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立杰

知识类型: 人物
查看原文
知识出处: 《历城文史集粹 上册》
唯一号: 150030020220003043
人物姓名: 田立杰
文件路径: 1500/01/object/PDF/150010020220000109/001
起始页: 0234.pdf
性别:
出生年: 1918年
卒年: 1995年
籍贯: 济南市历城区柳埠镇柏树崖村
民族: 汉族

传略

田立杰(1918—1995),男,汉族,济南市历城区柳埠镇柏树崖村人。1941年加入中国共产党,曾任村长、抗联主任、村党支部书记。建国后任李家乡党支部委员,李家农林牧生产合作社党支部书记等职务。 田立杰是柏树崖村及林牧生产合作社的创始人,农业合作化道路上的先行者。他依靠集体,带领群众艰苦创业,大力进行治山造林,兴修水利,使农林牧得到全面发展。因此,柏树崖村被评为华东地区、省、县先进单位,1962年田立杰光荣地出席了华东地区农业劳动模范会议,荣获华东地区农业劳动模范光荣称号。1995年因病去世。 带头走互助合作的道路 1951年,田立杰响应上级号召,与刘永生、孙法贵等组织本村10余户村民率先成立了互助组。他们团结互助,精耕细作,加工施肥,当年获得了好收成,粮食亩产由原来的100多斤提高到200多斤。对没有参加互助组的农民产生了极大的吸引力。1953年冬又以这个互助组为基础成立了由34户农民参加的柏树崖村农林牧生产合作社。由于农林牧合作社优越于互助组,生产得到全面发展,很多农户纷纷要求入社,到1954年冬,全村除去几户地主、富农以外,其余农户全部加入了农林牧生产合作社。 农林牧生产全面发展 农林牧生产合作社的建立,为全面发展农林牧生产提供了有利条件。田立杰认真分析了本村山多地少的特点,得出山区要想富山上必须多植树;靠山吃山、吃山必须养山的结论,从而坚定了走以农为主,农林牧全面发展路子的信心。1956年,李家、里卧龙池等5处初级社与柏树崖村农林牧合作社合并建立了高级社。生产组织的扩大,劳动力的加强,向生产的深度和广度进军的条件成熟了。从此,田立杰亲自带领社员,利用冬闲季节,闸山沟、修水库、建塘坝。农闲大干,农忙小干,坚持不懈常年干。到1975年共建成水库2座,塘坝34座,闸谷坊210条。同时,发动群众大搞植树造林,使8000多亩宜林荒山全部栽上了树。5年后山上松柏郁郁葱葱,绿树成荫,起到了保持水土的作用。在开展大面积绿化荒山、植树造林的同时,大力深翻整平土地,10年间共造地180余亩,整平土地近千亩,粮食单产由互助组、初级社时的三、四百斤,提高到1000多斤,群众生活水平有了显著提高。 “糠石梁”上建果园 柏树崖村东南有座砂石岭,因其砂粒滚滚,草木不生,群众称之为“糠石梁”。1954年,田立杰去泰安专署开会,见到当地群众在岩石裸露的山坡上刨大坑栽果树,从而受到很大启发,人家能在石头上栽果树,我们为什么不能在“糠石梁”上建果园?回村后他立即召集党支部成员开会,反复讨论研究,最后大家一致同意田立杰的建议,决定在“糠石梁”上建果园。从1954年冬至1956年春,共刨大坑6000多个,全部栽上了苹果树。经过几十年的艰苦创业,共建果园300余亩,栽果树1.5万余株,年产鲜果近50万公斤,成为群众致富的重要经济来源。 坚持原则,不徇私情 田立杰任劳任怨,廉洁奉公。他经常说:“当好干部必须做到两条,一是以身作则,带头劳动,不贪污、不吃私;二是坚持原则,工作认真,不当老好人。”几十年来,他是这样说的,也是这样做的。有一次他的大哥在山上放羊,羊啃了队里的小树苗,田立杰按“毁一栽三”的规定处罚了他,以致大哥三年不与他搭腔。还有一次,他的亲属随意到山上割草喂牛,田立杰发现后坚决予以制止,并说服自己的亲属不能搞特殊。“文革”时期他先后挨过40多次批斗,却丝毫没有动摇过这位久经考验的老共产党员的坚强意志。他据理力争,表现了一个共产党员的崇高气节。田立杰刚直不阿、坚持原则、实事求是、大公无私的高贵品德和作风受到当地人们的普遍赞扬,在人们心目中享有崇高威望,是历城南部山区农业战线上的一面旗帜。

知识出处

历城文史集粹 上册

《历城文史集粹 上册》

出版者:中国戏剧出版社

本书分“历史名人”、“往事追忆”、“名胜古迹”、“史海存真”等8部分,随着政协工作的全面发展而发展,作为政协工作的一项创举,作为文化事业和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作为巩固和发展爱国统一战线的一种特有方式,日益显示出其他文史研究机构所不能代替的重要作用和勃勃生机。

阅读

相关专题

村长
职位
抗联主任
职位
书记
职位
委员
职位
支部书记
职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