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百药

知识类型: 人物
查看原文
知识出处: 《历城文史资料》
唯一号: 150030020220002307
人物姓名: 李百药
人物异名: 字:重规
文件路径: 1500/01/object/PDF/150010020220000084/001
起始页: 0186.pdf
出生年: 565年
卒年: 648年
籍贯: 安平(今河北省)
亲属: 李德林

传略

李百药(565-648)字重规,安平(今河北省)人。隋内侍令安平公德林之子。孩提时多病,祖母赵氏以“百药”名之。七岁即能撰文,时有父友齐州中书舍人陆乂、马元熙等常去李门造访、赴晏。晏席谈及读书,有人谈到近读徐陵著书,其中谈到“既取成周之禾,将刈琅琊之稻”。当时,席间无人知晓此事,百药站在一傍,见此窘况便上前谦恭地说:“《传》有‘鄅人借稻’一说,杜预注释:鄅为古国也,在琅琊(今临沂)北。”这样,百药便回答了“刘琅琊之稻”典故的出处。陆乂、马元熙等人惊叹不已。开皇(隋文帝年号)初年授东宫通事舍人,迁太子舍人,兼东宫学士;遭小人忌妒而被免。开皇十九年赴仁寿宫令袭父爵。时左仆射杨素、吏部尚书牛弘深爱其才,遂上奏授礼部员外郎。皇太子勇将百药召为东宫学士,诏令他修五礼、定律令、撰阴阳,奏议文表多为百药所执笔。太子广出镇杨州曾诏百药同往,百药称病拒绝前往,广恨之并耿耿于怀。后广为炀帝,年号大业,为消前恨令百药出(离开京城)任桂州(今广西桂林境内)司马。大业五年授鲁郡临泗府步兵校尉,大业九年充戍会稽,不久授建安郡丞。这时原上司沈法兴被起义军李子通所灭,子通以百药为中书侍郎国子祭酒。不久另一支由杜伏威、辅公祏为首的起义军,又一举打败了李子通,杜又授百药为行台考功郎中。时有人写匿名信诬百药谋反,杜将百药囚禁,百药写“省躬赋”以致其情,杜伏威也深知百药非反复无常之小人,何罪之有?这时杜伏威牢据江南,高祖有意招他,遂遣使者给百药捎去书信,令百药劝杜入朝,杜立即从之,接着他就安排辅公祏与李百药留守,他亲自去了京城,渡江时突然后悔,觉得不如用石灰酒毒死百药,遂置酒与百药共饮之,百药不知有诈,饮酒后少时腹痛若刀割,接着大泻,结果百药不仅没被毒死,连过去的陈病也除了根。伏威见百药不死,乃作书与辅公祏令杀百药,幸亏杜伏威的养子王雄诞从中保护才得以获免,公祏见计未成遂又授以百药吏部侍郎。时又有人写匿名信给高祖,说李百药初说杜伏威入朝,又同辅公祏谋反,高祖大怒欲杀百药时,有人献上杜伏威令公祏杀百药书,高祖才没再深究此事,令发配泾州(今甘肃泾川北)。贞观改元太宗重其才名召拜中庶舍人,赐爵安平县男,受诏修定五礼及律令、撰《齐史》。贞观二年除礼部侍郎。朝廷议将封建诸候,百药上封建论,深受太宗器重。百药据父旧稿,兼采他书,历时十年,成《齐书》五十卷(即后来的《北齐书》)。贞观四年任太子右庶子,翌年侍讲于弘教屏。 年老致仕之后,李百药怡然自得,才思不减。有一次太宗令臣下写帝京篇,也让百药并作。百药稿成,太宗深为其作之精而赞叹,说:“卿何身之老而才之壮?何齿之宿(旧、老之意)而意之新乎?”贞观二十二年(648)卒,终年八十四岁。有文集卅卷存世。

知识出处

历城文史资料

《历城文史资料》

本书收录的“光辉历程”、“名人轶事”、“人物专访”、“往事追怀”、“人物春秋”、“人物写真”栏目中的20余篇史稿,集中体现了在半个多世纪的风雨历程中,历城儿女及在历城工作的同志,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为了中华民族的独立、解放,为了新中国的建设、富强和文明,不畏斗争艰险,不惧征程困苦,勇敢献身,勇于进取的革命斗志和爱国、爱家、爱事业的高尚情怀。本书辑录的“史林探幽”、“古迹寻踪”、“文物珍品”、“名士剪影”、“旅游胜地”等栏目的史稿,进一步挖掘了历城深厚的文化底蕴,并对部分人文资源、自然景观旅游资源、历城民俗文化资料进行了整理,这部分史料对于发展历城的文化事业、旅游事业,以及增加小城镇建设中的文化内涵方面,必将产生积极的渗透效应。

阅读