王庙一带进行军事演习。深夜11时许,忽有枪声数响发自宛平县东门外。此后,日方故技重演,采用“九·一八”事变时谎称“丢失一名军官”的同样手法,诡称失落日兵一名,无理要求进宛平城搜查,企图一举占领芦沟桥及宛平县城,以便控制北平。守城士兵严守哲元“晚上关闭城门后,任何人都不予开城”的命令,紧闭城门不予理睬。后经谈判,决定“先调查后处理”。参加这次调查的中方代表是当时的宛平县县长王冷斋。调查结果表明,我军并无开枪之事,而且每人所带子弹并不缺少一粒。随后,日军这一离队士兵很快返部。日军借口已无,只有赤裸裸地向我芦沟桥进攻,并从丰台增派援兵500余人,大炮数门,由大队长一木清直率领,旅团长河边正三、联队长牟田口亲自到前沿督战,首先向我宛平城开枪开炮。我宛平城内驻军二十九军第三十七师何基沣旅吉星文团奋起还击,英勇杀敌,全歼进攻芦沟桥日军一百余人。二十九军驻在桥北面的一连战士,最后只剩下4个人,其余全部壮烈牺牲,营长金振忠负伤。芦沟桥头一声炮响,震惊中外的“七七”事变爆发了。 战争发生后,哲元于7月11日晚由原籍返回天津,12日在天津发表谈话,幻想和平解决。19日晨在赴平途中,刚过北仓七号桥,即有炸弹爆炸,险些被害。20日又发表公开谈话,仍主张中日“互让”。21日起,日军即开始大规模行动,26日向南苑、北苑进攻,并提出最后通牒,限二十九军三十七师于24小时以内,自北平附近退尽。此时,哲元已知和平无望,立即发出自卫守土的通电,表示要“尽力防卫”,但事前没有固守北平的准备,京郊一夜战斗,牺牲甚大。28日拂晓,日军以倍我之兵力,配以飞机、坦克,向我南苑军营猛烈进犯,我军仓卒应战,作出重大牺牲。第一百三十二师师长赵登禹乘车向永定门撤退,行经大红门的御河桥时,遭到敌军的伏击,被敌弹穿胸,壮烈殉国。二十九军副军长佟麟阁,率教导团学生军与日本侵略者进行殊死战斗,在20多架敌机的狂轰滥炸中,佟将军头部受重伤牺牲。学生军中有一部是哲元在山东乐陵招去的娃娃兵,也大半牺牲。就在芦沟桥这块弹丸之地,在装备处于敌优我劣,兵力敌众我寡、悬殊极大的情况下,我二十九军官兵同仇敌忾,斗志昂扬,发出了“愿与芦沟桥共存亡”的誓言,经浴血奋战,支持战事竟达20昼夜之久,充分表现了中华民族不可征服的英雄气概。但因蒋介石妥协的退让政策,下令撤退,把整个华北拱手让给了日军。 平、津失陷后,哲元情绪惶惑,深怕南京政府向他追究放弃平、津的责任,以减轻南京政府的咎责,借以卸罪于国人,便给蒋介石打电报,表示向中央请罪,要求给予应得的处分,并提出辞呈。后又派秦德纯亲往南京,向蒋报告“七·七”事变经过和应变情况,请求中央给以相应的处罚。蒋介石为达到先拉后打的目的,对哲元非但不加责怪,反而慰勉有加,将二十九军扩编为第一集团军,委哲元为总司令。哲元奉令后,将总部从河间移驻沧州,布防于河北大城、青县、河间一线。此时霪雨兼旬,疫疠大作,河水泛滥,平地积水可行舟。而宋军匍行于雨中,肌肤均浮肿白色,裹腿几不能解,仍前赴后继,短兵相接,英勇杀敌。是年冬,韩复榘、刘湘密谋倒蒋。韩派人联络哲元,要宋部撤守潼关以西。蒋介石获悉,对宋产生疑忌,乃缩小第一集团军建制,以削弱其力量,将宋部所属六十八、五十九两军分别调往皖北、苏北,使第一集团军仅余七十七和六十九两个军。1938年1月下旬,日寇由大名向南进攻时,第一集团军总部驻新乡,后撤至中条山区。 同年3月初,蒋介石调哲元担任有职天权的第一战区副司令长官。旋又将第一集团军撤销。而命冯治安以十九军团长名义,指挥七十七和六十九两军。此时哲元开始意识到蒋介石对他不怀好意,终日忧郁不乐。不久,因疲劳和肝病请假赴湖南衡山休养,后辗转赴广西阳朔养病。1939年春,再转四川灌县,在此,为创办抚幼院及贫民医院捐款13000元,旋即到了绵阳。绵阳是哲元和常淑清女士于1916年1月1日结婚的地方,那时又有1939年2月从山东迁去的国立第六中学,该校有许多山东同乡,有利于宋共话乡情,排遣孤寂。哲元在绵阳养病期间,建有“山东同乡会”,并拿出2000元给山东籍人购买一块墓地立有碑碣,死后集中葬于此地。宋还拿出700元在绵阳建立一所中学,校内建有“明轩亭”。但严重的肝病日渐沉重,终于1940年4月5日病逝于绵阳盐市街永安公寓。享年56岁。哲元于病危中一再嘱咐随侍的旧部及家人:“但愿还我山河之时,有人酹酒相告,则哲元虽死之日,犹生之年。”并勉励旧部张自忠、冯治安等努力奋斗,收复失地。4月7日,国民党政府派遣秦德纯赴绵阳主持治丧,追任哲元为一级上将,葬于绵阳北郊宝盖峰下的富乐山上。当时,国民政府在距陵墓二里许的川陕公路旁立有一座高大的“神道碑”,镌刻着国民党元老冯玉祥、于右任和著名书法家沈尹默等书写的生平简历和评价文字。哲元生前曾购置山坡凹地9亩余作为坟地,另外购买了40余亩耕地,作为自愿守墓的随从副官王贵海生活用地。宋病逝后,王副官守护陵墓直至1959年病故。1975年,人民政府拨款重修陵园时,将神道碑移于陵园之内,现已列为绵阳市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宋哲元将军是抗日战争时期国民党的著名将领。在1933年“喜峰口”二十九军浴血抗战时,哲元曾以“宁为战死鬼,不作亡国奴”来表明心迹和鼓励全军将士;在“七·七”抗战时,又曾以“我不杀人,人必杀我”,下定抗日守土决心。并编有抗日歌谣多首,鼓舞官兵抗战士气。他坚决抗日的伟大壮举,深受国人和海外华人所敬重。在他的一生中,也经历了惶惑、忧郁和奋进的过程。朱德总司令和彭德怀副总司令在1940年为病故的宋哲元将军联赠的挽联:“一战一和当年变生瞬间可大白于天下;再接再励后起大有人在可无忧乎九泉”,公允地评价了他的一生。

知识出处

德州文史

《德州文史》

《德州文史》第一辑共筛选了28篇史料,分设9个栏目。包括抗日英烈、、人物春秋、历史足音、血泪史痕、伪匪乡霸、名人轶事、史海钩沉、往事追怀、德州揽胜等内容。

阅读

相关专题

哨长
职位
连长
职位
师长
职位
总司令
职位
总司令
职位
师长
职位
总指挥
职位
主席
职位
主席
职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