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养浩

知识类型: 人物
查看原文
知识出处: 《历城文史集粹 上册》
唯一号: 150030020220002957
人物姓名: 张养浩
人物异名: 字:希梦;号:云庄;卒谥:文忠
文件路径: 1500/01/object/PDF/150010020220000109/001
起始页: 0060.pdf
出生年: 1270年
卒年: 1329年
籍贯: 历城北园(现属天桥区)云庄(现名张公坟)

传略

张养浩(1270—1329),字希梦,号云庄,卒谥文忠。历城北园(现属天桥区)云庄(现名张公坟)人。自幼好学,且苦学有成。19岁时作《白云楼赋》,一鸣惊人,名满泉城,20岁被山东按察使焦遂荐为东平学政。后游学京师,曾献书平章政事不忽木,不忽木见其才十分惊奇,遂辟为礼部令史,后又荐入御史台。后授堂邑(在聊城西)县尹。堂邑县小,地瘠民贫,文化落后,迷信成风,滥修祠庙,求神拜佛,张养浩下令毁境内淫祠30余处,还废止了“朔望参”的规定,即刑满释放之盗窃犯,每月初一和十五定期到县衙听教诲。张养浩以为百姓为盗乃饥寒所迫,既然已受惩治,再视为盗贼,于理不合,犯人们都十分感激,纷纷表示一定悔过自新。堂邑有李虎者,横行乡里、常杀人越货,百姓怒不敢言,前任县尹亦不敢过问。张养浩将李虎等绳之以法,百姓拍手称快。在张养浩离任10年后,乡民们仍集资勒石颂其功德。 在以后的近30年的仕途中,他先后任丞相掾、监察御史、右司都事、礼部侍郎、翰林直学士、礼部尚书、参知政事等职。任职期间为官清廉刚毅、敢于犯颜直谏、武宗时朝政腐败,横征暴敛,大兴土木,国库亏空。至大三年(1310)他上《时政书》直言朝政十大弊端:“一曰赏赐太侈;二曰刑罚太疏:三曰名爵太轻;四曰台纲太弱;五曰土木太盛;六曰号令太浮;七曰幸门太多;八曰风俗太靡;九曰异端太横;十曰取相之术太宽。”其言词切直,为当道所不容,被贬为翰林侍制,后又被罗织罪名罢官归里。 至大四年(1311)正月元武宗死,3月由其弟继位,称仁宗。仁宗革武宗弊政,尊孔崇儒行“汉法”。诏张养浩返京,为右司都事,礼部侍郎、此间曾主持贡举,发榜后,同乡新进士张起岩等登门谢师,张养浩却视而不见,并派人传话曰:“诸君子但思报效,奚劳谢为!”诸进士只好谢退。后来张养浩升陕西行台治书侍御史,改右司郎中,拜礼部尚书。仁宗在位10年,是张养浩在政治上有作为的10年,官职累进至参知政事。 在张氏50岁时,仁宗驾崩英宗继位,翌年改称至治元年。这年(1321)元宵节,英宗想在内庭张灯为鳌山游乐。张养浩闻知,上《谏灯山疏》,英宗虽勉强纳谏且赏赐于他,但张养浩目睹权奸仍在君侧弄权,恐再受其害,遂以“父老归养”为托辞而归里。在济南北、标山侧,构云庄别业而居。在这里建亭筑屋,植树栽花、形成园林,还购奇石10块置于园内,望鹊华(山)感慨万千,歌清泺以述其志。登泰山、游龙洞,寄情山林。交新友、会亲朋、纵情诗酒。转眼过了八载,这期间朝廷曾6次召他进京为官,他皆不赴任。潜心著述,《归田类稿》、《云庄休居自适小乐府》主要形成于这段时间。他还在济南建私宅(省府前街路东),因第7次接到朝廷徴召时就是在城宅中,故题宅为“七聘堂”。 元文宗天历二年(1329),关中大旱,赤地千里,饥民相食,朝廷命张养浩为陕西行台中丞,赴陕赈灾。他为了救民众于水火之中,接到诏书毅然以垂老之年就徴,行前散家财于乡里贫困百姓,决然就道。 当他行到河南的新安硖石一带时,看到“死者已满路,生者与鬼邻”、“饿殍盈途不忍看”悲惨景象,就嘱地方官设法救生者、及时掩埋死者,当路经西岳华山时,心情又沉重,以至泣拜后不能站立了,好不容易到了任所西安,他立即采取各种措施,如开仓赈济,散发库存钞绽办理平粜,劝谕富民出粟给奖等办法。他未曾一日安居,亲自督视各县赈务,昼夜操劳,致身心交瘁。他上任4个月,救活秦民百万,而张公却因劳染疾卒于任所。秦民得知,痛悼如失父母。卒后追封滨国公。百姓念其德政,于西安曲江池畔,修祠祭祀,以志纪念。归葬济南北郊云庄(后改张公坟)。 张养浩不仅是留名青史的廉吏,还以文学著称于世。他的著作除《归田类稿》28卷,《云庄休居自适小乐府》1卷外,还有《云庄类稿》24卷,《三事忠告》4卷等,散曲小令160首、诗歌400余首,内容丰富题材广泛。他的散曲流畅清婉,具有较高的艺术水平,特别是晚年赴陕西救灾时写的几首《山坡羊》最为出色。其中《憧关怀古》中有云:……“伤心秦汉经行处,宫阙万间都做了土——兴,百姓苦;亡,百姓苦!”尖锐地道出了封建王朝不论其兴或亡,平民百姓总是痛苦的真相。此间他也写了不少诗,其中《哀流民操》是较有影响的。 在元代,张养浩诗、曲、词、散文俱佳,是名吏,亦是文学大家。

知识出处

历城文史集粹 上册

《历城文史集粹 上册》

出版者:中国戏剧出版社

本书分“历史名人”、“往事追忆”、“名胜古迹”、“史海存真”等8部分,随着政协工作的全面发展而发展,作为政协工作的一项创举,作为文化事业和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作为巩固和发展爱国统一战线的一种特有方式,日益显示出其他文史研究机构所不能代替的重要作用和勃勃生机。

阅读

相关专题

东平学政
职位
令史
职位
御史台
职位
县尹
职位
丞相掾
职位
监察御史
职位
右司都事
职位
礼部侍郎
职位
礼部尚书
职位
参知政事
职位
行台中丞
职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